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平粜平籴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平粜平籴论

平粜平籴论

主张国家运用粮食的收购 (籴)或抛售 (粜) 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以稳定粮食价格,安定人民生活的思想。春秋末计然 (或范蠡“计然之术”) 提出“平粜齐物”的价格政策,主张凭借国家权力控制谷物价格,使其波动局限在有利于农业生产与流通的一定幅度内。战国时李悝提出“平籴”理论,认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 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汉书·食货志》) 李悝主张将粮食分为上中下三熟,“大熟则上籴三而舍一,中熟则籴二,下熟则籴一,使民适足,价平则止。小饥则发小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而粜之。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汉书·食货志》)《管子》一书也主张国家按照年岁丰歉收购和发售粮食以使农民不致在荒年流散,并增加国家财源,这与李悝的“平籴”理论精神一致。西汉宣帝时耿寿昌运用计然、李悝、《管子》的平粜平籴理论,创议设立常平仓,“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 (同上) 常平仓创设10年后为元帝罢除。东汉明帝时又在国内各地区推广。平粜平籴成为后世封建统治者经常采用的经济政策之一,受到历代思想家们的推崇。唐代白居易曾评论说:“盖管氏之轻重,李悝之平籴,耿寿昌之常平者,可谓不涸之仓,不竭之府也。故丰稔之岁,则贵籴以利农人; 凶歉之年,则贱籴以活饿殍。若水旱作沴,则资为九年之蓄; 若甲兵或动,则馈为三军之粮。上以均天时之丰凶,下以权地利之盈缩。则虽九年之水,七年之旱,不能害其人,危其国矣。”(《白居易集·策林》) 但实际上平粜平籴在实行中常常名不符实,滋生流弊。自北宋开始,规定常平仓所储存的谷物可以贷给民户,收取利息。明清常平仓向民间籴入谷物时,常有给价不足,官吏克扣的现象。平粜平籴政策实际已失其初衷。

☚ 使民以时   平粜齐物 ☛
000102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