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机场伤员救治
战时机场伤员救治,是指机场遭敌常规武器或核武器袭击后,机场卫勤部门对伤员组织实施的救护和治疗工作。现代战争史说明,机场跑道,飞机和油库一向是敌空袭的重要目标。只要跑道受到破坏,在未修复前飞机不能起落,机场就一时丧失战斗作用。
通常,机场占地4~6km2,分内场和外场两大区。外场跑道区人数和房舍少而散;内场区人数较多,居住相对集中。每个机场都有一个40张左右床位的卫生队,能行一般手术;有内、外、五官等科和X光,化验、药房、理疗等辅助科室。机场都有发电站和制氧站。每个机场周围可有二三个30~40张床位的公社医院。多数机场离城市医院也不太远,一般不超过100 km,战时可得到他们的支援。只有少数机场离城市较远,不易临时求援。
常规武器袭击下的伤员救治 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机场伤亡较少,仅0~2%。例如英国本土近五十个机场曾遭德国空军249次袭击,伤亡总数不足500人。原因是敌机多袭击外场,外场人员不多;内场人员在战前也有部分疏散;机场警报系统较健全,即使无警报,敌机临空时仍可散开。但若极端麻痹,如1941年美军珍珠港遭日本偷袭有三千余人伤亡。机场伤类多为炸伤或飞机枪炮伤,重伤比例较高,打扑和烧伤也常见。
救治原则:根据机场遭受损失的情况进行处理,如机场损失惨重,则救治工作将大部或全部依赖外来援助。如损失不大或机场医疗机构未受损失,常按下列原则进行工作:
❶卫生人员要赶到现场急救,可以提高救活率。
❷轻伤一律留治。
❸休克伤员先在场站卫生队抢救,待休克恢复后再送就近医院。
❹需紧急手术才能救命的伤员,可请就近医院支援手术力量,在场站卫生队手术,这比送走的医疗效果要好。
❺对迫降遇险的飞行员由外场救护组去现场救护,重伤送就近医院,轻伤带回。
❻少数机场附近无城市医院的重伤员,只能在场站卫生队一面治疗,一面请求支援,或用飞机送往医院。
机场卫勤的准备工作有:
❶划分救护区,组成救护小组,分区负责急救。
❷进行急救教育和演练。
❸普查血型,作好血源准备。
❹进行破伤风类毒素接种。
❺与就近医院联系作好支援的安排。
❻如场站卫生队距跑道过近或设在房舍较密集的区域,应事先选择预备点为战时转移用。
❼作好相应的药材准备。
核武器袭击后大量伤员的救治 机场可在两种情况下受到核武器袭击。一是敌专门袭击机场,这多半使用小型核武器(万吨级)空爆或地爆;二是敌用大型核武器袭击城市时机场被波及。两种情况下出现的伤情不一样。应用小型核武器时,暴露者全部有核辐射损伤,并可伴有冲击伤和少数烧伤。大型核武器袭击城市时只要爆心离机场5km之外,就不会有核辐射伤,但会有冲击伤和烧伤;如爆心在十几公里外,机场只有烧伤。机场伤亡人数取决于当时未进入地下工事的人数。有坚固工事,有及时警报,极大多数人能进入工事,空爆后伤亡不多;反之,必然会有大量伤亡。空爆无弹坑,地面几乎无放射性污染,爆后可以立时进入抢救,停留时间也不受限制。小型核弹地爆特点是有近100m直径(深20~30m)的弹坑,300m内的工事全震塌,工事内人员全伤亡,500m内有严重的放射性尘土污染。进入杀伤区以及停留时间,都要在剂量监测下进行。在无剂量仪监测的情况下可参考表1实施。
表1 地爆后不同时间进入污染区和允许停留时间
当量和距 爆心距离 | 爆炸后开始进入时间(50R) |
1小时 | 3小时 | 12小时 |
1 000吨当量 | | | |
300m以外 | 不限 | 不限 | 不限 |
10 000吨当量 | | | |
300m 400m 500m 600m以外 | 6分钟 7小时 3 天 不限 | 24分钟 11小时 不限 不限 | 3小时 7 天 不限 不限 |
20 000吨当量 | | | |
300m 400m 500m 600m 1000m以外 | 1分钟 7分钟 2小时 1天 不限 | 4分钟 30分钟 11小时 不限 不限 | 23分钟 3小时 7天 不限 不限 |
核武器袭击的伤亡预计,一般可按总人数50~60%作伤员估计,轻重伤员比例一般也按各半预计。
表2 为小型核武器的杀伤半径和面积
杀伤区 | 杀 伤 半 径 (km) | 杀 伤 面 积 (km2) |
1000T 空地爆 | 10000T 空地爆 | 20000T 地爆 | 20000T 空爆 | 1000T 空地爆 | 10000T 空地爆 | 20000T 地爆 | 20000T 空爆 |
轻伤区 中等区 重伤区 极重伤区 全区运限 | 1.0 0.9 0.8 0.7 1.0 | 1.3 1.2 1.1 1.0 1.3 | 2.0 1.3 1.2 1.1 2.0 | 3.0 1.5 1.2 1.1 3.0 | 0.6 0.5 0.5 1.5 3.1 | 0.8 0.7 0.7 3.1 5.3 | 7.3 0.2 0.7 3.8 12.6 | 21.2 2.6 0.7 3.8 28.3 |
机场遭受核袭击,房舍全毁,伤员救治需要依靠周围生产队大力协助抢救。事先要成立领导小组。将机场划分成若干个救护区,在机场附近的乡内成立数目较多的救护小组、训练急救技术,并带到指定给他们救护的地点位置作现场演习。一旦爆炸发生,各小组带着小车、挖掘工具,担架和事先发给他们的急救器材自动前来协助救护,轻伤带回生产队留治,重伤则分送乡医院和附近的医院或军队医院。如城市被空袭已有大批伤员,则机场重伤只能暂在原地治疗。核爆炸后有大批急性放射病,故须充分准备血源和抗感染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