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牡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牡蛎mǔlì

软体动物,有两个贝壳,一个小而平,一个大而隆起。多为人工养殖,供食用。

牡蛎mǔlì

〈名〉一种软体动物,可食用,也可入药。

古代名物 > 水族類 > 軟體部 > 瓣鰓 > 牡蠣
牡蠣  mǔlì

亦稱“牡蛤”、“蠣蛤”、“古賁”、“蠔”、“蠔山”、“蠔莆”。軟體動物。體有二殼,殼表淡紫色或灰褐色,生活在淺海泥沙中,肉味鮮美,富營養。殼燒成灰,可入藥。《文選·郭璞<江賦>》:“蜛蝫森衰以垂翘,玄蠣磈磥而碨䃁。”李善注:“《臨海水土物志》曰:蠣,長七尺。《南越志》曰:蠣,形如馬蹄。”《南齊書·周顒傳》:“至於車螯蚶蠣,眉目内闕,慙渾沌之奇,礦殼外緘,非金人之慎。”唐·韓愈《初南食貽元十八協律》詩:“蠔相黏爲山,百十各自生。”《廣韵·去祭》:“蠣,牡蠣,蚌屬。”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介二·牡蠣》:“[釋名]牡蛤、蠣蛤、古賁、蠔。[集解]頌曰:‘今海旁皆有之,而通泰及南海、閩中尤多。皆附石而生,磈礧相連如房,呼爲蠣房。晉安人呼爲蠔莆。初生止如拳石,四面漸長,有至一二丈者,嶄巖如山,俗呼蠔山。”

牡蛎【同义】总目录


牡蛎蛎蛤蛎槎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

螺类:螺(螺蛳;田~;钉~;骨~;豆~;法~;红~;蝾~;泥~;沼~) 蛳
蜗牛:蜗(山蜗;山蜗蠃) 牛(水牛;瓜牛;蠡牛;小牛螺;土牛儿) 陵螺 黄犊(黄犊舍) 蚹蠃 旱蠃 虒蝓 蠡蠃 螔蝓 篆愁君
蚌类:蚌(~壳;灵~;河蚌) 蛤(蛤蜊;蛤子;蛤黎;文~;花~;青~;乌~;玄~)蜊 珧 鲒 美珠 含浆 壳菜
大蛤:
小蚌:鰿 玉珧
贝类:贝(~壳;海~;宝~;扁~;贴~;窗~;象~;笠~;珠母~;珍珠~;日月~) 蛏(蛏子;缢~;竹~) 蚶(毛蚶)
海贝:轲虫
乌贼:鲗(乌鲗) 墨鱼 缆鱼 算袋鱼 甘盘校尉 缁鱼将军
牡蛎:蚝 蠔(蠔山) 牡蛤 蛎蛤 古贲
章鱼:望潮
蛞蝓:蜒蚰 鼻涕虫
其他软体动物:鳆 鲍(大~) 螅 蚬蟳 鱿 海兔 海牛 船蛆 砗磲八带鱼

☚ 节肢动物   爬行动物 ☛

牡蛎concha ostreae

敛汗涩精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安骥集药方》。又名牡蛤、蛎蛤、蛎房。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 gigas Thunberg、大连湾牡蛎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或近江牡蛎 O-strea rivularis Gould的贝壳。晒干,煅用。主产中国沿海。成、涩, 凉。入肝, 肾经。功能敛阴潜阳, 止汗涩精, 化痰软坚。《抱犊集》: 补肾、补大肠、补小肠。主治: ❶体虚外卫不固, 与黄芪、麻黄根、浮小麦配伍, 如牡蛎散。
❷滑精, 与金樱子、芡实、煅龙骨、锁阳等配伍。
❸牛、马尿淋白浊, 与煅龙骨、补骨脂、巴戟天、肉苁蓉、川楝子、吴茱萸、小茴香等配伍。
❹家畜软骨病, 与骨粉、焦三仙配伍。牛、马30~90克: 猪、羊9~30克。煅后为末或煎汤灌服。虚而有寒病畜忌用。本品含碳酸钙80~95%; 还有磷酸钙、硫酸钙、镁、铝、硅、氧化铁等。本品为制酸剂,有和胃镇痛作用。

牡蛎

药名。出 《神农本草经》。又名蠔壳、海蛎子壳、左壳、左牡蛎、蛎蛤。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 gigas Thunb. 或大连湾牡蛎O.talienwhanensis Crosse等的贝壳。产山东、江苏、福建、广东、浙江、河北、辽宁等地。咸、涩,凉。入肝、肾经。生用: 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治眩晕,耳鸣,惊痫,抽搐,心悸,失眠,瘰疬瘿瘤,癥瘕痞块。煅用: 收涩,制酸。治自汗,盗汗,遗精,崩漏,泄泻,带下,胃酸过多。煎服: 15~30g。生用宜先煎。本品主含碳酸钙、磷酸钙及硫酸钙并含镁、铅、硅、氧化铁及有机质等。牡蛎提取物能增强免疫功能,抗实验性胃溃疡,并有局部麻醉和镇静等作用。钙盐有抗酸及轻度镇静、消炎作用。

牡蛎oyster

又名蚝。牡蛎科(Ostreidae)动物的泛称。俗名蚵、蛎黄、蛎子、海蛎子等。瓣鳃纲,牡蛎科。壳形极不规则。左右二壳不等,左壳大而凹,称下壳,固着在外物上;右壳小而平,称上壳,掩覆如盖。无足及足丝。世界性贝类,有100余种。中国约有20种,分布于南北沿海,营固着生活,终生不移动,仅依靠右壳作开闭活动。中国养殖牡蛎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即有“插竹养蚝”的方法。广东、福建、台湾等省盛行牡蛎养殖。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海中牛奶”之称,生食、熟食均可,还可加工制成蚝豉、蚝油,罐头等食品。壳可入药,主治头晕、自汗、盗汗、遗精、崩漏、带下等症,还可烧制石灰。

牡蛎

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异柱目牡蛎科动物的泛称,又名蛭。世界有牡蛎100多种,中国约有20种。壳形不规则,无足及足丝。繁殖方式有2种:幼生型和卵生型。生长分一年生和多年生2种类型。适宜生长温度3~32℃,适宜盐度10‰~30‰。牡蛎软体部分含蛋白质45%~57%,脂肪7%~11%,肝糖19%~38%。

牡蛎

牡蛎muliOstrea

无脊椎动物,瓣鳃纲,牡蛎科。壳形不规则,大小、厚薄因种而异;左壳或称下壳较大而凹,附着在岩石或石板上,右壳或称上壳较小而平,掩覆如盖。无足及足丝。闭壳肌仅有1个,外套膜外长着多数小触手,是感觉器官。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我国自渤海、黄海至南沙群岛均产,约有20种,主要有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密鳞牡蛎(Ostrea denselamellosa)、长牡蛎(Ostrea gigas)等。雌雄同体或雌雄异体。雌雄同体的个体,1次产卵约10粒,在外套膜中受精、孵化,幼虫脱离母体;异体受精的个体,1次排卵数千万粒,精、卵在海水中受精,孵化;幼虫一经固着在物体上,即终不脱离。有些种可进行人工养殖。我国广东、福建台湾养殖较多。肉味鲜美,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和肝糖,可以鲜食或烹食。也可加工制成蚝豉或蚝油。壳可入药,也可烧石灰。


图129 牡蛎

☚ 竹蛏   珠母贝 ☛
牡蛎

牡蛎Ostrea

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牡蛎科。壳形不规则,大小、厚薄因种而异;左壳或称下壳较大且凹,附着在岩石或石板上,右壳或称上壳较小而平,掩覆如盖,咬合部无齿,有内韧带。有些种在我国广东、福建、台湾进行人工养殖较多,俗称“蚝”;北方沿海称“海蛎子”。肉味鲜美,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和肝糖,可鲜食或烹食,也可加工制成蚝油或蚝豉。贝壳可入药,也可烧制石灰。


褶牡蛎

☚ 贻贝   扇贝 ☛

牡蛎

牡蛎Ostrea

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瓣鳃纲),牡蛎科。壳形不规则,大小、厚薄因种而异;左壳或称下壳,较大且凹,附着在岩石或石板上,右壳或称上壳,较小而平,掩覆如盖,铰合部无齿,有内韧带。无足及足丝。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我国渤海、黄海至南沙群岛均产,约有20种,主要有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密鳞牡蛎(Ostrea dense-lamellosa)和浙江以南沿海常见的紫黑色的棘刺牡蛎(Ostrea echinta)。有些种在我国广东、福建、台湾进行人工养殖较多,俗称“蚝”;北方沿海俗称“海蛎子”。肉味鲜美,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和肝糖,可鲜食或烹食,适于老年人食用。也可加工制成蚝油或蚝豉。贝壳可入药,也可烧制石灰。牡蛎粉还是观赏鸟的辅助饲料。

☚ 贻贝   贝壳 ☛

牡蛎

牡蛎

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的贝壳。我国沿海地区均出产。咸、涩,微寒。归肝、肾经。有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之功。主治下列病证:
❶心悸失眠。常与龙骨相须为用,或配朱砂、龙齿、珍珠母等。
❷头晕目眩。对热病伤阴,虚风内动,四肢抽搐者,常与龟板、鳖甲、阿胶、天麻等相配;对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者,常与龙骨、白芍、天冬、代赭石等同用。
❸自汗、盗汗,遗精、崩带。本品煅用长于收敛固涩,对自汗、盗汗,常与生黄芪、浮小麦、麻黄根相配;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精者,常与沙苑子、芡实、莲须相配;冲任不固,崩漏带下者,常与煅龙骨、生黄芪、炒白术、海螵蛸、五倍子等相配。
❹瘰疬痰核。本品软坚散结,用治上证常与夏枯草、玄参、浙贝母相配。牡蛎收敛固涩宜煅用,其余宜生用。入汤剂宜先煎。

☚ 龙骨   酸枣仁 ☛

牡蛎mǔ lì

《本草纲目》介部第46卷牡蛎(135)。药名。
【基原】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 Gould、长牡蛎Ostrea gigas Thunb.或大连湾牡蛎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等的贝壳。
【别名】蛎蛤(《本经》),古贲(杨孚《异物志》),左顾牡蛎(《补缺肘后方》),牡蛤(《别录》),蛎房、蠔莆(《本草图经》),蠔壳(《浙江中药手册》),海蛎子壳、海蛎子皮(《山东中药》),左壳(《中药志》)。
【性味】咸涩,凉。《本经》:“味咸,平。”
❷《别录》:“微寒,无毒。”
❸《本草正》:“味微咸微涩,气平。”
【归经】入肝、肾经。
❶《汤液本草》:“入足少阴经。”
❷《本草经疏》:“入足少阴、厥阴、少阳经。”
【功用主治】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治惊,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
❶《本经》:“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
❷《别录》:“除留热在关节荣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汗,心痛气结,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止大小便,疗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
❸《药性论》:“主治女子崩中。止盗汗,除风热,止痛。治温疟。又和杜仲服止盗汗。病人虚而多热,加用地黄、小草。”
❹《本草拾遗》:“捣为粉,粉身,主大人小儿盗汗;和麻黄根、蛇床子、干姜为粉,去阴汗。”
❺《海药本草》:“主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补肾正气,止盗汗,去烦热,治伤寒热痰,能补养安神,治孩子惊茝。”
❻《珍珠囊》:“软痞积。又治带下,温疟,疮肿,为软坚收涩之剂。”
❼《本草纲目》:“化痰软坚,清热除湿,止心脾气痛,痢下,赤白浊,消疝瘕积块,瘿疾结核。”
❽《医学衷中参西录》:“止呃逆。”
❾《现代实用中药》:“为制酸剂,有和胃镇痛作用,治胃酸过多,身体虚弱,盗汗及心悸动惕、肉𥆧等。对于怀孕妇女及小儿钙质缺乏与肺结核等有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三钱至一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干撒、调敷或作扑粉。

牡蛎mǔlì

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别名蚝壳、海蛎子壳、左牡蛎。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 gigas Thunb. 或大连湾牡蛎O. talienwhanensis Grosse 等的贝壳。产于山东、江苏、福建、广东、浙江、河北、辽宁等地。咸、涩, 微寒。入肝、胆、肾经。生用: 平肝潜阳, 安神。治眩晕, 惊痫, 抽搐, 心悸, 失眠。煅用: 收涩, 软坚, 制酸。治自汗、益汗、遗精、崩漏、带下、瘰疬、瘿瘤、癥瘕痞块、胃酸过多, 煎服:9 ~30 克。生用宜先煎。本品主含碳酸钙、磷酸钙及硫酸钙。钙盐有抗酸及轻度的镇静、消炎作用。

牡蛎

牡蛎

牡蛎,又名蛎蛤、蠔壳、海蛎子壳、左壳。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 gigas Thunb.、近江牡蛎O. rivularis Gould及大连湾牡蛎O. talien-whanensis Crosse的贝壳。全年均可采收,采后去肉、洗净、晒干。
长牡蛎贝壳大型,坚厚,呈长条片状,背腹缘几乎平行,长10~50cm,宽4~15cm,厚0.3~4cm,右壳鳞片坚厚,层状或层纹状排列,壳面较平坦,表面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内面瓷白色。左壳凹下,鳞片较右壳粗大,壳顶附着面小。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层状,白色,气无,味微咸。主产于山东以北至东北沿海。
近江牡蛎贝壳多变化,呈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等。右壳较小,壳面略不平,环生同心鳞片,灰色、紫色、棕色或黄色。1~2年的幼体,鳞片平,薄、脆,多年生的个体,鳞片层层相叠,厚大。内面白色,边缘为淡紫色。左壳较右壳厚大,质坚硬,不易折断。气无,味微咸。我国沿海地区均产。
大连湾牡蛎贝壳大型,厚中等,壳顶至后部扩张呈三角形,背腹缘呈“八”字形。右壳表面淡黄色,具疏松同心鳞片,鳞片起伏成波浪状,壳内面白色; 左壳同心鳞片坚厚,自壳顶部有放射肋数个,明显,内面凹下呈盒状,铰合面小。质坚硬,不易破碎。气无,味微咸。主产辽宁、河北、山东沿海。
本品味咸、涩,性微寒。归肝、心、肾经。功能平肝潜阳,重镇安神,收敛固涩,化痰软坚。主治眩晕、惊痫、心烦失眠、自汗、盗汗、遗精、带下、崩漏、胁下痞块、瘰疬、痰核、瘿瘤等证。若肝阳上亢,头晕目眩、面赤心烦,本品可配石决明、钩藤、怀牛膝等以平肝潜阳;热病伤阴,虚风内动,手足瘛疭者,可配生地、龟版、白芍、鳖甲等以育阴潜阳,熄风镇痉,方如《温病条辨》之大定风珠。若惊狂烦躁、心神不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则本品又常配伍龙骨以重镇安神。牡蛎用于收涩,多煅过使用。收敛止汗常与黄芪、浮小麦、麻黄根等同用; 如配五味子,则对阴虚盗汗,更为适宜;如研末作扑粉外用,也有敛汗的效果。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则常与沙苑子、芡实、莲须等涩精药配用。若配煅龙骨、乌贼骨、茜草等,则可止崩漏及赤白带下。本品又善化痰软坚散结。临床用于胁下痞块,每与柴胡、郁金、鳖甲、三棱等同用; 用于瘰疬,痰核、瘿瘤,多与玄参、贝母配用,此即《医学心悟》之消瘰丸,为治疗瘰疬、结核的常用方剂。此外,煅牡蛎研末内服,还用于胃痛泛酸,有制酸与止痛作用。煎服,15~30g,打碎先煎; 研末服,4~6g。除收敛固涩宜煅用外,均生用。多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实验研究: 含80~95%的碳酸钙,磷酸钙及硫酸钙,并含镁、铝、硅及氧化铁等。大连湾牡蛎的贝壳含碳酸钙90%以上,有机质约1.72%; 尚含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和氯化物。碳酸钙等钙盐能致密毛细血管,以减低血管渗透性。在胃中,可与胃酸作用,形成可溶性钙盐。钙离子被吸收,又能调节电解质平衡,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

☚ 紫贝   玳瑁 ☛

牡蛎

oyster (shell)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6: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