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3. 是否存在“劳动力所有制”这一经济范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3. 是否存在“劳动力所有制”这一经济范畴

3. 是否存在“劳动力所有制”这一经济范畴

劳动力所有制问题早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进行过热烈的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再次掀起了讨论的热潮。这个问题最早是由我国著名哲学家艾思奇提出来的。他认为,社会主义“虽然没有生产资料的私有,但个人的劳动力在实际上仍被承认为私有。由于这样的私有权利,人们才可能按照自己的劳动向社会要求相应的报酬。”(《努力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规律》,《哲学研究》1958年第7期。)随后,经济学家王学文同志首先提出了“部分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的概念(《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关系与价值规律》,《经济研究》1959年第5期。)他认为这正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共产主义的区别所在,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正是和它相联系着的。
是否存在“劳动力所有制”这一经济范畴? 目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认识。
一种观点认为,根本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范畴。理由是: (1)认为存在劳动力所有制范畴,是混淆了所有制关系的主体和客体。劳动者或他的劳动力是生产的主观条件,生产资料是生产的客观条件。生产正是劳动者借助于劳动力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不能说生产本身还要求别的力量来占有劳动者或他的劳动力。(2)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条件下,劳动者或他的劳动力就由生产的主观条件变成了生产的客观条件,并通过生产资料所有者对它的占有而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在这里,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就包含着他们对劳动者及其劳动力的支配,根本不存在另外一种所有制——劳动力所有制。(3)生产资料独立存在于人体之外,人们可以并且必须去占有它。劳动力存在于人体之中,与人体不可分离,在任何条件下,只有劳动者本人才是他的劳动力的所有者,但劳动者对自己劳动力的所有关系是一种自然关系,如同机器与机器的效能的关系一样,根本不同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
另一种观点认为,存在劳动力所有制范畴。理由是:(1)历史上存在过劳动力公有制和劳动力私有制。(2) 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一样,也是生产的条件。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所有制,是生产条件的所有制,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劳动力所有制。(3) 劳动力所有制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共同决定着生产方式的性质。劳动力所有制是区别不同性质生产关系的标志,决定着剩余劳动的占有形式。
第三种观点认为,存在劳动力所有制范畴,但劳动力所有制不是一个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范畴。(1) 劳动力所有制仅仅是存在于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范畴。因为劳动力所有关系存在的经济条件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和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只有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者。(2)劳动力所有制是存在于一切私有制社会的范畴。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中,占有劳动力的前提必然是对人身的占有,只有在私有制社会里,才把人身作为财富加以占有。在公有制社会中,劳动者成了生产资料的主人,不可能也不需要把人身作为财富加以占有。(3)只有在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条件下,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关系。在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的条件下,不论它们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结合,还是在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基础上的结合,都不发生劳动力的归属关系,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问题。(4)共产主义社会以前的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劳动力所有制范畴。劳动力作为所有关系的对象,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在迄今为止的历史阶段上,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劳动主要是谋生手段,而不是生活目的。在谋生劳动的整个历史时期内,劳动力虽然在生理上属于主观因素,但其实际的社会内容却具有外在性、客观性,具有经济资源、生产条件、财产的性质,从而成为所有关系的对象。只有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才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范畴。

☚ 2. 社会主义劳动的社会形式   4. 劳动力所有制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
0000042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6: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