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慈恩寺大雁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慈恩寺大雁塔 慈恩寺大雁塔在陕西省西安市和平门外慈恩寺内。塔建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是唐高宗李治资助玄奘法师为保存从印度带回的经籍而建造的。塔初建五层,砖表土心。唐武则天长安年间改为七层楼阁式青砖塔,后又改为十层,现存七层。塔高64米,平面正方形,塔身有砖砌的仿木结构的扁柱、枋、斗拱、阑额。每层四面正中辟门,内有扶梯至顶层。底层正面门楣上有线刻佛殿图,是研究唐代木构佛殿建筑的形象资料。塔南门东西两侧的砖龛中有《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二通,由唐代书法家褚遂良书写,字体秀丽,是唐代名碑。大雁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西岳庙 兴教寺玄奘塔 ☛ 慈恩寺大雁塔 慈恩寺大雁塔位于陕西西安市和平门外四公里慈恩寺内,初期也叫慈恩寺塔。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年),系由玄奘提议创建,用以存放其由印度带回的佛教经典。雁塔名称来源于印度佛教故事。据传有一位菩萨曾化为雁,舍身布施,后人为他建塔,名为雁塔。又据《天竺记》上说: “达口亲国有迦叶佛伽兰,穿山石作塔五层,最下层修雁形,谓之雁塔。”大雁塔初建时为五层,高六十米,武则天时重建,后经兵火,五代后唐长兴年间(930年)又行修缮,为七层。明代对大雁塔又行修理加固,在原塔外包砌了一周砖层,已非唐代原貌。现存大雁塔为一座仿木楼阁式塔,高六十四米,七层。平面呈方形角锥状,每层用砖砌成隐起的柱枋斗栱,塔内空筒形,每层安木楼板。塔底层四面皆有石制门框和门楣,做出极其精美的线刻,形象逼真,刀法纯熟,线条流畅。其中西边门楣上的一幅为线刻殿堂图,形象地反映出唐代木构佛殿造型特征,是研究唐代建筑的重要资料。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 ☚ 神通寺四门塔 荐福寺小雁塔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