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水稻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水稻土paddy soil在长期淹灌种稻的条件下经水耕熟化过程而形成的农业土壤。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各省区,以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的河流冲积平原、湖积平原、盆地和丘陵河谷地区分布广泛;在北方各省区的灌区也有较多分布。来源于多种自然土壤类型,因受灌溉水及地下水升降的影响,其形成过程具体表现为氧化还原交替过程、腐殖化和盐基与粘粒的淋移淀积等过程。剖面层次构型自表而下可有淹育层(Aa)、犁底层(Ap)、渗育层(P)、潴育层(W)、脱潜层(Gw)、潜育层(G)和底土层(C)。淹育层是所有水稻土共同的特征,直接受耕作、施肥、灌溉、排水等农业措施的影响而形成,厚度一般为10~17 cm,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含量明显高于下层,为水稻根系分布的主要土层;紧接为受耕作机具压实而容重增大的犁底层,呈扁平棱片状结构,可起托水托肥作用;往下的层次多因分布的地域条件不同、特别是地下水位高低以及成土母质的特性而有差异,并可分为淹育型、渗育型、潴育型和潜育型等多种类型的水稻土。不同类型的水稻土,重点改良利用措施也各有不同。 水稻土种植水稻以后形成的一种人工水成土,四川主要的农业土壤。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其次是攀西安宁河宽谷及其山间盆地。面积达5000多万亩。由于经过长期水耕熟化,土层深厚,地平,水、热、气状况协调,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在2.5%以上,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为0.15%、0.10%和2.0%左右。剖面发生层次一般都具有耕层、犁底层、渗青层和斑潜层四个层次。呈中性至微酸性 (pH值6.5~7.5)。成都平原是水稻土最集中、土壤最肥沃、耕性最好的地区,加上有都江堰水利工程自流灌溉,盛产水稻、小麦、油菜籽、胡豆等。 水稻土长期种植水稻而培育出的耕作土壤。剖面分5层:淹育层(A)、渗育层(P)、潴育层(W)、潜育层(G)、底土层(C)。中国北方水稻土多为石灰性水稻土,pH为7.5~8.0,盐基饱和度大于80%,养分含量较高,黏粒SiO2/R2O3为3.5~4.0,腐殖质组成的胡敏酸与高里酸之比大于1。南方水稻土,pH值为5.0~6.0,腐殖质中胡敏酸与富里酸之比小于1,SiO2/R2O3为1.8~2.2。中国将水稻土分为6类:淹育型水稻土、渗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脱潜型水稻土、漂洗型水稻土。世界水稻土总面积约1.33 亿hm2,中国约2530 万hm2。 水稻土 水稻土shuidaotu在各类土壤及母质上长期种植水稻后逐渐发育形成的一种土壤,是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类耕作综合作用的产物。水稻土在形成过程中,氧化还原过程交错进行,引起土壤中物质发生淋移和累积,促使剖面出现新的层次分化。一般分为耕作层 (Ac)、犁底层 (ρ)、淀积层 (β)、潜育层 (G) 和母质层(C)。合理利用水稻土可加速其熟化过程,即由生土变熟土,熟土变肥土。水稻土的低产田主要有冷烂田、粘结田、沉板田和毒质田等,需要进行大力整治。 ☚ 耕作土壤 土壤的垂直带谱 ☛ 水稻土长期淹水和种植水稻后发育成的人工水成土壤。广泛分布在亚洲南部,以及欧、美、澳、非的部分地区。中国分布很广,发育于各种类型土壤上,以长江流域和华南一带最为主要。水稻土的剖面特点:上部为软糊状耕作层;其下为紧实托水的犁底层;再下为有铁锈斑纹的潴育层或青灰色无结构的潜育层。水稻土分类方法很多,有的按地带性特点分类,有的根据土壤水分类型进行区分。 水稻土 水稻土shuidɑotu经过水耕熟化形成的一种稻田土壤。境内面积678.73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07%,主要分布于渭河老滩地局部地方,如武功县的大庄等滩地。此外在沣河滩地和渭河滩地的咸阳—兴平段也有零星分布。按发育程度,尤其是剖面构型划分,可分为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和潜育性水稻土三个亚类。淹育性水稻土为新改稻田,淹育水时间短或水旱轮作,以种植水稻为主,为一年一熟,亩产150公斤~200公斤。面积21.33公顷,占水稻土0.31%。地下水位1.5米以下,以沙田为主。沙性大,土层薄,漏水漏肥,耕层有机质0.7%,氮素极缺。潴育性水稻土,地下水位1米~1.5米,不滞水,不漏水,为良水型水稻土。受地下水位升降影响,土壤干湿变化、氧化还原交替,形成潴育层。境内面积351.27公顷,占水稻土51.8%。一般种稻时间长,耕层结构较好,疏松易耕,水层多出现在70厘米以下。物理性状较好,不粘不沙,具有一定的养分含量,土壤水分状况良好,亩产350公斤~400公斤,是水稻土中较好的土壤。潜育性水稻土是沼泽土种植水稻培育而成,在水稻生长季节,地表积水,使土体长期处于还原状态,形成灰蓝色潜育层。耕层土粒分散,糊状,性软,不发苗,易烂秧,分布在河滩洼地。境内面积325.4公顷,占水稻土47.93%。潜育层出现部位高(30厘米~50厘米),土粒分散,空气缺乏,使水稻幼苗黄僵,返青迟缓,易烂秧,根系发育不良,后期易倒伏。一年一熟,亩产150公斤左右。 ☚ 水烟经营 玉皇阁水库 ☛ 水稻土 水稻土属人为土纲。成土母质为冲积物。发生层次有耕作层、犁底层、母质层、渗育层、淹育层、潴育层、潜育层。耕作层,水淹时,耕作、施肥,成泥糊状,土肥相融;稻收水落干后,表土龟裂,成块状结构,表面有锈棕色斑纹。有机质含量为2. 6%,PH值7. 4~8,铁锰缓慢移动,由于长期引洪漫淤矿质养分丰富。水稻土主要分布在陇南地区和天水市的河谷川坝河漫滩、洪积扇、水源充足的河岸阶地上。全省的水稻土有渗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潴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4个亚类,其面积分别为25 011亩、9 077亩、16 959亩、29 133亩, 共80 180亩。潜育水稻土主要分布在陇南地区,为低产土;当地群众称其为“冷浸田”、“烂泥田”;水、土温低、缺磷,还原积累多,水稻贪青晚熟,病虫危害严重。1985年陇南地区农技站引进侯光炯教授的水稻半旱栽培技术,在2.68亩地上平均亩产469.7公斤,比常规平板田栽培平均亩产352.4公斤,增产117.3公斤,增产率33.28%。这种栽培技术主要点是起垄增厚土层,提高土壤温度,改善透气状况,为水稻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陇南地区还采用增施绿肥、麻渣的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的生物活性,加以改良。 ☚ 灌漠土 灌淤土 ☛ 水稻土 水稻土土类名。是通过水耕熟化过程而形成的特殊土壤,为人工水成土。历来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土壤资源。其母土为潮土、沼泽土、红壤、黄壤、紫色土、黄棕壤。其分布,除青藏高原以外,遍及整个大江南北,是全国最集中的水稻土分布区。生产的稻米产量占全国稻米产量的70%左右。水稻土具有明显的耕作层和犁底层,有机质和无机质养分含量大大超过母土。其剖面特征为:一般耕作层深灰色,锈色条纹多,其下为犁底层,紧密坚实,有锈色斑点,更下为心土层,呈棱柱状结构,常产生铁质新生体。江苏省太湖地区的“鳝血土”、成都平原的大土油沙等,是较好的水稻土。 ☚ 紫色土 长江流域的垂直地带性土壤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