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中等教育
成人中等教育包括农民业余中学、职工业余中学、干部业余文化学校、职工中专、农民中专、干部中专、电视中专、函授中专、教师进修学校。
农民业余中学始办于1955年,学制3年。是年春,安化县首办农民业余初中班2个。同年冬、长沙市郊区试办初中班1个,均吸收高小毕业的农民入学。此后,各地陆续兴办。1960年根据教育部“巩固起来,坚持下去,提高质量,继续发展”的方针,全省业余中学进一步发展。同年秋,全省农民业余中学停办。1962年逐步恢复,“文革”中又停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业余中学才陆续恢复。到1980年经省检查验收的农民业余中学有2021所,学员29289人,。次年增至2350所,学员6.4万人。近10年,农民业余中学办有高中班,但学校数有所减少。1995年全省农民业余中学199所,其中高中32所,初中167所; 在校学员37738人,其中高中8580人,初中生25158人。
职工业余中学始于1950年底,由湖南机械厂、长沙邮电工会等单位共建职工业余中学7个初中班,学员229人。1955年,长沙市试办高中班,录取初中毕业生140人。1956年省职工教育工作会议提出: 中等以上的业余学校采取“积极发展、力求正规、提高质量”的方针,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到1957年全省各类成人职工中学有学员64547人。1958年各地大办红专学校,全省学员达10余万人。1963年红专学校又改成职工业余中学。“文革”中,全省职中大都改为政治夜校,1978年后,职工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1981年,全省职中由上年的639所增至2480所,学员由7.3万人增至12.6万人。1982年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在1985年前将职工业余中等文化教育的重点转移到职工初中文化补课上。到1995年全省有职工业余中学157所,其中高中104所,初中53所; 在校学员35380人,其中高中生21418人,初中生13962人。
干部业余文化学校始于1950年9月,省文教厅经省政府批准创办省级机关干部业余文化补习学校,学制3年,吸收初小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工农干部入学,当年招收学员451人。1951年,省委要求各乡党委和政府都应开办干部文化学校,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干部文化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县以上各机关应根据具体条件,有步骤地开办干部业余文化补习学校或文化班”。到1957年上半年,全省各机关共办干部业余文化学校235所,在校中学学员42896人,其中有初中学员41291人,高中学员1605人。1958年由于“大跃进”和1960年开始的经济困难,学员大量减少。1963年逐步恢复。到1965年,全省通过干部学校学习达到初中毕业程度的60164人,达到高中毕业程度的25120人。1984年始,各级党政机关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干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年底,全省有18500名干部脱产参加初、高中文化补习班学习。1985年各厂矿、企事业单位开办了各类干部高、初中文化班。当年,全省共有43780名干部参加高中文化学习,其中有7666人毕业,10043名单科结业; 参加初中文化学习的干部16450名,其中6814名毕业,4985名单科结业。此后,干部业余文化学校基本结束。
农民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前身是县办“五、七”大学。1980年12月省教育厅召开“五、七”大学座谈会,决定将24所改办为县农民技术学校、1所改为工农师范学校。1983年省教育厅制定县办农民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标准,对县办农技校进行检查验收,逐步将验收合格的学校改为农民中专。到1985年经验收合格呈报省政府批准的有花垣、祁阳、郴县、桃江、东安、安乡等24所县办农民中专。还有县办农民技术学校20所。累计毕业学生7049人,其中国家承认中专学历的3172人。到1995年,全省有农民中专42所,在校学生16734人; 教职工1829人,其中专任教师1163人。
职工中等专业学校。1983年6月省政府批转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教育厅《关于举办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的几点意见》,要求凡有条件举办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的主管部门、专业公司 (包括大型企业、事业单位),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举办中等专业学校,也可办一些地区性的职工中专学校;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保证完成国家招生任务的原则下,亦可举办少量职工中专班。当年经国务院有关部、委批准备案的有中国建筑五局职工中专、中南电子职工中专等5所; 经省政府批准的有湖南冶金地质职工中专等3所; 还批准17所普通中专学校举办职工中专班。这些中专学校(班)均招收具有初中毕业与两年以下工龄的正式职工,毕业后国家承认其中专学历。1985年全省已有职工中专84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开设职工中专班43所,共招收学生6396人,在校学生8717人 (全脱产8341人,函授、业余376人)。到1995年,全省职工中专78所,在校学生40064人,教职工3379人,专任教师1684人。
干部中等专业学校。始于1983年。省粮食干部学校等8所学校创办干部中专班,并委托普通中专学校开办干部中专班。次年6月中共湖南省委规定各县、(市)委党校为中专层次。是年,省委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委托32所普通中专学校开办干部中专班,招收学员1450人; 批准18所县委党校开办中专班,招收学员1001人; 还批准地市属干部学校6所开办干部中专班。次年2月,省委干部教育领导小组修订1980~1990年干部培训计划时,要求45岁以下初中或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干部于1990年要达到中专或高中程度。1985年底,全省有县委党校66所办干部中专班,招收学员4006人; 14所干校改为干部中专,另新办11所干部中专,招收学员987人; 委托22所普通中专办中专班,招学员3303人; 还有农业广播学校招干部学员3010人,全省共招干部中专学员11306人。1995~1996学年,全省干部中等专业学校29所,招生2811人,毕业生1234人,在校学生5395人; 教职工934人,其中专任教师438人,另兼任教师有127人。
广播电视中专学校。1980年12月建立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湖南分校领导小组,是年首次招生录取学员23139人。1983年12月正式成立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湖南分校。次年,全省15个地、州、市和132个县、市、农场先后建立分校。是年第二次招生录取28699人,第三次招生录取12578人。1984年11月教育部正式承认农业广播学校毕业学员为中专学历。学校教学采用广播、电视、录音、录像和函授等多种教学手段。专业设置有农学、农经、畜牧、水产、果树、林业、乡镇企业经营管理、农村会计及农产品加工等12个专业。自创办以来,已有9万余人毕业,培训各类实用人才10万多人,从1990年开始,将学校纳入成人教育体系,加强了管理。到1995年在全省14个地市、122个县、市和国营农场建有分校,开设2282个区乡教学班,在校学生59697人; 有教职工1545人,其中专任教师586人; 另有兼任教师5975人。学校各种教学仪器设备有3600多台 (件),县一级分校或辅导教学中心建筑面积49705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299.7公顷。近几年,每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6万人次。学校学生还承担县以上农业科研项目3362项目,其中获县级科技成果奖的825人,获地级科技成果将的222人,获省级科技成果奖的141人; 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计4508项次,开展科学实验9542项次。
教师进修学校。1953年,省教育厅发出将不及初级师范毕业水平的3万余名小学教师迅速提高到初师毕业水平的号召后,有13所中等师范举办小学教师业余进修班20个,招收学员1000人; 接着长沙、衡阳、株洲、湘潭、邵阳、常德等9市和宁乡、醴陵、湘乡、沅陵等11个县城兴办小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和乡村小学教师星期日学校175所(处),设班333个,学员8415人。到1958年全省有87个县建立函授师范学校(站),大力开办短期培训班。1961年在9个地区和两个市建立函授站15个,县级函授师范学校93个,形成全省中师函授网络。次年9月,将省一师函授部改为省函授师范学校,负责指导全省中师函授工作。“文革”中,函授教育遭破坏。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师函授和教师进修学校逐步恢复和发展。到1979年中师函授教育已招收学员10万人,全省有教师进修学校14所。1985年全省教师进修学校发展到107所,已能容纳428个脱产班、16000多人的培训规模。1995~1996学年,全省有教师进修学校105所,在校学生9383人,教职工3436人,专任教师2048人。校舍建筑面积50.47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12.77万平方米,办公用房38104平方米,非教学用房24744平方米,还有其他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