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帽戴李公头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 明·张存坤《雅俗稽言》一五: 俗有“张公帽子李公戴”之谚。又,明·田艺蘅《留青日札》作“张公帽撮在李公头上”。《快心编》二: 奸凶主仆俱该杀,天道无疏巧用谋。不必世间冤枉事,~。 ◉【张和尚帽,李和尚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一〇: 也有师父、师公哭着别个房头徒弟、徒孙的,也有徒弟、徒孙哭着别个房头师父、师公的;也有张和尚帽子,李和尚戴得去的。 ◉【张帽李戴】《醉醒石》八: 只是两院上本,行学查个为首生员,把个新进并不曾出来的秀才,叫做陆完,是因他进学,不完束脩,竟将来报入在本里。却不: 李代桃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