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历代赋辞典︱编写说明 编写说明 一、本辞典是一部学习、鉴赏和研究赋的大型综合性工具书。 二、全书由编写说明、前言、分类目录、正文、笔画索引五部分组成。 三、正文部分,包括名篇评介、词语、典故、赋论、赋家小传、赋籍等六部分,附录部分包括历代赋研究论著、论文索引,历代名赋索引等二部分。 四、名篇评介、作家小传、赋籍、历代赋研究论著、论文索引、历代名赋索引按时间顺序编排(年代不详者,酌情处理),赋论按内在逻辑顺序编排,词语典故按音序编排。 五、本书编写人员分工如下: 名篇评介部分: 王福和:赵壹《刺世疾邪赋》、《穷鸟赋》,王粲《登楼赋》,江淹《别赋》,韩愈《进学解》,杜牧《阿房宫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曲德来:扬雄《逐贫赋》、《羽猎赋》,马融《长笛赋》,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陆机《叹逝赋》,王棨《江南春赋》、《凉风至赋》; 毕宝魁:司马迁《悲士不遇赋》,班彪《冀州赋》、《北征赋》(与李兆谦合写),郭璞《江赋》,王维《白鹦鹉赋》,杜牧《晚晴赋》,苏轼《浊酒有妙理赋》,苏辙《巫山赋》,耶律铸《天香台赋》,蔡确《送将归赋》; 毕庶春:成公绥《啸赋》; 刘明华:李尤《德阳殿赋》,蔡邕《述行赋》,白居易《泛渭赋》,元稹《镇圭赋》,邵雍《洛阳怀古赋》; 李回:东方朔《七谏》、《答客难》,王褒《九怀》、《洞萧赋》; 李兆谦:班彪《北征赋》(与毕宝魁合写),班昭《东征赋》,潘岳《怀旧赋》、《寡妇赋》; 李秋实: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与张军合写),扬赋《甘泉赋》,陆机《文赋》; 吴耀东:潘岳《秋兴赋》、《闲居赋》,欧阳修《藏珠于渊赋》、《大匠诲人以规矩赋》,范仲淹《金在熔赋》; 宋绪连:淮南小山《招隐士》,博毅《舞赋》,祢衡《鹦鹉赋》,向秀《思旧赋》,谢惠连《雪赋》,鲍照《舞鹤赋》,陶渊明《闲情赋》,李白《大鹏赋》,白居易《赋赋》; 迟文浚:荀况《赋篇》、宋玉《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对楚王问》,贾谊《吊屈原赋》、《��鸟赋》,司马相如《长门赋》,班固《两都赋》; 张军:左思《三都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与李秋实合写),嵇康《琴赋》,范仲淹《稼穑惟宝赋》,刘基《伐寄生赋》; 张高宽:扬雄《解嘲》; 陈元志:曹丕《登台赋》、曹植《幽思赋》、《慰子赋》、《出妇赋》、《洛神赋》、《九华扇赋》; 杨树增:班固《幽通赋》(与颜邦逸合写),王粲《马瑙勒赋》、《伤夭赋》,江淹《恨赋》,庾信《小园赋》、《哀江南赋》、《枯树赋》,柳宗元《牛赋》,王起《庭燎赋》,李程《金受砺赋》、徐寅《过骊山赋》,黄滔《馆娃宫赋》,沈一贯《日方升赋》,贺裳《蜡梅花赋》; 黄士吉:李白《登剑阁赋》; 鲁洪生:司马相如《上林赋》,张衡《思玄赋》、《舞赋》,苏辙《屈原庙赋》,李清照《打马赋》,杨万里《海鳅赋》,范成大《望海亭赋》,袁枚《秋兰赋》、《笑赋》,张惠言《黄山赋》; 颜邦逸:阮瑀《止欲赋》、《筝赋》,扬雄《长杨赋》,班固《幽通赋》(与杨树增合写)。 语词、典故部分: 王福和 曲德来 毕宝魁 毕庶春 刘明华 李 回 李兆谦 李秋实 吴耀东 宋绪连 迟文浚 张 军 张 岩 张高宽 陈元志 杨树增 赵国清 徐祝林 鲁洪生 颜邦逸 赋论部分:许志刚 杨树增 赋家小传部分:王玉华 宋绪连 阚金山 赋籍部分:赵 俊 韩俐华 历代赋研究论著、论文索引:赵 俊 韩俐华 历代名赋索引:张国娟 韩素媛 分类、笔画索引:王玉华 赵 俊 樊景山 书稿完成以后,三位主编分头进行审阅,最后由迟文浚、宋绪连统编全书。 责任编辑李忠田同志从本书选题的确定到全书成稿,参加了各个环节的工作,为本书的出版做出了宝贵贡献。 六、本书使用简化字,特殊情况下使用繁体字或异体字。正文名篇的原文中,在难识字后,以括号标现代汉语拼音。 七、本书引用的旧纪年,凡重要处均在其后以括号夹注公元纪年,注内的公元纪年一般略去“年”字。 八、鉴于全书前面有分类目录、后面有笔画索引供检索,故不再排音序索引。 |
☚ 历代赋辞典︱历代赋研究论著、论文索引 历代赋辞典︱编委会(一) ☛ 000107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