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战争场面铜贮贝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战争场面铜贮贝器 战争场面铜贮贝器西汉。古代滇族统治者贮存贝币的用具。通高53.9厘米。云南省晋宁石寨山出土。云南省博物馆藏。此器的上下二鼓焊接而成,器内贮贝。鼓的胴、腰、足上分别饰有羽人木船图,牛形、舞人形纹,三角齿纹,涡纹等。在33厘米直径的器盖上则展现了一场浴血战斗的过程。战斗的双方,一方是昆明人,一方是滇人,胜方为滇人。今昆明市西南的滇池地区是古代滇国所在地。《华阳国志·南中志》:“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战国至西汉时期,滇民族的活动范围在滇池区域。本世纪60年代,晋宁石寨山出土“滇王之印”金印一方,恰与武帝元封二年(公元109年)设“益州郡,赐滇王王印”的记载吻合。若干考古材料证明,晚不过西汉初,滇人已建立了以农耕为主的奴隶社会,文化比周围其它部族发达。昆明人居住在广大数千里的滇西地区。《史记·西南夷列传》:“其外西自国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嶲、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考古材料证明滇西地区的出土文物中有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畜养业也较发达,并不完全是司马迁所说的“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的游牧阶段生活,大体也进入了以农业为主,畜牧业发达的奴隶制阶段,只不过较滇民族要落后一些。西南边陲的云南地区在奴隶制阶段的各民族,除了从事农耕、畜牧、狩猎、纺织、青铜铸造等手工业外,往往要通过战争来掠夺财富和奴隶。此贮贝器盖上的战争场面即是一例。圆形器盖上,战争的双方共22人,马5匹,中心人物是身着戎装的滇人酋帅,他右手执矛,作刺杀状,前方一人摔倒在地拼命挣扎。滇人即将取得胜利,骑兵步兵协同作战的场面极憾动人心,有骑马驰骋者,有坠马落地者,有纵马俯冲的勇者,有弃马逃窜的败将。胜者愈战愈勇,败者人头落地,求饶者、被捆绑者历历在目。类似题材的作品在另一件战争场面贮贝器盖和其它器物上也有详尽的表现。西汉时期,滇人居住区域自然条件优越,与汉民族的关系更为密切,文化发达,这必然会遭到邻近部族的骚扰。滇人将战争胜利的内容表现在贮存贝币的器物上当然是胜利者的炫耀,同时也是对劲敌的防范和铭记。古代青铜手工业工匠通过自己熟练而高超的技艺塑造出的这一栩栩如生的杰作,无疑是我们了解古代云南地区社会制度、经济和文化的重要的历史见证。 ☚ 四牛骑士铜贮贝器 直颈铜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