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心画
扬雄在《法言·问神》中提出的美学见解。“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强调了文艺创造同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从“言”、“书”中看到其内心世界,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中国的象形文字最初是画字),又明确指出艺术作品同作家人格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言”、“书”中或见符合儒家正道的“至识”君子,或见违背儒家正道的“迷识”小人,“好尽其心于圣人之道者,君子也。人亦有好尽其心矣,未必圣人之道也。多闻见而识乎正道者,至识也:多闻见而识乎邪道者,迷识也”( 《寡见》)。扬雄的“心声心画”说,比先秦的“诗言志”、孟子的“知人论世”、《乐记》的“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等说法更加明确地强调了作者精神情操之于作品的重要性,强调艺术与个体人格的紧密联系,后世的“文如其人”、“人品”与“画品”等观点都源于此说,后代在书法绘画艺术中的“心画”的理论,也引自于扬雄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