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水稻云形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水稻云形病rice leaf scald由格氏霉侵染,为害水稻叶部和穗部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最早由桥冈和池上(Hashioka et Ikegami)1955年在日本报道,1957年井上和竹田(Inoue et Takeda)认为病菌引致褐色叶枯病和叶鞘褐变病。因水稻品种和环境条件的不同产生两种迥异的症状,长期来将云形型症状和褐色叶枯型症状当作两种不同病害。现国内外已探明二者均由同 一种病菌所引起。
病菌在理查(Richard)和查彼克(Czapek)等合成培养基上生长不良,不能形成孢子。在含维生素B1的特殊培养基上生长旺盛,如在PDA培养基中加入2%稻叶汁液,明显提高病菌的生长和孢子形成。病菌生长温度为5~30℃,最适20~25℃; 产生孢子的温度为15~30℃,25℃最适宜。pH值为6有利于病菌生长,pH值为7有利于孢子形成。高湿有利于病斑上产生孢子,相对湿度低于90%,孢子产生量少,低于75%时则不能形成孢子。 据印度辛和古勃特(S.A.Singh et P.K.Gupta)1980年报道,用病菌致病力强的菌系对18种稻田禾本科杂草进行人工接种试验,只有稗(Echinochloacrus galli)是该菌的杂草寄主。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病菌在病稻草和病种子上越冬。翌年播种后,带病种子上的病菌侵染芽鞘引起红褐色腐烂。分蘖期受害,叶片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藉风雨传播,反复侵染、扩大为害。在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先萌发产生芽管或短的突起,相互结合发育成健壮菌丝,与气孔接触后,形成附着胞状结构,然后产生侵染丝入侵气孔,在气孔腔中形成菌丝进入细胞或细胞间隙。经3~4天的潜育期,病菌从气孔伸出短的分生孢子梗,并产生分生孢子。 稻株受害后,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蔓延,至孕穗末期病害发生普遍,特别是开花至灌浆期,由于水稻花粉有促进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作用,发病猛增,叶片大量枯死,并侵染枝梗,穗轴和谷粒。 病害控制 首先加强抗病良种的选育。关于水稻对云形病抗性筛选方法,据巴西法里阿(J.C.Faria,)等用带有菌丝的琼脂块接种水稻顶二叶中部,利用病斑扩展平均值评价抗性,比用孢子液喷雾接种筛选水稻种质资源的方法更佳。 其次选用无病种子,并进行稻种消毒和病草处理,加强肥水管理和及时用药等,可参照和结合稻瘟病的防治进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