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型农业模式
充分利用农业的可再生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收入水平,使农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农业是人类生存和福利最根本的活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
循环型农业模式的内容:
❶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发展循环型农业必须把循环型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起来。农业产业化是通过组织化、技术化与规模化等途径实现农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与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结合,有利于提高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运行规模化水平和循环型农业的技术含量与规模化水平,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投资政策和项目选择上,对投资方向的鼓励和限制上,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方向倾斜。
❷建立绿色财税和相应的金融制度政策。解决发展循环型农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问题,政府建立绿色财税金融政策体系。对投资循环型农业的贷款给予财政贴息、税前列支等税收优惠; 引导低息国际环保类贷款、安排国家专项技改基金、通过政权市场融资等金融手段扶植循环型农业龙头企业; 还可以通过鼓励国有企业集团优先采购绿色产品等多种灵活措施,加速培养一批农业企业作为主体参与竞争,提高循环型农业的生存能力。
❸建立循环型农业的典型示范和推广应用体系。典型示范和推广应用体系对农民产生强大感染力、吸引力,在典型示范带动过程中,形成不断学习,从模仿到创新的超越机制。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先行启动,形成一批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探索发展循环型农业的有效模式。
❹建立强大的循环型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循环型农业是以系统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现代信息工程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作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形式,对农业发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循环型农业发展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与先进的农业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循环型农业发展要始终同最新科技、最适用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
❺提倡农业与工业相结合的共同发展。农业和工业生产相耦合,构成多级的农业、工业循环模式,最终实现农业、工业的共同发展。发展循环型农业,要根据地形、气候、资源等差异,培植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包括立体复合型、物质循环利用型、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型、资源开发利用型、综合发展与全面建设型和以庭院经济为主的院落生态系统型的建设模式。发展循环型农业应重视农业产业链与工业产业链的链接,使系统中的各种废弃物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再次以及多次地循环利用,获得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