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朝时期的杭州
【释文】: 东晋、南朝时,由于北方战乱和民族迁徙,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江南居住,杭州地区的人口增长较快。 劳动力的增加,以及沤种法等先进耕作技术的推广,农田水利的大量兴修,养蚕、植桑的普遍推广,使杭州地区出现了“畦畎相望”、“阡陌如绣”的繁荣景象。纺织、冶铸、制瓷、造纸等手工业和商业均有发展。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设立了钱唐郡,以钱唐为治所,统辖钱塘江下游的浙西地区,为隋唐时期杭州的设置奠定了基础。社会文化也随著中原士大夫的大量进入开始兴盛,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藏书家、经史学家和名闻朝野的名贤逸士。 佛教在西晋时已传入,并迅速传播开来,其规模逐渐超过了道教。南齐永明年间(公元485-486年),富阳人唐寓之因不堪官府和豪强的双重封建盘剥,反抗检籍,聚众三万,揭竿而起,连克桐庐、富阳、诸暨、余杭等县,称帝钱唐,不久,起义军在南齐官军的进攻下失败,这是杭州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