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干㾸𤶁;干隔涝;干疙𤶁;干疙闹;干格涝;干疙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干㾸𤶁;干隔涝;干疙𤶁;干疙闹;干格涝;干疙痨kan55ke21lau21gan55ge21lao21疥疮。 一种不化脓的皮肤病。 《集韵·晧韵》: “㾸, 㾸𤶁, 疥病。”因其不化脓, 故称“干㾸𤶁”。 明李实《蜀语》: “疥疮曰干㾸𤶁○㾸𤶁音杲老, 土音作格涝。”清咸丰元年《安顺府志》卷十五《风俗·方言》: “疥疮曰干㾸𤶁。 音格涝。”清Adam Grainger《西蜀方言》: “干㾸𤶁。” 即 “itch”。 民国二十三年《华阳县志》卷五《礼俗·方言》: “疥疮曰干㾸𤶁。”亦作“干隔涝”。 《水浒传》第二回: “高俅无计奈何,只得来淮西临淮州投奔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大郎,名唤柳世全。他平生专好惜客养闲人,招纳四方干隔涝汉子。”李灵年等校注谓“干隔涝汉子: 不尴不尬的人”,胡竹安《水浒词典》“干隔涝”谓“腌臜”,龙潜庵《宋元语言词典》 “干隔涝汉子”谓“不干不净,不三不四的人”,恐均未是。《许政扬文存·〈水浒传〉 简注》引 《蜀语》,谓“今验之蜀地方言,此不诬,唯湿疥即谓之 ‘疥’ 或 ‘脓泡疮’,无他称。‘干格涝’ 亦名 ‘干疮’(即干疥只结痂不流脓水者)。然 ‘干疮汉’ 则实无此语。……盖招闲汉者正取其游手好闲,工修饰,能技艺,相从宴乐粉饰场面为事,安有专取生疮汉肮脏人之理?且原文 ‘惜客’、‘闲人’、‘干格涝汉子’,三名连举,前二者即明系一种,足证第三者亦即闲汉之一名,三者即一”。此说恐亦不确。“干隔涝汉子”应是调侃那些不为主流社会认可的身上有污点的人,犹谓癣疥在身,无伤大雅,故柳世全“招纳四方干隔涝汉子”,好比孟尝君门客三千,鸡鸣狗盗之徒亦厕身其中矣。 又作“干疙𤶁”、“干疙闹”、“干格涝”、 “干疙痨”。民国十五年《简阳县志》卷二十二《礼俗篇·方言》: “疥疮曰干疙𤶁。音闹。”民国二十一年《万源县志》卷五《教育门·方言》: “疥疮曰干疙闹。” 民国三十二年《沿河县志》卷十三《风土志·方言》: “疥疮曰干格涝。” 民国三十七年稿本《兴义县志》第十一章《社会》第一节《语言·汉语方言》: “疥疮曰干疙痨。”各地方音略有差异也。今蜀方言仍音同“格涝”。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