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灾害防治生态措施
运用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原理,由水利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农业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等构建的防汛抗旱的生态技术措施。干旱是生态现象,生态抗旱要符合生态的发展规律,转变传统的抗旱模式,由传统的征服自然价值观转变到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价值观,树立科学的抗旱观。主要原则是:以生态建设为根本,以生态经济为中心,达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实现保水、蓄水、调水和节水四大功能。保水功能是使措施体系具有保持有效降水的能力,使有限的降水不流失。各项措施的配置综合保水率达到80%以上。蓄水功能是要将拦蓄的降水有效地储存起来,在措施配置时要注重森林水库、土坡水库和工程水库的科学构建,减少流域的水分蒸散。调水功能就是在植物需水时各项水资源能够科学释放出来,满足植物需水要求。节水功能是以生态经济观来进行抗旱补水,达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抗旱措施不能以无限水资源为条件,不能浪费水资源,要计算水的生态经济账。在应急抗旱措施中尽量采取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在植物品种选择上要以抗旱品种为主,注重保水剂的应用,生态抗旱的四大功能融为一体。在生态抗旱措施体系建设过程中要统筹考虑,使得措施配置充分发挥整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