牡荆叶药名。出《名医别录》。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Vitex negundo L.var. cannabifolia(sieb.et Zucc.) Hand.-Mazz.的叶。苦、辛,平。解表,祛痰,解毒化湿。 ❶治感冒发热,风湿痛,久痢,急性胃肠炎,慢性支气管炎,血淋,乳痈初起。煎服:9~15g。 ❷煎水熏洗治湿疹,皮炎,脚气;捣汁涂治头癣,脚癣。本品含挥发油,其组成与牡荆子挥发油基本一致。还含健胃苦味有效成分穗花牡荆苷以及牡荆内酯(Vitexilactone)、艾黄素、(Artemetine)、对羟基苯甲酸等。对小鼠有祛痰、镇咳、镇静作用;本品对麻醉动物还有降血压作用。本品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能力。 牡荆叶mǔ jīng yè《本草纲目》木部第36卷牡荆(2)。药名。 【基原】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Vitex negundo L.var.cannabifolia-(Sieb.et Zucc.)Hand.-Mazz.的叶。 【性味】辛苦,平。 ❶《别录》:“味苦,平,无毒。” ❷《本草纲目》:“苦,寒,无毒。” 【功用主治】祛风解表,除湿,杀虫,止痛。治风寒感冒,痧气腹痛吐泻,痢疾,风湿痛,脚气,流火,痈肿,足癣。 ❶《别录》:“主久痢,霍乱转筋,血淋,下部疮,湿𧏾薄脚,脚气肿满。” ❷《福建中草药》:“祛风解表,调气和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三至五钱(鲜者一至二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牡荆叶mǔjīnɡyè中药名。出《名医别录》。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Vitex negundoL. var. cannabifolia ( Sieb. et Zucc. ) Hand. -Mazz. 的叶。辛、苦, 平。入肺经。疏风解表, 祛痰止咳平喘, 化湿消滞。治感冒发热, 风湿痛, 中暑腹痛、吐泻, 痢疾, 咳喘, 慢性支气管炎。煎服: 9 ~ 15 克。煎水熏洗, 治湿疹, 皮炎, 脚气; 捣汁涂, 治头癣, 脚癣。叶含挥发油, 其组成与牡荆子挥发油基本一致。对小鼠有祛痰、镇咳作用。 牡荆叶 牡荆叶牡荆叶,始载于《名医别录》。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Vi-tex negundo L. var. cannabifola (Sieb. et Zucc.)Hand-Mazz.的叶。原植物自河北起经华东、中南至西南各省区都有分布。 本品味辛、苦,性平。功能祛风解表,止咳平喘,除湿止痒,解毒。主治伤风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痛、暑热泻痢、脚气肿胀、风疹瘙痒、脚癣、乳痈肿痛及蛇、虫咬伤等证。临床治感冒、咳嗽、哮喘等,可单独煎汤内服,也可与紫苏叶配用,治风寒感冒。治脚气肿胀与丝爪络、紫苏、水菖蒲、艾叶配用。风疹、脚癣,煎水熏洗或局部浸泡。乳痈肿痛或蛇、虫咬伤,水煎或捣汁加酒内服,并取鲜品捣烂敷患处,其红肿发泡处,取汁频涂。近代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有牡荆油胶丸供用。煎服,15~30g。 牡荆沥、牡荆根亦入药用。牡荆沥,又名牡荆汁。为新截取的牡荆茎,架于两砖上,中间烧火炙之,两头以器承取的液汁。味甘,性平。功能祛风,化痰,利咽,消肿。临床用治中风口噤、小儿惊痫、痰厥头痛、喉痹气闭、赤白下痢等证,单味炖温服,或与竹沥、生姜汁同炖服。牡荆根,味苦、辛,性温。功能解肌发汗。主治感冒头痛、关节风湿痛、风火牙痛等证。 实验研究: 叶中所含挥发油主成分为石竹烯,还有石竹烯氧化物、香桧烯、α-蒎烯,1,8-桉叶素、柠檬烯、对聚伞花素等。又从干叶中分离得到牡荆内酯。从鲜叶中分离得到健胃苦味的有效成分穗花牡荆甙、以及艾黄素、对羟基苯甲酸。 牡荆叶油有某些祛痰作用。牡荆黄酮甙有某些镇咳及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牡荆叶油还有某些抗组胺的作用,在离体回肠,抗组胺作用最明显; 在离体气管,抗组胺作用较弱; 在麻醉猫血压,则未见抗组胺作用。 牡荆叶油乳剂可使兔血压显著而持久地降低。牡荆根黄酮可使麻醉犬冠脉血流增加,冠脉阻力降低,尚可使血压下降,心肌耗氧减少,使心率、心排出量及左心室作功减少,因而使心脏负担减轻。 牡荆叶油内服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 根煎剂在体外对卡他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 蔓荆子 黄荆叶 ☛ 00001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