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王氏抢夺婢女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张王氏抢夺婢女案 张王氏抢夺婢女案本案发生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转妮是任李氏之女,因家贫,被母亲以四千钱卖给李姓魏姓。后李姓魏姓又找张王氏之夫张须转卖未成。李姓又将转妮卖给阎兆书为婢女。张王氏知悉此情后,即纠集李犬牙、刘二、李衬等七人,至阎光书家将转妮抢出。阎光书起捕,刘二、李衬用刀将其砍伤。案发后,张五、李柱、李衬、李成逃逸,其余案犯被抓获。山东省审理此案认为,转妮虽未犯奸,但买自兴贩之手,不能与良妇等同,应比照“伙抢犯奸妇女已成例”处置罪犯。刘二拒捕,用刀伤阎兆书,应比照“抢夺财物伤人,如刃伤者,首犯拟斩监候”。但转妮被抢,是在阎兆书买其为婢女之后,刘二因抢夺妇女用刀伤捕人,良贱相殴和良贱相奸各律规定:“凡殴伤他人奴婢及奸他人婢者,减凡人一等”,则抢他人婢比抢良人妻女情节轻,故对罪犯应减等处置。因例无明文,山东巡抚就此咨请部示。刑部山东司指出,律称“良家妻女”是和娼家与犯奸之妇相对而言,并不是说婢女和良家妻女有别。律文虽有“良人殴他人奴婢及奸他人婢者各减凡一等”的规定,但例文中也有“良人与奴婢盗窃、强夺、诈欺、诓骗并强奸他人之婢,即照凡人一律问拟”的内容,抢夺他人婢女不比强奸等类为轻,而且,例规定:诱拐妇、子女,即不分良人、奴婢”,抢夺重于诱拐,更应有区别,所以,抢夺他人婢女应和抢夺良家妇女一样定罪,不得从轻。山东司还指出,本案张王氏起意纠抢阎兆书家婢女转妮,如果转妮是由其父母直接卖给阎家,或经兴贩卖给阎家而抢夺犯不知情,则应依“聚众伙抢妇女例“对罪犯处刑。本案转妮实由兴贩卖给阎家,张王氏也知晓这些情况,所以,应比照“聚众抢夺兴贩妇女已成例”处置罪犯,张王氏为首犯,应处以绞监候;同抢的从犯李犬牙、朱常有及同谋未同抢的从犯陆海熊、李氏分别处以充军和流的刑罚;同抢从犯刘二,由于拒捕刃伤阎兆书,在发往烟瘴充军罪上加拒捕罪二等,发往新疆等地当差。山东司最后还强调,抢夺他人婢女,如果此婢女被父母所卖,或是兴贩所卖,但抢夺犯不知情的,应依照“聚众伙抢妇女例及强抢各本例”,分别定罪。 ☚ 崔真留养案 伙抢妇女临时畏逃案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