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布特列洛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布特列洛夫 布特列洛夫1828-1886Butelieluofu А.М.Бутлеров俄国化学家。1828年8月25日生于喀山。生后数天其母病逝,童年由外祖父母抚养。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物理数学系自然科,后受其老师化学家H.H.齐宁的影响,决心攻读化学。1849年大学毕业,1851年获硕士学位,1854年通过博士论文 (莫斯科大学),1857年派往欧洲进修,并认识了C.武尔兹、A.柯尔柏、F.凯库勒、R.本生等著名化学家,这对他的学术思想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1868年任彼得堡大学教授。1870与1871年先后被选为俄国科学院副研究员及候补院士,1874年为正式院士。1886年8月 5日于喀山去世。19世纪中期,类型论统治着有机化学的发展。他认为类型论已不能概括所有的事实。他于1861年发表的《论物质的化学结构》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化学结构理论。这个理论的要点是: 分子并不是许多原子的简单堆积,而是由各原子依一定的分布次序,借化学力而互相结合起来的体系。分子的性质不仅依赖于它的元素组成,而且还依赖于它的化学结构。分子中的各原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化学结构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个理论为当时有机化学的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布特列洛夫也是一个实验化学家。1859年,他发现了三聚甲醛,并将它与氨反应,制得了六次甲基四胺。1861年,用三聚甲醛与石灰水反应,制得了第一个用人工方法合成的糖类物质“聚甲醛糖”。为了证实化学结构理论的正确性,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合成了预言中存在的三甲基甲醇。19世纪70年代,他致力于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及其聚合反应的研究。1864年,出版了 《有机化学系统研究导论》一书,这是第一本将化学结构理论引用到有机化学中的教科书。 ☚ 康尼查罗 凯库勒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