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密《陈情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密《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 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 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 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 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 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 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11);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 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 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 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12),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 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 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 鉴。愿陛下矜愍愚诚(13),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14)。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注释】①险衅:灾难与祸患,指命运坎坷。②闵凶:不幸的事情。③慈父见 背:父亲去世。见背,弃我而去,指死亡。④舅夺母志:指李密的舅舅强迫他的母 亲改嫁。⑤门衰祚(zuò)薄:家门衰落,缺少福气。祚,福气。⑥期(jī)功:期,服 丧一年。功,服丧九个月叫“大功”,服丧五个月叫“小功”。期、功均指服丧期。 ⑦茕茕(qióng):孤单的样子。⑧婴:缠绕。⑨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察举科 目,由地方官员向中央推荐孝顺父母,操行出众的人。⑩洗(xiǎn)马:太子的侍从 官。(11)逋(bū)慢:回避怠慢。(12)盘桓:徘徊不前。(13)矜愍:怜悯。(14)结草:死后报 恩的意思。《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春秋时,晋大夫魏武子临终时,嘱咐其子 魏颗将他的宠妾殉葬。但魏颗没有照办,却将其改嫁了。后来魏颗与秦将杜回交 战,见一老人结扎草绳绊倒杜回,因而俘获杜回。夜晚,魏颗梦见结草老人,自称 是妾死去的父亲,特来报恩。后来,“结草”成为死了也要报恩的典故。

【鉴赏】《陈情表》是李密在晋武帝多次征召他出仕,“诏书切峻”,而 且“郡县逼迫”,“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的情势下上奏给皇帝的一篇表章, 主要陈述自己不能应诏出仕的原因,做到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作者先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说起,突出祖母与自己的特殊关系,作 为陈情的依据: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家中人丁单薄,没有兄弟姐妹,从小 便与祖母相依为命。现在祖母年事已高,又疾病缠身,需要自己的照顾。 写来感情浓郁深厚又凄恻婉转。接着,叙写征召紧迫,自己愿意奉诏,但 祖母的病势却日益严重,自己处于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既表达了对武 帝的忠诚,又流露对祖母的孝顺,希望博得武帝的同情。第三段,由衷地 表达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作者表明心志,年轻时就“本图宦达,不矜名 节”,皇上对自己宠爱有加,于情于理都应为国效力,这就排除了不愿出仕 的政治因素。但自己不能奉诏就职,原因还是祖母病重。祖母“日薄西 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自己怎么能不照顾她呢? “臣无祖 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晋武帝提倡“以孝治天下”,不 应该不让人尽孝。最后,作者言明愿望,提出解决忠孝不能两全矛盾的方 案,先奉养祖母,再报答皇上,“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作者的请求合情合 理,晋武帝无法拒绝。

本文叙事具体生动,抒情扣人心弦,感情至真至深,语言简洁生动,富 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急于星火”等词语,形象生动,至今仍被人们广为 引用。北宋学者李格非《冷斋夜话》卷三评价道:“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 不见斧凿痕。”清代学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也评价道:“纯是一片至 性语,不事雕饰,惟见天真烂漫。”
 

张兰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174-176页.

李密《陈情表》诗词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李密《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1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馀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从小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故侍刘十分孝顺。《晋书·孝友传》将他名列首位,誉之“以孝谨闻”。泰始三年(267),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他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辞不赴命。但因他曾仕蜀汉,而今亡国贱俘,故深恐晋武帝疑己怀念旧朝以矜名节,招致大逆不道的罪名,于是饱含血泪上了这篇《陈情表》。“武帝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要想得到皇帝真正相信并谅解自己不奉诏的苦衷,就必须首先动之以深情,方能喻之以大义。故首段先从幼年坎坷不幸的遭遇说起,一下子把对方也带进一种悲怆酸楚的环境氛围中,以激起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开篇伊始,便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字总起,不仅高度概括,而且耸人听闻。往下即分两层具体描述如何“险衅”、“闵凶”:从“生孩六月”至“至于成立”,写其幼年的零丁孤苦,全靠祖母的“躬亲抚养”;从“既无叔伯”至“未尝废离”,写其成年之后的缺亲少故,年老多病的祖母全靠他赡养侍奉。前一层着重突出“孤弱”二字。先写“孤”:出生六个月,慈父就死去;刚满四岁,舅父就强迫其母改嫁,使她不能守节抚孤,这就很自然地点出全赖祖母抚养的大恩。再写“弱”:从小多病,九岁还不能走路,这也是因“孤”而贫困、悒郁的恶果。这就含蓄地表明祖母抚养他这孤弱之人至于成人自立,是何等艰难不易!也就为后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作了有力铺垫。后一层着重突出“无人侍亲”。先写“无人”:三代独脉单传,故“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家门衰微,福气稀薄,很晚才有儿子,太小不济事;外无亲族,内无童仆,孤单无依地独立生活,唯有自己形体和影子互相安慰。这几句不仅突出了独支门户、孤独凄凉的家境,起到以情动人的作用,而且也是“奉亲养老,舍我其谁”的有力证据。故接以“而”字自然转到“侍亲”问题上:祖母刘氏早已为疾病所缠绕,常年卧床不起,对他有养育大恩的祖母正需孙儿尽孝之时,他又怎能不侍候汤药,离她而去呢!这就为后文“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作了有力铺垫。总之,本段无论写自己幼年孤弱,还是写祖母“夙婴疾病”,皆是为后文“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这一不奉诏的原因,预作铺垫的。

有了这段悲恻感人的遭遇作基础,故第二段接叙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就不致使皇帝感到突然,误解他傲慢抗命了。本段先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叙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皆是供养祖母之事无人主持(供养无主),与首段呼应。而耐人寻味的是两次陈情之前先冠以恭敬之辞:一曰“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再曰“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皆表现出皇恩浩荡,感恩戴德之意;态度十分谦卑:“猥以微贱”,“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这种诚惶诚恐,肝脑涂地亦难报圣恩之情,恰好极大地满足了皇帝的权威欲和虚荣心。然后再叙“诏书切峻”,“郡县逼迫”,“州司临门”,接二连三的催逼,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矛盾心境:想奉诏奔驰入朝,而祖母病情日益沉重;想苟且顺从私情,向州县申诉苦衷,又不被允许。这种先恭维皇恩,再申诉委屈,自然比直陈委屈更易打动“圣心”。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的逐步紧迫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如果说前两段重在叙事中动之以深情,那么三、四段则重在陈情中喻之以大义了。第三段先摆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写法。史载司马昭死,晋武帝司马炎坚持为父行三年丧礼,即位时又下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其中,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晋书·武帝纪》),均属孝悌,在荐贤的六条标准中就占了两条。司马氏集团标榜纲常名教本属虚伪,但李密严肃恭敬地摆出其施行纲领来为自己“辞不赴命”辩护,却不失为最有力的武器。接着宕开一笔,举出“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普遍事实,再进一层到“况臣孤苦,特为尤甚”的特殊情况,逻辑严密,外柔内刚,可谓有理有节。行文至此,似应摊牌直说了,然而却以“且臣”一转,用曲折委婉的语气说明自己当初仕蜀,本为谋取官职显达,并不想自命清高,考虑什么名誉节操。这是作者怕晋武帝疑其不事二主、不肯真心归服所用的曲笔。再进一步说明自己不过是“亡国贱俘”,却受到皇帝过分的提拔,恩命如此优厚,已经是受宠若惊了,怎敢徘徊不进,存有更高的想望呢?这就再次满足了晋武帝希望看到降臣诚惶诚恐、感激涕零的那种虚荣心态。然后才以“但”字一转,正式说明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祖母风烛残年,如迫近西山的落日,生命垂危,无人送终,强调“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这一“更相为命”的关系,也是全文所论不能奉诏的主旨,既与首段的遭遇、二段的矛盾相呼应互证,又水到渠成地提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的明确答复。本段融情于理,情深理透,连用“凡在”、“况臣”、“且臣”、“今臣”、“但以”、“是以”等词语,曲折而层次条贯,圆转而情理皆宜。作者意犹未尽,在末段又提出解决忠孝矛盾的办法,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其请求。先以两个年龄数字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孝不碍忠;接以乌鸦长大后寻食反哺老鸦的生动比喻说明养老送终乃人之天性;再举出“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皇天后土”来证明自己的愚诚苦衷,表明此心天日可鉴、人神共察,对皇帝所奏绝对忠诚,决无半句虚言。最后恳求钦准自己请求,则将来活着定当尽忠效死,死后亦当感恩图报。信誓旦旦,情辞恳切,如金石掷地有声,纵铁石心肠,焉得不为之动容!

本文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名篇,首先在于直摅真情至性,不假雕饰,以陈情统摄叙事、说理,一一从肺腑汩汩流出,故能情深理切,动人心弦,催人泪下。其次是造语平实而生动,少有典故和藻饰;虽多四言排句,而少有对仗,偶用对仗,如“既无叔伯”二句,“外无期、功”二句,也都自然浑朴,决无斧斤痕迹;且每段均间用一些散文奇句,形成骈散结合,整齐而错综,流畅而婉转之势。所以它是介乎散文与骈文之间的过渡文体,由于缘情挥洒,故具有行云流水、天真自然之妙。

〔注〕臣密言:意即“臣李密奏道”。这是旧时作表章的开头格式。险衅(xìn信):艰难祸罪。夙(sù朔):早时。闵凶:忧患不幸。愍(mǐn敏):悲痛,怜惜。外:指自己一房之外的亲族。期(jī基):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强近:勉强算得接近的。五尺:汉制五尺约相当于今三尺多。蓐:草褥子。沐浴清化:受到清明政治教化的熏陶。前:以前。太守臣逵:太守名逵的,下句“刺史臣荣”句法亦同。孝廉:汉代始兴郡国每年考察举荐孝廉(有孝行廉洁之士),州举秀才,魏晋沿用这种选举制度。拜:任命。郎中:官名,相当于后代诸司之长。(11)除:任官,除去旧官就新官。洗马:汉为太子属官,晋以后改掌图籍。(12)猥:鄙,自谦之词。(13)东宫:太子所居之宫。当侍:充当侍奉。(14)逋慢:逃避、怠慢上命。(15)州司:州官,指地方官。(16)狼狈:喻进退两难。(17)伏惟:俯想,下级对上级的恭敬用语。(18)矜育:怜惜养育。(19)伪朝:对晋朝称被灭的蜀国。(20)历职郎署:一直升迁至郎官衙署任职。李密曾任蜀国尚书郎。(21)矜:自夸。(22)区区:拳拳,勤勤之心。废远:废弃奉养而远离祖母。(23)辛苦;苦处。二州牧伯:梁州、益州的长官,指逵、荣。(24)皇天后土:对天地的敬称。(25)矜愍:怜惜。(26)保卒:安然而终。(27)结草:《左传·宣公十五年》载,晋大夫魏武子临死,嘱其子颗杀武子爱妾为殉葬。颗未杀而改嫁之。后魏颗与秦将杜回战,颗见一老人结草绊倒杜回,回因此被擒。颗夜梦结草老人曰:我即妾之父,特来报君不杀之心。后以“结草”喻死后报恩。(28)犬马怖惧之情:谦卑之辞。谓对国君如犬马之惧怕主人一样。


李密《陈情表》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李密《陈情表》

臣密言: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朞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1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12),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13),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14),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1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16),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馀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17)。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注释】 ①表:属古代奏议类应用文体,臣民对君王陈述请求时常用。②险衅(xin): 艰难与祸患。衅,罪、祸。闵 (min): 忧患。③见背: 和我离背,指父亲去世。④愍 (min):怜悯。⑤门衰: 门庭衰败。祚薄: 没有福分。祚,福。⑥朞 (ji)、功: 两者皆为丧服名。也指穿这种丧服服丧。朞,同 “期”,指服丧一年。功,有大功、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强近: 勉强相接近。⑦茕茕 (qiong): 孤独的样儿。孑(jie)立: 孤立。⑧婴: 缠绕。⑨察: 考察、推荐。孝廉: 指孝顺父母、行为方正者。⑩除:拜官授职。洗马: 太子的侍从官,掌管图籍、祭典、讲经等事,太子出行时为先驱。(11)东宫: 指太子,因太子居东宫。(12)逋 (bu) 慢: 逃避、傲慢。(13)伪朝: 作者曾在蜀汉为官,故称。郎署: 尚书台官署。(14)优渥(wo): 恩宠优厚。(15)“乌鸟” 句: 相传乌鸦能反哺老鸟,以喻人子孝养长辈。(16)二州牧伯: 指梁州 (汉中一带)、益州 (今四川省) 州官。牧,东汉末,一州的军政长官称为牧,也称方伯。(17)结草: 据 《左传·宣公十五年》载,晋大夫魏武子临死时嘱咐其子魏颗杀宠妾殉葬。武子死后,魏颗按父亲原来清醒时的吩咐将宠妾嫁出。后来,魏颗与秦将杜回交战,据说他看见一位老人把地上的草结扎起来,绊倒了秦国力士杜回。魏颗捉住杜回,获得胜利; 当晚梦见结草老人说: 我即妾之父,特来报君不杀女儿之恩。后来,“结草”便成为死后也要报恩的典故。

【译文】 为臣李密禀报陛下: 臣因命运险恶,很早便连遭不幸。生下刚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 四岁那年,舅舅逼着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再嫁别人。祖母刘氏怜悯我孤单瘦弱,亲手把我抚养。我小时常常生病,九岁了还不大会走路; 孤苦零丁地直到长大成人。我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有哥哥弟弟。门户衰落,福分浅薄,自己也很晚才有了个儿子。外面缺少关系较为密切的亲属,家里连个照应看门的童仆都没有。我孤单一人,只有影子伴随着自己的身子。祖母刘氏又长年患病,卧床不起。我侍候她饮汤服药,从没间断和离开过。

直到尊奉圣朝,我才沐浴在清明的教化中。先前有犍为郡太守名逵的,经过考察而推举我做孝廉; 尔后,益州刺史名荣的又选拔我为秀才。我因为祖母没人供养,就推辞而没有从命。朝廷特此发下诏书,授我郎中职务; 接着又蒙受国家的恩遇,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而得以担当东宫太子的侍从职务,这样的隆恩本是我杀身也难以报答的。我在表章中曾经奏明了具体情况,想辞谢任命,不去就职。可是诏书言词急切严峻,责备我有意逃避、怠慢朝命; 郡、县官吏一再逼迫,催我上路; 州官到我家中也一再敦促,紧急犹如星火。我本想接受诏命离家赴任,而刘氏祖母的病情又日益加重; 想要暂且依顺个人的私情,而朝廷官府对我的禀告恳求又不予允许。我实在是进退两难,处境难堪。

我低头深思,认为圣明的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有声望的旧臣,都受到朝廷的怜恤和顾养,何况我祖孙孤单困苦,窘况是特别的严重。况且我年轻时在蜀汉做官,一直供职于郎中官府,本来就希望仕途显达,并不矜持于名声节操。如今我是一个亡国的俘虏,身份卑贱鄙陋,却受到朝廷过分的提拔,承蒙陛下恩宠厚爱,我哪里还敢迟疑徘徊,另有什么更高的希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犹如日落西山,正处于气息微弱,生命危险,过了早晨却难保晚上了。我没有祖母,就不能活到今天; 祖母没有我在身边,就无法度完她的余年。我们祖孙两个人是相互依靠,维持生命,就因为这点儿私情,我实在不敢抛弃祖母而离家远行。我李密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九十六岁。这样看来,我为陛下尽忠效力的时间还很长,而报答奉养祖母的日子却很短了! 我这一点儿孝心有如乌鸦反哺老鸦一样,恳请陛下允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我的辛酸困苦,不仅蜀中人士和梁、益二州的长官皆亲眼见过并十分了解,而且天地神明也看得很清楚。希望陛下怜惜我的一片愚诚,让我实现这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侥幸地度完晚年。倘能如此,我活着应当不惜将生命奉献给陛下,就是死了也要用结草的方式感恩图报。我怀着犬马一样的惶恐心情,恭敬小心地写成表章,让陛下了解我的衷肠。

【鉴赏】 在中外文学史上,有的文人虽然著作满身,死后不久即被世人遗忘; 有的只因一两篇佳作流传下来,却成为众口交赞的不朽作家。在仅以长篇歌行《春江花月夜》而名世的初唐诗人张若虚之前的西晋,就有以散文《陈情表》而千古留芳的蜀人李密。

《陈情表》之所以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主要是因为作者做到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全文感情浓郁深厚、凄恻婉转、真切自然,读后令人无比同情、无法反驳。诚如北宋学者李格非在《冷斋夜话》卷三中所说: 全篇 “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有的评论家还说: “读《陈情表》而不掉眼泪的,除非铁石心肠。”其次是作者做到了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形象,无一字虚言。如文中用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形容自己孤苦无依,用 “星火” 比喻形势急迫,用 “奔驰” 比喻迫不及待,用 “狼狈”形容进退两艰,用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形容垂危之状……,这些不仅在原文中生动形象,恰切地表达了自己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还成为古今常引的成语典故,具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此外,句法间用骈散,用词错落多变,也是其一大特色。因而,李密这篇既有感人的情义,又有充足的论辩的佳作,不仅在当时使晋武帝为之折服,而且在其后的一千多年以来,被众口广为传扬,并与诸葛亮的《出师表》合称“两表”,被誉为我国古代以至诚感人的抒情散文的典范。

字数:2931
 
 
 
 

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257-259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