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志贺菌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志贺菌属shigella

亦称痢疾杆菌。系革兰阴性杆菌的一属,为人类细菌性痢疾的致病菌。它们不能运动。某些菌型有菌毛,易附着于肠粘膜上皮细胞。为需氧或兼性厌氧。适宜温度为37℃,PH为6.4~7.8。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主要抗原为O抗原。按抗原分为A、B、C、D群四类,即志贺菌群、福氏菌群、鲍氏菌群和宋内菌群。每群分型依次为10、13、15、1个血清型。此属菌在日光照射30分钟死亡,56~60℃10分钟死亡。对氯霉素、链霉素和磺胺药均敏感。

志贺菌属

志贺菌属

志贺菌属(Shigella)为一类革兰阴性杆菌。其中志贺志贺菌由日本Shiga首先发现(1898年)。志贺菌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通称痢疾杆菌。菌长2~3μm,宽0.5~0.7μm(图)。无鞭毛,无芽胞,有菌毛。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除宋内志贺菌迟缓发酵乳糖外,均不发酵乳糖。DNA的G+C为50~52%。细菌致病主要由于侵袭力与产生毒素的作用,引起机体局部免疫反应。


志贺菌 ×1300


志贺菌属按生化反应可进行初步分类(表2)。
细菌的抗原结构由菌体抗原(O)和表面抗原(K)所组成。O抗原有两种:
❶型特异抗原,是光滑型菌株所具有的重要抗原。可用于区别细菌的型别;
❷群特异抗原,为光滑型菌株的次要抗原,特异性低,常在数种近似的细菌内出现。可根据此抗原的不同来区别细菌的亚型。K抗原在血清学分型上无意义。K抗原与O抗原可能与此属细菌的毒力有关。根据细菌抗原构造的不同,按新近国际分类法,可将志贺菌属分为四群,39个血清型(包括亚型)(表1)。

表1 志贺菌属的抗原分类

菌名血清分类生化特性
甘露醇
群 型亚 型
志贺志贺菌A 1~10 -
福氏志贺菌B 1~6
x、y变种
1a、1b、2a、
2b、3a、3b、
3c、4a、4b
+
鲍氏志贺菌
宋内志贺菌
C 1~15
D 1
 +
+

A群包括10种抗原结构不同的血清型。各型之间,除2型与10型外,均无交叉反应。8型尚可区分为8a、8b、8c三个亚型。1型能产生性质为神经毒素的外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麻痹。此种外毒素虽产量甚微,但有高度活性。甲醛处理后能变为类毒素。近年来发现某些菌株尚能产生与霍乱弧菌相似的肠毒素。此菌也有脂多糖内毒素,决定细菌O抗原性。2型过去称为Schmitz杆菌。抗原性与大肠杆菌O112和鲍氏志贺菌的1型与15型相近。B群也称福氏志贺菌,已有13个血清型(包括亚型和变种)。每一菌型有两种抗原,即型特异抗原和群特异抗原。前者只存在于同型细菌,后者则有多种,存在于各菌型。C群也称鲍氏志贺菌,根据抗原的不同可区分为15个血清型。D群也称宋内志贺菌,仅有一个血清型,可区分为两个变异相,即Ⅰ相和Ⅱ相。Ⅰ相为光滑型菌落,对小鼠有致病力,多自急性期感染病人分离。Ⅱ相为粗糙型菌落,对小鼠无致病力,常由带菌者体内分离。

表2 志贺菌属生化反应的分类


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力以宋内志贺菌最强,福氏志贺菌次之,志贺志贺菌最弱。一般56~60℃加热10分钟即被杀死。在37℃的水中能存活20天; 在冰块中可存活96天。对酸及化学消毒剂敏感,1%石炭酸中15~30分钟死亡。
目前认为志贺菌的致病主要是侵袭力和毒素。细菌依赖表面的菌毛粘附于回肠末端和结肠粘膜的上皮细胞上,继而穿入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一般在粘膜的固有层内繁殖并形成感染灶,引起炎症反应。病变尚可扩散至邻近的细胞及上皮下层。固有层中的志贺菌除引起局部炎症外,尚可引起固有层中小血管的循环障碍,从而导致上皮细胞变性,甚至坏死,坏死上皮细胞脱落后形成浅表溃疡。侵袭力可在猴及豚鼠体内实验以及用HeLa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证实。此外,并证实细菌穿透上皮细胞的能力是一种遗传性状,由基因控制。如志贺菌侵入豚鼠角膜和结膜的能力受到靠近细菌的嘌呤E与乳糖与半乳糖间位点上的基因所控制。这些基因在决定细菌的侵袭力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志贺菌产生的内毒素作用于肠壁,使其通透性增高,继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引起毒血症。内毒素尚能破坏粘膜或作用于肠壁植物神经系统,使肠道功能紊乱等。Ⅰ型志贺菌尚能产生外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麻痹。细菌毒素对肠壁虽有一定作用,但并非主要致病物质。能产生毒素但丧失侵袭力的细菌不会致病,不产生毒素但具有侵袭力的细菌却能致病。细菌侵入上皮细胞的能力是其致病的先决条件。细菌产生的肠毒素可能在形成肠壁坏死病变上起一定作用。此外,肠毒素的存在可解释疾病早期出现的水样腹泻。因志贺菌感染主要局限于肠道,细菌不入血,故抗感染免疫主要为肠粘膜表面的局部抗体,即分泌型IgA。它能排斥细菌,使其不能吸附于肠粘膜表面,从而制止菌痢的发生。体液中存在的IgG或IgM与免疫性的关系不大。菌痢病后免疫期短,也不稳固。还可能与菌型多,型别间无交叉免疫性有关。
微生物学检查可从病人粪便中分离志贺菌。应尽早采取粪便中的脓血或粘液进行培养。将标本接种在肠道杆菌的选择培养基上。挑选可疑菌落,作生化反应和血清凝集试验鉴定,确定菌型。
正在研究口服活菌菌苗,目前试用“依链”菌株(Sd)制备活菌苗。此菌株生长时需要有链霉素存在,无侵袭上皮细胞的能力,但能刺激机体产生分泌型IgA。药物治疗上可采用磺胺类、抗生素、黄连素等。
☚ 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沙门杆菌   克雷伯菌属 ☛
0001469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