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苏格拉底的“知识道德平行”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苏格拉底的“知识道德平行”论 苏格拉底的“知识道德平行”论苏格拉底(Sokrates公元前469—前399)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伦理学家。生于雅典。父亲是位雕刻匠,母亲是位接生婆。他是柏拉图的老师,早年曾从事自然哲学的研究,后来转向探讨各种人文问题,以雅典公民的身份从事伦理道德的说教。公元前399年,被诬谄为不信神和腐蚀青年而被处死。苏格拉底反对人们去研究自然,认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而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谁要去研究,那就是亵渎神。他的一生最关注伦理学问题,提出了“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的“知识道德平行”论观点。他认为,知识是至善,正确的思维是正确的行动所不可缺少的。一个人要掌舵,必须有关于船的构造和功能的知识;与此相同,除非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德性,知道克己、勇敢、正直和虔诚以及其对立面的意义,他就不能有德性。如果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德性,什么是善,他就会有德性,会达到善。“没有人有意作恶或无意为善”,“没有人有意追求邪恶的东西或者他认为是邪恶的东西。趋恶避善不是人的本性。当被迫在两种邪恶之间有所抉择时,没有人在可以取其小者的情况下,选择那比较大的”。因而,恶行仅仅产生于无知。苏格拉底劝诫人们要关心自己的灵魂,不要去追求财富和荣誉;劝诫人们要“认识自己”,让人们知道自己在什么是善和至善的问题上是无知的,这样才能放弃原有的经验性的、感性的东西,去发现理性的知识,发现事物的概念,认识真理,从而避免祸患,达到善和幸福。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观点,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使得关于美德的道德思考超越了狭隘的经验理解,同时给道德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是盲目地服从神庙的神喻和传统的箴言戒命,而要把道德行为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把知识和美德、知识和德性统一起来。苏格拉底的这些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 赫拉克利特论正义与善恶 德谟克利特的理性主义快乐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