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布宜诺斯艾利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Aires都城名。中国清朝(近代)史籍译称不宜诺塞利。在今阿根廷拉普拉塔河南岸,濒大西洋。公元1536年西班牙探险家到达此地,建立居民点,命名圣玛丽亚·德·布宜诺斯艾利斯。不久,被战争所毁。1580年由西班牙人重建。作为西班牙秘鲁总督辖区达200年之久。1776年起为拉普拉塔总督辖区首府。1816年,脱离西班牙,后成为拉普拉塔联合省首府。1880年被定为阿根廷共和国永久首都。市内多西班牙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物。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共和国首都。位于东部沿海的拉普拉塔河河口西岸。面积200km2,人口278万(2004);大布宜诺斯艾利斯包括附近的22座卫星城镇,面积3885km2,人口1371万(1997)。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居民98%为欧洲移民的后裔。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6℃,最热月(1月)平均气温23.6℃,最冷月(6月)平均气温10.8℃,年降水量970mm。始建于1536年。1541年毁于战争,1580年重建。1776年起为拉普拉塔总督辖区的首府。1816年阿根廷独立后,被定为首都。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其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2。制造业发达,联邦首都区占有全国工厂总数的20%、工业部门就业人员和工业生产总值的1/3;而大布宜诺斯艾利斯则分别占全国工厂企业总数的40%以上、职工人数的57%和工业总产值的2/3。主要工业部门有肉类加工、面粉等食品工业和纺织、制革、机械、汽车、化学等。全国最大港口,也是南美最大港口之一。拥有设施完备的7个港区。码头总长9000m,年吞吐量约2600万t。主要输出牛肉、谷物、羊毛、皮革、亚麻等。出口总值约占全国的30%。输入机器、钢铁、燃料和工业品。进口总值约占全国的40%。铁路、公路通全国各地。在7条铁路干线中,有2条横穿安第斯山脉分别直抵智利的瓦尔帕莱索和安托法加斯港;有4条泛美公路支线分别通智利、玻利维亚、巴拉圭和巴西。市内有5条地下铁道,总长36km,年客运量达2亿人次。设有2个国际机场。其中距市区35km的埃塞萨国际机场辟有20条国际航线。全市共有40多所大学,其中著名的有1821年创办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 布宜诺斯艾利斯 布宜诺斯艾利斯Buyinuosiailisi阿根廷的首都,南半球第二大城市,位于拉普拉塔河南岸,背后是富饶的潘帕斯草原,距海240公里。始建于1536年,1880年成为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大的商业服务中心、交通枢纽。有主要铁路7条,其中三条通向巴拉圭、玻利维亚和智利。港口亦具有世界意义。市区面积200平方公里,人口约310万,包括郊区和卫星城市在内人口1 16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3。集中了全国工业产值的70%和工人数的50%左右,素有“南美巴黎”之称。主要部门有纺织、食品、石油化工、电子电器、汽车、医药等。阿根廷对外贸易门户,进出口货物占全国进出口货物总量的80%,是世界最大的肉类产品出口港。城市环境优美,有城雕1 100多处,被称为“雕塑城”,其代表作为独立纪念碑。城市地下铁于1913年开通,全长64.9公里。 ☚ 阿根廷 智利 ☛ 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阿根廷首都和最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拉普拉塔河南岸。人口970万(包括郊区,1982年)。集中全国工业4/5,主要有食品、纺织、汽车、冶金、炼油、化学等工业。集中全国对外贸易的3/4,南美洲最大铁路枢纽。城郊有大型国际机场。有40多所大学和许多博物馆、图书馆。近郊有一系列卫星城镇。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首都,南半球最大城市。南美洲最大铁路枢纽。海军基地。有国际机场。 布宜诺斯艾利斯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首都。也是联邦区所在地。南半球最大的城市,大西洋沿岸重要港口。位于拉普拉塔河西岸。是重要工业中心 (占国家工业产值的60%)。有机器制造、炼油、化学、食品等工业。主要输出肉类、谷物、皮革、木材等。为南美洲最大的铁路枢纽,有七条主要铁路线,其中一条穿起安第斯山直达智利西海岸的瓦尔帕莱索。市内有5条地下铁道。始建于1536年。1776年起为拉普拉塔总督辖区首府,1816~1826年为拉普塔联省行政中心。1880年起为阿根廷首都。有18世纪的教堂,19世纪末~20世纪修建的整齐壮观的大道。有40多所大学,其中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创建于1821年,还有许多博物馆、图书馆和剧场。 ☚ 布基纳法索 龙门古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