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富春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李富春1900—1975湖南长沙人 李富春1900—1975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化名林大盛。湖南长沙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参与主编旅欧团支部机关刊物《赤光》。1922年转为中共党员,是中共旅欧总支部领导人之一。1925年回国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中共江西省委代理书记。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先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代理书记,广东省委代理书记等职。1931年到中央苏区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1934年参加长征,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和红三军团政治委员,后任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红军到达陕北后,任中共陕甘宁省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组织部副部长、中央财政经济部部长、中央办公厅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任中共中央西满分局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建国后,任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重工业部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国务院副总理。在党的七大、八大、九大、十大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并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还曾当选为第二届、三届、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李富春
李富春1900——1975化名林大盛、大盛、李一然等,湖南長沙人,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 生。1919年赴法国勤工儉學,參加组織工學世界社。1921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鄧小平主編旅歐團支部機關刊物《赤光》。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為中共旅歐總支部領導人之一。1925年回國參加北伐戰争,任北伐軍第二軍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員、代理省委書記。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歷任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部長、代理省委書記,中共上海市法南區委書記,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部長、代理省委書記。1931年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1934年參加長征,任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紅三軍團政治委員。1935年到達陝北後,任中共陝甘寧省委書記,自然科學院院長等。抗日戰争時期,歷任中共中央秘書長、組織部副部長、財政經濟工作部部長、辦公廳主任。1946年後,歷任中共中央西滿分局書記,中共中央東北局常委、副書記,東北人民政府副主席,東北軍區副政治委員,參加領導東北人民解放戰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重工業部部長,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主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國共產黨第七次、第八次、第九次、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均當選爲中央委員,並曾當選為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務委員,任中央書記處書記。爲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75年1月9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5歲。著有《抗戰與軍隊政治工作》 (與人合作)。 李富春 无产阶级革命家。湖南长沙人,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初赴苏联学习,同年7月回国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副党代表、政治部主任。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坚持地下革命斗争。历任中共中央江苏省委、广东省委宣传部长、代理书记。1931年到达中央革命据据地,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长征时,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三军团政治委员,直接参加了红军长征的具体领导和组织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财政经济部部长等职,对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军区副政委等职。建国后,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参与国民经济建设的一些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75年1月9日在北京病逝。 李富春1900—1975湖南长沙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伐革命军第2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3军团政委、中共中央秘书长、东北局副书记、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国家计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共产党第七、第八、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八大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 李富春1900~1975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化名林大盛、李一然。湖南长沙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转赴苏联莫斯科入东方大学学习。回国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军委委员,国民革命军第2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中共南昌地委兼江西区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代理书记,中共上海法南区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长、代理书记。1931年赴上海,曾在中共中央负责军事工作。同年底进入中央苏区,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兼江西军区政委,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红3军团政委、陕甘支队2纵队政委、中共陕甘宁省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组织部副部长、财政经济部长、办公厅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西满分局书记、西满军区政委,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副书记,东北军区副政委,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重工业部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是中共第七至十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常委。 “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过斗争。 李富春 李富春1900~1975长沙人。长郡中学毕业。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社青团,次年加入共产党。1924年底与蔡畅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明年回国,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北伐军第二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员、代理省委书记。大革命失败后,任江苏省委宣传部长、代理省委书记,上海法南区委书记,广东省委宣传部长、代理省委书记。1931年进入中央根据地,任江西省委书记。参加长征,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和红三军团政委。后任陕甘宁省委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组织部副部长、财经工作部部长、办公厅主任。解放战争中,历任中共中央西满分局书记,东北局常委、副书记,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东北军区副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重工业部长,国家计委副主任、主任,国务院副总理。1960年与周恩来共同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曾当选中共第七、八、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书记处书记,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 李弼廷 李韶九 ☛ 李富春 李富春1900—1975长沙人。长郡中学毕业。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共产党。1924年底与蔡畅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回国,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北伐军第二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员、代理省委书记。大革命失败后,任江西省委宣传部长、代理省委书记、上海法南区委书记,广东省委宣传部长、代理省委书记。1931年进入中央根据地,任江西省委书记。后参加长征,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和红三军团政委。到达陕北后任陕甘宁省委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组织部副部长、财政经济工作部部长、办公厅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西满分局书记、东北局常委兼副书记、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东北军区副政委,参加领导东北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重工业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国务院副总理。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基人之一,在经济计划工作中十分强调综合平衡。1960年与周恩来共同提出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动员全党全民战胜困难。曾当选中共第七、八、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书记处书记; 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 陈建勋 杜元载 ☛ 李富春1900—1975又名一秋,曾用名大盛、林大盛。湖南长沙人。1919年10月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旅欧支部的宣传主任。1924年底赴苏学习。1925年7月回国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中共江西省委代理书记等职。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坚持地下斗争,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代理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长、代理省委书记等职。1931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江西军区政委等职。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陕甘支队第二纵队政委。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共陕甘宁省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财政经济工作部部长、中央办公厅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西满分局书记、东北局副书记、东北军区副政委、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重工业部部长、国家计委副主任、主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在中共七、八、九、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中央委员。还曾是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还曾当选为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5年1月在北京病逝。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