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管理现代化
机关管理现代化,是指行政机关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设备、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处理机关管理工作,以提高其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1.机关管理现代化的目的
机关管理现代化的目的就是通过管理现代化,采用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方法和手段而使行政管理工作实现标准化、系统化、最优化。标准化,也就是要实现机关管理工作规范化,就是事事有标准,人人讲标准,有章可循,照章办事。系统化,也就是要实现机关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就是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行政管理条理化,科学地制定行政计划、程序、措施和方法,以指导行政管理活动。最优化,就是合理安排管理程序,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科学利用相关因素,使行政管理活动处于最优状态。行政机关管理,乃至整个公共行政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实现系统优化的过程。
2.机关管理现代化的意义
(1)机关管理现代化是现代行政管理对机关管理的要求。在现代行政中,机关管理工作管理内容相当庞杂,既涉及业务、政务的处理,又涉及政策的具体执行;既涉及对人的管理,又涉及对财物的管理。此外,机关管理工作弹性大,随机性相当强。因此要搞好机关管理,必须要合理安排管理程序,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科学利用相关因素,来提高行政效率。这必然要求机关管理实现现代化。同时,现代行政管理发展的客观趋势,要求实现机关管理的现代化。当今世界,管理、科学、技术被认为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现代行政管理追求三者的完美结合,而这个要求在机关管理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使过去惯用的传统机关管理方式被淘汰,要求掌握现代行政管理知识,要求具有通晓行政管理的专门人才,要求实现机关管理的手段和方式的现代化,这样才能把机关管理搞好。重视和加强机关管理现代化的学习研究,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实现机关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从而使我们的行政管理在当代科技革命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2)机关管理现代化是当代社会科技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我们的这个时代,被称为“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时代”。目前电子计算机已空前发达,并形成了庞大的网络,电脑技术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从以国防为主的大规模科学应用,到以医疗及教育为主的教育应用;从以政府及企业为主的管理应用,到以个人或家庭为主的普遍应用,整个社会出现了日益计算机化的趋势。行政管理环境的大改变,同时也给机关管理的方式、方法、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技术和手段的加入,使得处理机关行政事务的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同样,使得机关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更具效率。
3.机关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机关管理现代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办公方法现代化、手段现代化、管理现代化和工作人员现代化。
(1)机关管理方法现代化。
机关管理方法现代化,就是把现代化先进的管理科学,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学科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机关管理活动和过程中,从而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
机关管理方法现代化是行政管理原理运用的直接结果。它立足于现代化管理的实际和要求,以现代化的管理原理为指导,并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紧密相联系,有机地融合其他学科最新科学成果并不断完善行政管理科学。从行政原理中推演出的许多方法,如系统原理中的系统分析方法,整分合原理中的分工协作方法,等等,经过实践证明,都是在现代行政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机关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为机关日常纷繁复杂的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打下了良好基础,从而使机关管理工作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现代公共行政方法包含越来越多的技术内容和越来越广泛的科技成分。其中既有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更多的是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如各种有关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数据统计及数量分析方法的应用等。
(2)机关管理手段现代化。
机关管理手段现代化,就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使办公机械系统化、现代化,以提高机关管理的效率。行政手段同行政方法一样,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也获得了重大发展。机关管理手段现代化,最主要指的是办公自动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办公自动化也只是推动行政管理信息化的一个初始阶段,更重要的是建立机关管理信息化,即在建立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建立局部信息网络,最终要建立全国性的信息基础设施,构建一个整体信息网络。而且,行政管理信息化不单单是一个办公设备的计算机化,也不只是机关管理的一家之事,也不单单是一个政府上网工程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于把这些电脑信息技术运用到整个行政管理的过程和环节当中。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就体现了这样一种应用。以国家人事部为例,从2000年开始,公务员招考、部分人员的流动都可以在网上办理,使服务更加便捷。正在逐步实施的政府网络工程,将成为我国跨入网络社会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系统科学的迅猛发展,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大都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如采用电子计算机、打字机、复印机、传真机、光纤通讯、卫星传送等现代化手段,而且还具备了信息检索、网络通讯和决策支持等多项功能。这不仅加速了对信息(文字、音像和数据)的处理速度,提高了政府机关处理、传递和分析信息的容量和质量,也改善了政府与民众的沟通了解状况,提高机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公用数据库,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使机关人员公共关系协调度大大增强,充分利用了信息资源,大大提高了资料的利用率。计算机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加工分析。这种及时准确的形势分析,对迅速而果断的行政决策和行政执行是极为必要的。大规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为管理决策、组织、控制提供强有力的辅助条件和支持。行政机关管理手段的改进,既适应了机关管理发展的需要,又使机关管理活动向科学化、高效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3)工作人员现代化。
行政活动实质上是人的活动,一切要靠人来组织和实施,机关管理工作的效果是直接与工作人员的能力联系在一起的。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人的因素是最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因素,是机关管理的决定因素。
工作人员的现代化包括人的观念现代化和业务素质的现代化两方面。
第一,人的观念现代化。机关管理的工作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积极的工作态度,需要用现代化管理的观念武装头脑,需要树立现代化管理的观念。政府上网势必对机关工作人员造成一定的压力,除了要求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外,最重要的是构成对他们昔日的特权地位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靠技术的突破来实现,而是靠政府官员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即要求行政领导和行政人员抛弃因循守旧的思想,统一思想,认识到机关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性,主动把优良传统和现代化管理结合起来,加快自己的业务素质现代化的步伐。
第二,人员业务素质的现代化。随着机关行政事务的增多,机关管理因此需要具有更高的技术性和熟练性,机关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已是人们的共识。由于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行政人员的素质和构成发生了变化。掌握专门技术,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人,任职于政府,从事行政管理,这已成为现代国家行政的一个特点。以专业知识和专业化技术为依托,大大增强了行政部门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也提高了行政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科学性,使行政流程集约化、综合化、高效化。这有利于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有利于提高行政流程的规范程度,有利于排除人为的干扰因素,提高行政控制的水平。我国大力推行的公务员进修和于2001年开始实行的MPA学位教育,就是与国际接轨,适应现代行政需要的产物。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行政人”的整体素质及其业务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行政机关办公手段日益现代化的今天,机关管理强调无纸化办公,强调人的技能向机械的技能的转化,这就要求行政人员不仅要具备从事现代化管理的知识,而且要有胜任行政管理的技能。从事机关管理事务的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多种工作中必需的技能,并要做到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其所能掌握的技能,处理好各种机关管理工作以适应机关管理工作专业化、复杂化的要求。机关管理现代化不仅对工作人员的硬件提出专业要求,还对工作人员的软件,如语言文字表现、处理能力以及工作人员的办事能力和协调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