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广舆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广舆图 尝遍观天下图籍,虽极详尽,其疏密失准,远近错误,百篇而一莫之能易也。访求三年,偶得元人朱思本图。其图有计里画方之法,而形实自是可据。从而分合,东西相侔,不至背舛;于是悉所见闻,增其未备,因广其图至于数十。……按朱图长广七尺,不便卷舒,今据画方,易以编简。……作舆地总图一……,作两直隶、十三布政司图十六……;作九边图十一……;作洮河、松潘、虔镇、麻阳诸边图五;……作黄河图三;……作漕河图三;……作海运图二;……作朝鲜、朔漠、安南、西域图四,终焉。凡沿革附丽,统驭更互,难以旁缀者,各为副图六十八。山川城邑,名状交错,书不尽言,易以省文二十有四。 明·罗洪先《广舆图》序 元人朱思本计里画方,山川悉矣,而郡县则非。罗念庵先生因其图,更以当代之省、府、州、县,增以卫所,注以前代郡县之名,参以桂少保萼、李太宰默二公之《图叙》,广以许论之《边图》,郑若曾之《海图》;易以省文二十有四法①,可谓精意置制,略无异议。 明·陈祖绶《皇明职方地图·大序》 [注]①指罗氏自序中列出的二十四种图例符号。 【评】《广舆图》是根据《舆地图》增订、改编的一册分省地图集,它较早系统地使用了地图符号图例。该图是明代有较大影响的地图之一,广为流传,它对朱思本《舆地图》的传播和推广,起了重要作用。 广舆图明地图。明罗洪先(1504—1564)绘制。一册。洪先别号念庵,字达夫, 江西吉水人。对天文、地理颇有研究。约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以所见闻,用画法将朱思本《舆地图》简缩为分幅地图册。取名《广舆图》。分作舆地总图一、两直隶、十三布政司图十六,九边图十一,洮河、松潘、虔镇、麻阳诸边图五,黄河图三,海运图二,朝鲜、朔漠、安南、西域图四。另凡沿革附丽,统驭更互,难以旁缀者各为副图六十八。总计分绘刊印成书小图四十四。较朱《舆地图》增九边、黄河、海运等图。该图在我国地图史上居重要地位。明嘉靖三十四年刊行后,对传播、推广朱图起了重要作用。为以后制图学家奉为蓝本,影响直至清代。曾多次刊印,有嘉靖三十四年刻本,现藏北京图书馆。旅顺博物馆保存影印本。嘉靖三十七年版,增东南海夷总图。四十年胡松翻刻版增日本、琉球二图。四十五年韩君恩版增桂萼《舆图记叙》和许论《九边图说》。还有万历七年(1579)钱岱本和清嘉庆四年(1799)翻万历刻本等。高儁《明清两代全国和省区地图集编制概况》(《测绘学报》1962·4),中国科学院地学史组主编《中国古代地理学史》可资参考。 广舆图 051 广舆图地图集。明代嘉靖时,罗洪先将元朱思本《舆地图》简缩为分幅地图册。成书于1541年后。作有舆地总图,两直隶、十三布政司,九边、洮河、松潘诸边,黄河、漕河、海运、朝鲜、朔漠、安南、西域等图。各图附有表解。区域范围较舆地图增广。汇多方面地图于一集,为中国早期的分省地图。各政区图形轮廓与今图相近。还系统使用24种图例符号,已由象形过渡到几何图案,为地图绘制的一大进步。对以后地图绘制影响很大。明末清初时地图多以之为蓝本。 ☚ 寰宇通志 九边图说 ☛ 广舆图 广舆图明代地图集。二卷。明罗洪先据元朱思本《舆地图》增改而成。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自幼博览群书,嘉靖八年(1529)得进士第一名。后因上书而得罪朝廷,就转而奋力于地理学和其他科学的研究。《明史·儒林传》说他“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元代朱思本的《舆地图》取舍慎重,控制采用计里画方,比前人所绘地图有很大进步。罗洪先认为此图可作绘制新图的蓝本,一是克服其“长广七尺,不便卷舒”的缺点,按计里画方的网格法加以分幅转绘;二是将自己长期收集到的地理资料补入新图,这样经过十年寒暑,完成了《广舆图》。 ☚ 大明一统志 郑和航海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