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
该会于1980年6月成立,挂靠省教育委员会。现任会长王光宇、魏心一,常务副会长王世杰。全省现有基层“陶研”组织41个,分会56个,会员7800多人。该会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宣传、研究和实践活动。1984年,在陶行知少年时期读书的歙县崇一学堂修建了“陶行知纪念馆”。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全国著名的学者专家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并作了题词和题诗。1984年10月,举行了隆重的开馆典礼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学术年会,文化部顾问刘季平、安徽省长王郁昭、以及李世农、张恺帆、魏心一等同志出席开馆典礼,各省、市、自治区“陶研”组织的代表、教育界知名人士和日本陶研专家斋藤秋男参加了会议。纪念馆内陈列一套资料翔实的展版和部分实物,介绍陶行知生平、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情况。陶行知纪念馆自建馆以来参观人数已逾13万人次。1991年,为配合陶行知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在陶行知的家乡歙县修建了行知公园,李鹏同志题写了园名。
自1980年起,省“陶研会”编辑出版了《行知研究》季刊,刊登有关学术论文、实验成果、经验交流、陶行知著述佚文、陶行知研究信息、有关珍贵资料等,是国内唯一的“陶研”刊物,成为全国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工作的重要园地。10多年来,编写出版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教育思想十二讲》、《陶行知青少年时代的故事》、《陶行知一生》、《陶行知、徐特立、黄炎培、陈鹤琴教育文选》、《陶行知教育思想集锦》、《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画册以及《陶行知》新闻图片等。此外还参与《陶行知全集》部分编纂工作;参与中国“陶研会”编辑出版《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实践》一书;与四川“陶研会”共同监制电视片《最后一百天》。
省“陶研会”先后选定行知小学、行知中学、蚌埠龙湖幼儿园以及肥西、天长、徽州、黄麓、凤阳、蒙城师范学校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基地。1986年,在徽州地区(现黄山市)和滁县地区(现滁州市)建立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和教育改革实验区”。经省政府批准,在两个实验区内以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为突破口,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综合改革实验。黄山实验区农科教结合的经验,得到省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重视。1987年以来,前来参观考察人数已达2.57万人。1989年12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华职教社、中国教育工会联合在黄山举办了有21个省市187人参加的“农科教统筹协调研讨班”,向全国推广了该实验区的经验。1991年10月,对实验区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在评审意见中指出:“徽州实验区是最早提出农科教统筹的地方之一,它所提出的‘科教结合、为农服务’的基本思路和农科教统筹的实验,对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实验报告关于农科教统筹的理论基础、启动机制、运行机制、内部管理等方面的阐述,对丰富农村教育改革的理论有较大贡献。”1990年11月,省“陶研会”和省教委师范处受中国“陶研会”、中华职教社、全国教育工会的委托,在肥西师范和徽州师范两个实验基地,举办了有27个省市共220所师范学校参加的全国农村师范改革研讨班,进一步推动了“学陶师陶”活动的开展和农村师范教育的改革。
表5-1-9 高校教育研究室一览
学 校 | 机构名称 | 建立 年份 | 刊物名称 |
中国科技大学 | 教育与现代化教 研室 | 1984 | 教育与现代化 |
合肥工业大学 | 高等教育研究室 | 1987 | 教育研究 |
安徽师范大学 | 高等教育研究室 | 1982 | 高教新探 |
安徽大学 | 高等教育研究室 | 1982 | 高教研究周报 |
安徽医科大学 | 高等教育研究室 | 1989 | 医学研究 |
安徽农业大学 | 高等教育研究室 | 1984 | 农业教育研究 |
安徽中医学院 | 教学研究室 | 1984 | |
阜阳师范学院 | 教育科学研究室 | 1984 | 高师教研与管理 |
安徽机电学院 | 高等教育研究室 | 1992 | 高等教育研究 |
安徽建筑工业学 院 | 高等教育研究室 | 1987 | |
安徽工学院 | 高等教育研究室 | 1982 | 高教研究 |
皖南医学院 | 高等教育研究室 | 1984 | |
华东冶金学院 | 高等教育研究室 | 1984 | 高教研究 |
淮南矿业学院 | 高等教育研究室 | 1983 | 教学研究 |
淮北煤炭师范学 院 | 高等教育研究室 | 1984 | 高教研究 |
蚌埠医学院 | 高等教育研究室 | 1984 | 医学教育研究 |
安徽财贸学院 | 高等教育研究室 | 1985 | |
安徽农业技术师 范学院 | 高等教育研究室 | 199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