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当归四逆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方。当归、桂枝、芍药、细辛各三两,炙甘草、通草(即现在之木通)各二两,大枣二十五枚(一法十二枚)。水煎,去渣,分三次服。功能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治血虚受寒,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脉细欲绝者,或血虚寒凝而致的月经不调,脘腹冷痛,及寒入络脉,腰、股、腿、足疼痛;近代也用于指端动脉痉挛症(雷诺病)、冻疮初起。方中当归、芍药调养肝血;桂枝、细辛温经散寒;炙甘草、大枣补中健脾而益气血,协桂、芍更能调和营卫;木通协诸药而通血脉。各药合用,共成温补通脉之剂。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

【组方药物】 当归 桂枝(去皮) 芍药各9克 细辛3克 甘草(炙) 通草各6克 大枣5枚
【制剂用法】 上药7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2次温服。
【主要功效】 养血散寒,温经通脉。
【适应病证】 厥阴伤寒,血脉凝涩,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或肠鸣腹痛,下利不止;或阴𤻊疝气,睾丸掣痛,牵引少腹。今常用于雷诺氏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腿足踝酸痛,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荨麻疹、精索静脉曲张、好闭经、痛经、月经不调、冻疮、皲裂等属血虚寒凝经脉者。
【临床验证】 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将本病分为寒瘀型和瘀热型。寒瘀型以本方加活血化瘀药治疗,瘀热型以四妙勇安汤加清热解毒药治疗。共治55例。其中寒瘀型33例,结果:治愈22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河北中医》1987,3:4) 2.血管神经性头痛:以本方治疗偏头痛70例。服药15~20剂,症状消失和疗效满意者46例,有效16例,无效8例(《天津医药》1985,6:25)。亦有报告以本方加味治疗52例。结果:控制17例,满意18例,有效9例,无效8例(《中华医学杂志》1981,1:57)。3.冻疮:本方煎液熏洗浸泡手足冻疮Ⅰ°~Ⅱ°100例,用药2—4次症状明显减退,6—8次肿消痛止而愈(《山东中医杂志》1984,2)。
【方义分析】 此为仲景名方。方中当归既能养血,又能调和血脉为主药;桂枝温通经脉,以畅血行,芍药益阴和营,二味相配,内疏厥阴,调和营卫为辅药;细辛散表里内外之寒邪,通草入经通脉为佐;甘草、大枣温养脾气为使。诸药合用,有温养经脉,通畅血行之功。故对血虚感寒诸症皆效。


当归四逆汤 《卫生宝鉴》卷十八

【组方药物】 当归尾2.1克 附子(炮) 官桂 茴香(炒) 柴胡各1.5克 芍药1.2克 茯苓 玄胡索 川楝子各0.9克(酒煮) 泽泻0.6克
【制剂用法】 上药10味,为粗末。用水3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适应病证】 疝气,脐腹冷痛,牵引腰胯。


当归四逆汤 《浙江中医学报》1985,5 : 24

【组方药物】 当归15~20克 桂枝8~12克 白芍10~20克 细辛2~6克 木通 甘草各6克 川牛膝10克 丹参15克 赤芍12克 生黄芪12~30克
【制剂用法】 上药10味,水煎分服。每日1剂。
【主要功效】 温经通脉。
【适应病证】 各型脉管炎。
【加减应用】 寒凝型重用桂枝、细辛,加肉桂、淡附片;血瘀型酌加炮山甲、刺猥皮、红花、桃仁、泽兰;郁火型去细辛,加银花、玄参、蒲公英、连翘、黄芩;气血亏损型重用黄芪、当归,加党参、鸡血藤;疼痛剧烈属寒凝者加制川乌;血瘀者加制乳香、制没药;火郁者加元胡、忍冬藤,重用玄参至30克;寒热错杂、虚实并见可随症加减。
【临床验证】 以本方治疗15例。结果:治愈13例,显效、进步各1例。


当归四逆汤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2 : 20

【组方药物】 白芍15~30克 当归 桂枝 乳香 没药 制川乌各10~15克 威灵仙10~13克 细辛3~5克 甘草5~10克
【制剂用法】 上药9味,水煎2次分服,每日1剂,同时内服小活络丹,每次5丸,1日2次。
【适应病证】 坐骨神经痛。
【临床验证】 以本方治疗62例。结果:痊愈55例,基本痊愈3例,显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4%。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

出自《伤寒论》,由当归9克桂枝9克芍药9克细辛6克甘草6克通草6克大枣5枚组成。水煎服。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主治血虚受寒,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脉微欲绝者。此外对血虚有寒的月经不调,腰腹冷痛,寒疝腹痛,睾丸掣痛、冻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均可选用。方中之通草,当今之木通。

☚ 四逆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

当归四逆汤dānɡɡuīsìnìtānɡ

《伤寒论》方。当归、桂枝、芍药、细辛各三两, 炙甘草、通草各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水煎, 分三次服。功能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治血虚受寒, 手足厥冷, 脉细欲绝者, 及寒入络脉, 腰、股、腿、足疼痛。也用于指端动脉痉挛症(雷诺病) 与冻疮初起。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

本方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证并治》。方由当归、桂枝(去皮)、芍药、细辛各三两,甘草(炙)、通草各二两,大枣(擘)二十五枚(一法十二枚)组成。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功能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血虚受寒,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
血虚受寒,既不能温养手足,又不能荣于脉中。治疗应以温经养血立法。本方以主药当归及治疗血虚寒客的四肢厥逆而命名。本方即桂枝汤去生姜,加当归、细辛、通草而成。方中当归既能养血,又能和血、行血为君; 桂枝温通经脉,以畅血行,芍药益阴和营,二味相配,内疏厥阴,调和营卫为臣; 细辛散表里内外之寒邪,通草入经通脉为佐; 甘草、大枣温养脾气为使。诸药合用,使经脉得到温养,血行能够通畅,因而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可以自愈。《医方考》说:“手足厥寒,责阳气外虚,不温四肢; 脉细欲绝,责阴血内弱,脉行不利……是证也,自表入里,虽曰传之厥阴,始终只是阳证,与寒邪直中三阴不同,故不用吴茱萸姜附辈。”实际上,本方证确为阳虚血弱,寒邪伤厥阴之经,未伤及脏,故但当温散其表,不可遽用大辛大热之品,反伤阴血。本方与四逆散、四逆汤均治四肢厥逆,而且都以四逆为方名,但三者的病机、治则各不同。四逆散证是肝脾不和,气机郁滞所致,故治疗以解郁调气为主; 四逆汤证是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致,故治疗以回阳救逆为主; 当归四逆汤证是血虚受寒,寒客经脉所致,故治疗以温经散寒为主。本方适用于血虚受寒的手足厥寒,肢体痹痛等证。对于少腹冷痛,寒疝睾丸掣痛、妇女月经痛、产后血气痛等属寒盛血衰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手足冻疮,不论已溃未溃可用本汤熏洗。现临床上也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属血虚经寒者。不属于血虚寒凝经脉的四肢厥逆,不可误用。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即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二升,生姜(切)半斤。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一方水、酒各四升),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功能养血通络,散寒降逆。主治当归四逆汤证兼见头顶痛,干呕,吐涎沫等属经脉久寒,素有痰饮者。

☚ 附子汤   乌头赤石脂丸 ☛
0000421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5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