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弹药消耗zhanzheng danyao xiaohaowar ammunition consumption
战争时期遂行作战及有关任务而实际消耗的弹药(数量)。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技术性能的提高,战争弹药消耗的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加。战争的持续时间和强度也直接影响弹药消耗。
弹药是构成战斗力的基本因素之一。及时向作战部队补充弹药是保持军队持续作战能力的重要保证,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为了合理使用弹药,做到有计划的、持续不断的组织供应,确保部队的作战能力不削弱,更好地完成战斗(战役)任务,对战斗日、战斗(战役)阶段,一次战斗(战役)弹药消耗量,由部队指挥员根据作战需要、武器装备的技术性能和后勤保障等因素,以命令的形式规定弹药消耗限额。这种消耗限额,必须在总部根据部队装备情况、作战任务、作战对象、战场条件、兵力兵器对比、预计歼敌目标数量以及以往作战经验等制定的弹药消耗标准范围内。如苏联方面军一次进攻消耗弹药重量,20世纪60年代标准为占战耗物资的25%,日均消耗弹药1.25万t;80年代标准为占战耗物资的25%, 日均消耗弹药1.4062万t。由此可见,战争弹药消耗实际上是有限额的、受控制的,只不过是不同时期消耗标准有变化,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作战对象,不同战场条件,为达到作战目的,弹药消耗量是不可能一样的,因而也说明了部队的作战能力和战争强度的变化。
不同的历史时期,武器装备的种类和性能不同,战争弹药消耗是在发展的。自从13~14世纪出现了射击武器和炮兵,弹药的保障和消耗就成为作战物资的一项新内容。16世纪起,大口径火炮代替了火绳炮,野炮代替了原始的臼炮,开始用炮兵打突破口,对弹药的需求量开始逐步增加。19世纪中叶,射击武器发展到膛线阶段,射速提高了,战争弹药消耗又增多了。20世纪初,新的射击武器出现,对弹药的需求与消耗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量使用机关枪、火炮和飞机、坦克,射击武器发展到自动化阶段,对弹药的需求和消耗量发展到现代化阶段。整个战争弹药消耗:迫击炮弹5500多万发,手榴弹2000万枚,子弹70亿发。这次大战末期,德军平均每月消耗子弹1.72亿万发,炮弹570万发;法军每月消耗炮弹810万发,英军为710万发,美军为80万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各种弹药的消耗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苏军共消耗弹药1000万t,月均消耗炮弹1700万发。美军消耗弹药690万t,敌对双方仅航空弹药就消耗600万t。使弹药消耗量上升为作战物资消耗的首位。战后的历次局部战争中弹药的消耗量就更大了。美军在侵朝战争中消耗航空弹药和地面弹药共计为278.9万t,在侵越战争中消耗弹药共计为1351万t。以色列军队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日消耗弹药8000t。埃、叙军队在战争的头3天中发射的地空导弹量,相当于北约集团在欧洲的全部库存量,大大超过了美军在本土部署的数量(约1000枚);一个师日耗弹药800t。交战双方终因弹药短缺,战争只进行了18天。英军在马岛战争中弹药消耗总量在1.5万t左右,平均每日约203t,消耗量最大的是航空弹药。海湾战争中,美军弹药日耗量为朝鲜战争的20倍,越南战争的4.6倍,地面战3天就消耗弹药15187t。
为保障未来战争弹药消耗的巨大需求,许多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❶利用微电子技术和预测科学技术,模拟未来战争,预测未来战争弹药消耗,有计划的组织生产和储备;
❷根据未来战争的战场设置,适地适量的进行弹药储备,提高战争初期的弹药保障能力;
❸平时封存部分弹药生产线,制定战时弹药动员生产预案,以便战时能迅速扩大弹药生产能力;
❹在大力发展、生产和储备精确制导武器弹药的同时,重视常规武器弹药的消耗需求,重新修订弹药消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