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战时反应性精神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战时反应性精神病

战时反应性精神病

反应性精神病,是由急剧、强烈而明显的精神因素诱致,迅速发病;症状表现多与精神因素密切有关,并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消除致病因素,改变环境和给予适当治疗后,可较快恢复正常;预后良好。战时发生率较高,仅次于癔症,致病因素有:外在因素:如炸弹、炮弹爆炸或其他火器的威胁以及短兵相接时的搏斗和白刃战造成的情绪紧张,后方持续的高度精神紧张,战时亲人突然死亡的悲痛心情等。这些致病的精神因素,都须具有足够强度时才能导致发病。内在因素: 与患者当时的躯体和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以及病前性格特征有关。
临床表现常有以下类型:
❶反应性朦胧(意识模糊状态):在突然强烈的精神因素影响下立即出现的一种意识朦胧或模糊状态。表现惊慌、恐惧,有的终日惊恐不安,如入梦境,伴有兴奋、盲目逃避,且有幻视。一般于数日或1~2周后逐渐恢复。
❷反应性木僵:在强烈、急骤的精神创伤后立即出现僵直状态,不动、不语、不食,常伴有意识障碍和无欲表现,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一般于数小时或1~2日恢复。病后对病中经历多不能完全回忆。
❸反应性兴奋:以精神运动性兴奋为主,在急剧、强烈的精神因素后出现多动、奔跑、殴人、毁物、欣快、多言,且语言夸大,类似急性躁狂状态。伴有轻度意识障碍和片断幻觉,但无妄想、紧张综合征和联想障碍。大都于数日后逐渐安静和恢复正常。
❹假性痴呆(童样痴呆):表现为对事物的概念模糊,理解、判断不完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感迟钝,行为轻率、浮躁,言语幼稚,如同幼童。数日后可恢复。
本病的病程较平时发生者短,一般经1~2周治疗后能较快恢复,不遗留任何精神缺陷。
诊断依据为:
❶在强烈、急剧的精神因素影响下急骤起病;
❷精神症状常反应出与精神因素有关的体验和内容,并伴有明显的情感色彩,而无荒谬离奇的思维和行为异常;
❸病程较短,预后良好,多可迅速全愈,不遗留任何精神缺陷。尚应与以下几种疾病鉴别:癔症性精神障碍:多在癔症性躯体症状和癔症性性格特征的基础上起病,症状表现往往带有浓厚夸张、做作色彩,意识范围缩小,症状易变,常反复发作。精神分裂症:多无明显精神因素;一般起病缓慢,且逐渐进展,有特征性的思维障碍,如被控制感、被洞悉感等,有意志障碍和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等,病程迁延,缓解常不完全,后期可陷入衰退。症状性精神病:如在明显精神因素作用下较快发病者,易被误诊为反应性精神病。但症状性精神病都具有明显的感染、中毒以及其他躯体性疾病病史,并有躯体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应的实验检查所见。
发现本病后首应迅速脱离现场,避开原有刺激。在战场上应迅速按梯级后送,转移到安静地区。有些病例不作特殊处理,也可较快全愈。对转移环境后未完全恢复的患者可进行一些对症治疗。对朦胧状态、睡眠不足和伴有焦虑不安者,可延长生理睡眠或采用人工冬眠;对兴奋躁动较剧者可酌情采用次数不多的电抽搐治疗或给予少量氯丙嗪、奋乃静等药物,可有速效。

☚ 战时神经症性自动症   战时脑外伤后综合征 ☛
战时反应性精神病

战时反应性精神病reactive psychosis inwar

由于战斗环境中受到突然性严重刺激而引起的强烈情感反应。如空袭轰炸、炸弹爆破以及其他武器等威胁,短兵相接、白刃格斗的情绪体验等。也与病人当时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和个体病前性格特征、家族精神遗传史有密切关系。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类型与平时反应性精神病相同。战时以急性反应性精神病常见,起病急剧,恢复较快。慢性反应性精神病,如反应性妄想和反应抑郁等几乎见不到。

☚ 谵妄状态   战时神经衰弱 ☛
0000239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7:4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