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①: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③?”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⑤。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⑥,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⑦,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⑧: “先生坐,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注释】 ①秦王: 即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前称秦王。安陵君: 安陵的国君。战国时魏襄王曾封其弟为安陵君,此为安陵君后裔。安陵,附属于魏的小国,在今河南鄢陵西北。②灭韩: 秦王政十七年 (前230),秦灭韩。亡魏: 秦王政二十二年 (前225),秦亡魏。错意: 即 “措意”,放在心上。③布衣: 没有官职的平民,只能穿粗布衣服,故称“布衣”。④徒跣 (xian): 赤脚而行。⑤专诸: 春秋时吴国勇士。王僚: 春秋时吴王寿梦第三个儿子夷昧之子,名僚。寿梦长子诸樊之子公子光 (阖闾) 与僚争王位,派专诸将短剑藏于鱼腹中,借献食之机,刺死王僚,专诸也被杀。聂政: 战国时勇士,齐人。韩傀 (kui): 又名侠累,韩相。韩大夫严仲子与韩傀有仇,便请聂政去刺杀了韩傀。聂政也毁容自杀。要离: 春秋时吴国勇士。庆忌: 吴王僚的儿子。吴王阖闾 (公子光) 刺杀吴王僚后,庆忌出逃至卫国。阖闾怕庆忌借兵复国,便指派要离投奔庆忌,寻机刺杀庆忌,后伏剑自尽。苍鹰击于殿上: 苍鹰飞到殿上搏击。⑥休祲 (jin): 休,吉兆; 祲,凶兆。⑦缟 (gao) 素: 白娟白绸的孝服。暗指秦王被杀,天下服丧。⑧色挠: 脸色沮丧下来。挠,屈服。长跪: 古代的坐姿是双膝跪地,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臀部离开脚后跟,直腰挺立,以示郑重,称长跪。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 “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地方来掉换安陵,安陵君该答应我了吧!” 安陵君说: “承蒙大王给我恩惠,以多换少,以大换小,很好。但是,因为这是先王遗留下来的封地,我愿意终身守住它,不敢掉换。”秦王很不高兴。安陵君便派唐雎出使到秦国去。 秦王对唐雎说: “我以方圆五百里的地方来掉换安陵,安陵君不肯,这是为什么呢? 再说,秦国灭掉韩国,亡了魏国,安陵君却能以五十里的地方保存下来,这是因为我把他看成长者,没有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去请安陵君扩大他的领地,而他却违抗我,这不是轻视我吗?” 唐雎回答说:“不! 不是这样的。安陵君继承先王的封地而守住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换,何况只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 “你听说过天子发怒的事吗?” 唐雎说: “我没有听说过。” 秦王说: “天子发怒,可使横尸百万,血流千里。” 唐雎反问道: “大王听说过平民百姓发怒的事吗?”秦王说: “平民发怒,不过是光着头,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唐雎说: “这是庸碌之人的发怒,不是有识之士的发怒。从前,专诸刺杀王僚时,扫帚星的光芒侵袭月亮; 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长虹横穿太阳; 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搏击于殿堂之上。这三人都是百姓中的有识之士,他们胸中的怒气还未发泄,上天就降下了吉凶的兆头。现在,加上我就是四人了。如果有识之士真要发怒,死掉的不过二人,流血不过五步,但天下的人都要穿白戴孝。今天就要这样!”说着,唐雎拔剑挺立,怒对秦王。 秦王吓得面青脸黑,沮丧地长跪地下,向唐雎道歉说: “先生请坐下,何必这样呢?我明白了。韩、魏都被灭亡,独有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生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啊!” 【鉴赏】 本文通过唐雎在强暴的秦王面前捍卫自己国土的事实,表现了唐雎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了秦王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本质。 唐雎要不辱使命,在当时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安陵是魏附属的小国,而魏、韩已被秦灭。强横的秦王又提出以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上是吞并安陵国。在这艰难的形势面前,唐雎以针锋相对的方法制服了秦王,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安全。即: 秦王开始以和婉之言质询时,唐雎以和婉之言应答; 当秦王“怫然怒”,并以天子之怒将“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相威胁时,唐雎则针锋相对,以 “布衣之怒” 回敬之,并以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为例,表示他将是第四个刺王之人,拔剑而起,怒对秦王。秦王为了保命,不得不“长跪而谢之”。尽管这只是暂时的胜利,毕竟给了秦王当头一击。 文章以对比手法来展示人物。唐雎的凛然正气与秦王的狡诈蛮横,秦王起初的骄横与后来的窘相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唐雎光耀炫目,秦王令人不齿。 字数:2226 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136-138页. 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②: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③,安陵君其许寡人④!”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⑤,以大易小,甚善! 虽然⑥,受地于先王⑦,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⑧。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⑨。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⑩,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1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1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13)?”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14)。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15)?” 秦王怫然怒(16),谓唐雎曰: “公尝闻天子之怒乎(17)?”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18),流血千里。”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19)?”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20)。”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21),非士之怒也(2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23);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24); 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25)。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26),与臣而将四矣(27)。若士必怒,伏尸二人(28),流血五步,天下缟素(29),今日是也(30)。”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31),长跪而谢之(32),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33):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34)。” 【鉴赏】 这篇文章选自 《战国策·魏策》。 本文热情地歌颂了勇士唐雎,他为地仅五十里的安陵小国出使秦国,在秦廷上,不畏强暴,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维护了国家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全篇文章不到四百字,层次井然有序,情节跌宕起伏。开头以秦王 “易地”起论,次以秦王强暴蛮横,唐雎仗剑厉叱,后至秦王悚惧,“长跪谢罪”,一一展开情节,唇枪舌剑,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文章能有如此惊人的艺术感染力,与作者巧妙的构思和高超的写作技法是分不开的。文章善于抓住重点,突出中心,即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正义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与动作,塑造了极其生动的人物形象和鲜明的人物性格。本文没有对人物外貌进行描绘,一开始就以秦王对安陵君说:“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欲举海内、含六合的万乘之国的秦王要用五百里地来换取仅五十里地的安陵小国,这本身就具有戏剧性,以这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开头,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显然,这种哄小孩的游戏,只是秦国为灭掉安陵寻借口而已。但从这一句话里也就突出了秦王阴险狡诈的性格。为了维护国家尊严,安陵君断然拒绝了秦的无理要求,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不出所料,一见面,秦王张口就威胁: “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面对强秦,唐雎回答道: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用充分的理由堵住了秦王的借口,也体现了唐雎的不卑不亢、机智善辩的才能。秦王恼羞成怒,扯去了虚伪的面纱,露出了强夺安陵国的本来面目。用“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来恫吓唐雎。自称“天子”,欲霸天下之心已昭然若揭!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唐雎的回答则如针尖对麦芒,毫不退缩。“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秦王的话则表现了目空一切、傲慢无理的态度。唐雎则“挺剑而起”,表现了他的大无畏精神。最后秦王 “长跪谢罪”,则体现其欺软怕硬。作者以人物对话和动作来描绘人物,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实在高明得很。 另外,文章结构紧凑,层层深入,凛凛有生气,让人读之快意。文中采用了对偶排比句式,字字铿锵,句句有力。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等,都有很强的节奏感,增强了语言的雄浑之气,使人物形象陡然增色不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