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忆云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忆云词 忆云词词别集。清项鸿祚作。共五卷。分甲、乙、丙、丁四稿及《删存》(附补遗)一卷。前四稿为作者亲自编定;末一卷为许增辑编。其词抑郁哀怨,情调低沉。有《榆园丛书》本。 ☚ 茗柯词 水云楼词 ☛ 忆云词 忆云词项廷纪撰。版本较多:(一)光绪十九年(1893)许氏榆园校刻本,书名《忆云词甲乙丙丁稿》。有四稿自序,金匮邓濂序,仁和谭献《项君小传》。后刊《忆云词删存》,补遗诗词附,并仁和许增《重斠刻〈忆云词〉书后》。(二)光绪二十五年思贤书局刊本,书名《忆云词》。无邓濂序与许增《书后》。(三)《清名家词》本,仅存自序。自序有云:“夫词者,意内而言外也。意生言,言成声,声分调,亦犹春庚秋蟀,气至则鸣,不自知其然也。生幼有愁癖,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不无累德之言,抑亦伤心之极致矣”(《甲稿序》)。谭献云:“莲生,古之伤心人也!”“以成容若之贵,项莲生之富,而填词皆幽艳哀断,异曲同工,所谓别有怀抱者也。”(《箧中词》四) ☚ 享帚斋词钞 东海渔歌 ☛ 忆云词一名《忆云词甲乙丙丁稿》。词集。清项廷纪(1798—1835)撰。一卷。廷纪原名鸿祚,字莲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道光举人。为人沉默寡言。喜填词,以“花间”为宗。自视其词“可与时贤角一日之名。”手定词集为甲乙丙丁四稿,分别成于道光三年(1823)、八年、十四年、十五年,此年作者病逝,年仅三十八岁。四稿各有自序。甲稿录词五十首,乙稿录五十一首,丙稿录四十七首,丁稿录四十五首。今人陈乃乾合为一卷,并录“删存稿”二十五首,总收二百一十八首。其词确为倾心力而成,多有佳制。谭献评项词曰:“荡气回肠,一波三折,有白石之幽涩而去其俗,有玉田之秀折而无其率, 有梦窗之深细而化其滞, 殆欲前无古人!”(《箧中词》)项氏为浙派词之后劲,本富家子弟,遭水火之厄,又仕途坎坷,故其词抑郁哀怨,苦不胜情。有《清名家词》本,《榆园丛书》本,光绪十九年(1893)刻本,二十五年思贤书局刻本四卷,删存一卷。 忆云词四卷。清项鸿祚(1798—1835)撰。项鸿祚字莲生,后更名廷纪,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一生仕途坎坷,两次应进士试不第。项鸿祚论词,认为词当意内而言外,言由意生,声由言成,调由声分,“不自知其然也”(《忆云词甲稿自序》)。其词出入于五代、两宋之间,能于浙西、常州词派之外独标一格,对当时专宗南宋或专宗某家的风气有所不满。其风格与纳兰性德相近。其词多抒发孤独寂寞、抑郁伤感之情,词调凄楚哀怨,多幽思苦语。鸿祚词虽在清代有较高的成就,但其词多拟李煜、和凝、晏几道等人之作,题材狭窄的缺陷显而易见。著有《水仙亭词》二卷、《忆云词甲乙丙丁稿》四卷、《补遗》一卷。《忆云词》分甲、乙、丙、丁稿各一卷,删存补遗词一卷,共录词一百九十九首。每稿并有 自序。甲稿道光三年 (1823)以前所作。乙稿自四年 (1824)至八年 (1828) 所作。丙稿自九年 (1829) 至十三年(1833)所作。丁稿十四 (1834)、十五年 (1835)所作。皆生前所自订。鸿祚才力甚高,持律亦细,性灵所及,沁人心脾,僻涩诸调,融化无迹,故爱之者不绝。惟逞其聪明,对伤滑易,学之者往往入其彀中,而不自知。仁和谭献曰:“鸿祚词,幽异窈眇,浸淫五代两宋,而撷精去滓,好拟温韦以下小乐府,津逮草窗梦窗,蹊径既化,自名其家,谈者比之江淹杂体诗。”又曰:“有白石之幽涩,而去其俗;有玉田之秀折,而无其率;有梦窗之深细,而化其濡。殆欲前无古人,皆唐大之言。”然鸿祚仅三十八岁,造诣如此,可谓良材。其家殷富,所渐衰落,变故叠起,下第无聊。甲稿序云:“不无累德之言,抑亦伤心之极致。”丙稿序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词语沉痛,可以哀其志。有同、光间 《榆园丛刻》本,光绪二十五年 (1899)恩贤书局刊本,《丛书订成初编》本,《清名象词》本,正中书局石印本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