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myocardial fibroelastosis是以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变厚为特征的一种原发性心肌病。心脏收缩和舒张明显受限,最后可导致心力衰竭或死亡。多见于婴幼儿。临床上分扩张及缩窄两型。治疗以控制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为主。少数可行手术治疗。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种,本条仅叙述原发性。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是小儿心内膜、心肌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常发生于婴儿期、有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多无杂音。病理特征为心内膜覆盖一层白色组织,显微镜检查见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弹力纤维组织增生,常侵犯左心室、左心房,二尖瓣。分扩张型(伴有大的左心室)和收缩型(伴小的左心室)。少数病例右心室心内膜亦有弹力纤维增生。本症常伴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狭窄或主动脉闭锁等先天性畸形。 发病原因未明。因有时发病集中,故有人认为继发于病毒感染,如宫内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或腮腺炎病毒感染,但证据不足。 典型患婴生后可一直健康,直至4~10个月时常因呼吸道感染诱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尖搏动向腋前线移位,初期可无杂音,随后出现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返流性收缩期杂音,有时可有奔马律。胸部X线检查,见全心增大,以左心室为主,肺静脉郁血。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大伴左胸前导联(V5、V6)的T波深倒置及深Q波。少数病例出现心肌梗塞图形及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其他心律失常。极少数可于新生儿期出现症状,多属收缩型,临床表现似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即左心房压力增高,伴肺动脉压力增高,接近体循环压力。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大。 本病应与急性心肌炎鉴别,后者心电图示标准导联低电压,伴弥漫性T波平坦或浅倒置(多<1mm),无心室肥大图形,左胸前导联Q波可能消失。此外尚应与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糖原代谢病Ⅱ型相鉴别。 新生儿期发病者预后不佳; 婴儿期后特别是年长儿后发病,并用洋地黄长期治疗者,预后明显改善,洋地黄应持续服用数年,直至症状消失、心脏缩小及心电图恢复正常后1年才可停用。不应过早停药或间断用药,以免引起对洋地黄的抗药而致心力衰竭再发。 ☚ 心肌病 心包炎 ☛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心内膜硬化症或心内膜心肌弹力纤维增生症) 是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以心内膜弹力纤维弥漫性增生变厚,使心脏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受到障碍为特征。多见于婴幼儿。 病因未明。有以下可能性: ❶继发于心肌的病变; ❷心脏的淋巴回流受阻,引起无菌坏死,继以弹力纤维增生; ❸病毒感染,尤其是腮腺炎和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的胎儿心内膜炎; ❹先天性和家族性缺陷。 本病分为二类: 一类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如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室间隔缺损、左冠状动脉起原异常等;另一类不伴有其他先天性心脏病或代谢异常。后者又可分为二型: 一型左心室腔扩大,室壁增厚,称为扩张型,较多见;另一型左心室腔大小正常或缩小,右心室则扩大,称为缩窄型,较少见。 心脏外观多增大,重量增加,心肌肥厚,心尖圆钝,呈球型。心包正常或有小片局限性粘连或增厚。心内膜有弥漫性纤维化,呈灰白色而增厚,多在左心室,其他心腔也可有类似病变而范围较小。半数患者有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畸形,瓣叶增厚,不透明,边缘卷起,瓣叶间可有粘合,乳头肌可缩短,腱索可增厚。心腔内可有血栓,冠状动脉基本正常。 镜检见心内膜胶原纤维增生,并深入心肌,有许多大而致密的弹力纤维,内皮细胞正常,病变瓣膜中梭形成星状结缔组织细胞增多,嗜碱性基质积聚,致瓣叶肿胀呈粘液状。邻近心内膜的心肌可有变性、纤维化、坏死、钙化等变化。此外,心脏神经节亦可有退行性病变。 上述病变的发生,使受累心室的舒张和收缩均受限制,因而排空和充盈都受影响。扩张型者除心室壁变化外,还常因二尖瓣病变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日久引起心功能不全。缩窄型受累心室的舒张压明显增高,逐步发展为心房、肺动脉压升高,其病理生理影响颇似缩窄性心包炎。 多数患者在婴幼儿期起病,少数则经多年后方出现症状。幼儿起病多突然,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然后出现劳累后气促、眩晕、心悸、胸痛、紫绀等症状,逐渐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也可因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而发生心原性性昏厥。体检有心率加速,心音变纯或出现舒张期奔马律,心尖区可能有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腋下和背部传导;脉小,脉压低。有心力衰竭时可有肺部湿罗音,颈静脉怒张,肝肿多,腹水和下肢浮肿等。 心电图示心房和心室肥大,T波改变。扩张型者以左心室肥大居多,缩窄型者则以右心室肥大为主。各种心律失常如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均可出现。 X线检查示心影扩大,透视下见心脏收缩不佳,可伴有肺充血。心血管造影在扩张型示左心室腔扩大,排空时间延长,内壁光滑,收缩不良,且可发现二尖瓣返流;在缩窄型则示左心室排空延迟而收缩尚好。 心导管检查见左心室舒张末期压、肺动脉压和肺毛细管楔嵌压均增高,缩窄型者右心室舒张末期压也可升高。 婴幼儿若无其他心脏病证据,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心脏扩大,并有顽固性进行性心力衰竭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并须与下列疾病鉴别: ❶急性心肌炎: 起病多在柯萨奇病毒感染之后,心电图异常多,但左心室肥大少见,其发病不限于婴幼儿。急性心肌炎一旦控制,症状和心电图改变较快消失。 ❷缩窄性心包炎: 起病较缓慢,X线片上可见到心包钙化,婴幼儿较少见。有时鉴别较困难,需作心血管造影或放射性核素心脏扫描以明确诊断。 ❸糖原累积症:婴儿多在8个月内死亡,且有全身性肌肉无力和巨舌,必要时赖肌肉活检鉴别。 ❹冠状动脉钙化:为婴儿的一种少见病,合并全身性动脉钙化,故在X线片上可显示动脉钙化影。 预后一般较差,为婴幼儿在2岁以内的死亡原因之一。积极治疗可能减低死亡率,在心脏扩大以前早期治疗可增加存活率。心脏增大不显著而心电图改变少者预后较好;缩窄型者预后较差。 治疗以合理应用强心药物为主。一旦出现心力衰竭,则需长期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后症状可以改善。有明显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有心律失常者按心律失常原则治疗。 ☚ 原因不明的壁性心内膜心肌病 继发性心肌病 ☛ 00018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