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巷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巷伯Xiàngbó

《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姓考》注云: “以官名为姓氏,周大夫巷伯之后。巷伯,即后世的宦官。”

巷伯

巷伯

《诗经·小雅》篇名。《毛诗序》云:“《巷伯》,刺幽王也。寺人伤于谗,故作是诗也。”《郑笺》:“巷伯,奄官;寺人,内小臣也。”诗中无“巷伯”二字,据《毛诗》,巷伯即诗的作者寺人孟子。据《齐诗》一说,巷伯被谗将受刑,寺人孟子悯伤其无辜而作此诗。以《毛诗》说为长。这是一首因被谗受害而作以泄愤的怨诗。所谓“刺幽王”,只是题外之义。全诗七章,四章每章四句,一章五句,一章八句,一章六句。作者先以织文细密的贝锦与状似张口的箕星起兴,以喻谮人者罗织罪名和飞短流长的伎俩。其次连用叠字以刻画谮人者的丑恶面貌。构思奇巧,形象生动。再次转而哀叹自己的不幸,感情沉痛,笔势夭矫不平。然后又转向痛斥谮人者,诅咒其不得好死,痛快淋漓。后人评为“刺谗诸诗无如此之快利,畅所欲言”(姚际恒《诗经通论》)。其中“投畀豺虎”、“投畀有北”等语,已为后世痛斥卑鄙小人时所常用。此诗与《巧言》、《何人斯》均为刺谗名篇,可以参看。

☚ 何人斯   蓼莪 ☛

巷伯

 〔原文〕
 萋兮斐兮,(韩萋作緀。)
 成是贝锦。
 彼谮人者,
 亦已大甚!
 (锦、甚,侵部。)
 哆兮侈兮,(鲁哆作誃。)
 成是南箕。
 彼谮人者,
 谁适与谋?
 (箕、谋,之部。)
 缉缉翩翩,(韩翩作缤。齐
 谋欲谮人。鲁缉作咠。)
 慎尔言也,(韩也作矣。)
 谓尔不信。
 (翩、人、信,真部。)
 捷捷幡幡,(三家捷作唼,
 谋欲谮言。亦作倢。)
 岂不尔受?
 既其女迁。
 (幡、言、迁,寒部。)
 骄人好好,(鲁好作旭。)
 劳人草草。(鲁草作慅。)
 苍天苍天!
 视彼骄人,
 矜此劳人。
 (好、草,幽部。人、人,真部。)
 彼谮人者,
 谁适与谋?
 取彼谮人,(齐韩谮作谗。)
 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
 投畀有北!
 有北不受,
 投畀有昊!
 (者、虎,鱼部。受、昊,幽部。)
 杨园之道,
 猗于亩丘。
 寺人孟子,
 作为此诗。
 凡百君子,
 敬而听之。
 (丘、子、诗、之,之部。)
 〔译文〕
 文采错杂斑斓呀,织成这美丽的贝锦。那个造谣诽谤的人,他的心肠太阴狠。
 张着大大的嘴巴,就像 “南箕”星在天上挂。那个造谣生事的人,谁在为他出谋筹划。
 悄声低语、串通往来,想要谋划诽谤人。你说的话要慎重,否则你的话没人会相信。
 嘁嘁喳喳,巧言翻新,欲谋编造谎言。岂能不受你一时的欺骗,但到头来只会害到你头上。
 进谗的人喜气洋洋,背运的人忧心重重。苍天呀苍天,瞧瞧那些进谗人多么得意,可怜这些被谗失意的人罢。
 那个造谣生事的人,谁与他出谋划策?抓住那造谣生事的人,投给豺狼猛虎。豺狼猛虎都不愿吃他,把他扔到北方严寒不毛之地。北方寒冷之地都不接受,只好交给老天去追究他。
 那去杨园的路傍依着亩丘,我这阉人名叫孟子,有感于时作了这首诗,所有的君子人啊,都请听听我的话吧。
 〔评介〕
 《巷伯》七章,四章章四句、一章五句、一章八句、一章六句。关于此诗的主旨与作者,《毛诗传》云: “寺人而曰孟子者,罪已定矣,而将践刑,作此诗也。”朱熹亦云:“时有遭谗而被宫刑为巷伯者,作此诗。”巷伯者何?诗中“寺人孟子,作为此诗”一句,说明作者名叫孟子,身份为一寺人。寺人:阉人,相当后世的宦官。朱熹曰:“巷,是宫内道名,秦汉所谓永巷是也。伯,长也,王宫内道官之长,即寺人也。”今人亦多赞同这是一个遭人谗毁的寺人所作的怨愤之诗。诗中发泄了他对诽谤者的怨愤和诅咒。首章,诗人以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作比,“萋”与 “斐”均指花纹错杂貌。“贝,水中介虫也。有文彩似锦。”(朱熹语)。贝锦,指织成贝纹的锦缎。这两句诗是说进谗者诋毁别人的话,听起来好像文彩美丽的锦缎一样容易迷惑人。第二章,诗人用“哆兮侈兮,成是南箕”作比。毛《传》云:“哆,大貌,南箕,箕星也。”朱熹曰: “南箕四星,二为踵,二为舌,其踵狭而舌广,则大张矣。”这两句诗是用南箕四星联成梯形,状似簸箕之貌比喻造谣者张开大嘴说谎时的丑态。诗人不仅斥责谗人的卑劣。结尾“谁适与谋”一句,还要追究为他出谋划策之人。第三、第四两章,诗人侧重于描绘进谗者谋划时的种种卑劣形态。三章中 “缉缉翩翩”一句,“缉缉”,借作“咠咠”,贴耳私语之意。马瑞辰曰:“缉缉,言之密也。”“翩翩”,往来不绝的样子。第四章中“捷捷幡幡”一句,“捷捷”,口舌声 (毛传)。能说会道的样子。“幡幡”,反复的样子。这几组叠字,形神毕肖地勾勒出进谗者往来串通、暗中勾结、搬弄口舌,制造谗言时的丑态。正如钟惺所云:“每于谗人用叠字,极力描写。”最后两句“岂不尔受,既其女迁”,义正辞严地警告害人者。方玉润评曰:“此二章进一层说,言谮人者亦将自受其谮。”姚际恒对此章评论云: “此章较前章意深。”均说得十分中肯。第五章,诗人的情感较为深沉,以对比的手法揭示出小人得志忘形、好人受诬担忧的不合理状况,呼吁上天睁开眼目睹这可憎的现实。方玉润云:“谮人、与受谮于人,两面双提,总上起下,为全篇枢纽。”第六章,诗人情感更为激烈,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如“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诅咒进谗者在人间将无生存之地,幸有上天来惩罚他们。语气昂愤,酣畅痛快地诅咒了小人们的可悲下场。正如姚际恒所云:“刺谗诸诗无如此之快利,畅所欲言。”末章,诗人自述名份及作诗的目的。前四句,描绘出一幅“行吟图”,使人仿佛看见心情沉郁、面容憔悴的诗人,正步履艰难地漫步在紧靠亩丘通往杨园的小路上,吟咏着这首申诉自己的无辜与愤怨的诗章。末两句“凡百君子,敬而听之”,希望有德君子能吸取教训,谨防谗言害人误国。
 全诗刻画逼真,想象丰富、比喻生动、言辞激切,痛快淋漓地控诉了社会的黑暗现实,表现出较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诗经》篇文之《巷伯》赏析|解读|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巷伯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
 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缉缉翩翩,谋欲谮人。
 慎尔言也,谓尔不信。
 捷捷幡幡,谋欲谮言。
 岂不尔受?既其女迁(11)
 骄人好好(12),劳人草草(13)
 苍天苍天,视彼骄人,
 矜此劳人(14)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取彼谮人,投畀豺虎(15)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16)
 有北不受,投畀有昊(17)
 杨园之道(18),猗于亩丘(19)
 寺人孟子(20),作为此诗。
 凡百君子,敬而听之(21)


 

 【注释】①萋、斐(fēi):文采相错貌。②贝锦:五彩如贝纹的锦缎。③谮(zèn):诬陷,中伤。④大甚:太过分。⑤哆(chǐ):张嘴。侈:大。⑥南箕:星名。共四星,排列如簸箕。⑦适:助词。犹“是”。⑧缉缉:附耳私语貌。翩翩:往来貌。⑨捷捷:能言善辩貌。幡(fān)幡:反复貌。⑩尔受:受尔,相信你。(11)既:既而。女迁:迁女,祸及于你。(12)骄人:指进谗言者。好好:志得意满貌。(13)劳人:指被谗者。草草:忧愁貌。(14)矜(jīn):怜悯,同情。(15)畀(bì):给予。(16)有北:北极不毛之地。(17)有昊:上天。(18)杨园:园名。低地。(19)猗:紧靠。亩丘:丘名。高地。(20)寺人:宫内侍御小臣。孟子:其名。(21)敬:儆戒。
 【鉴赏】这是寺人孟子遭谗抒愤之诗。
 全诗七章。首二章写进谗言者的卑鄙伎俩。大凡进谗言者的伎俩不外编造、夸大两端。花纹交错,就能织成一段美锦;把口张大,就能组成天上的南箕星。这两个比喻非常奇妙。前者比喻小人编造谗言,以假乱真;后者比喻小人搬弄口舌,夸大其词。诗接着说:那进谗言者也太过分了,他们与谁合谋呢?这里对进谗言者直接加以斥责,表现了诗人愤慨的情绪。三、四章写进谗言者的卑劣行为。这些小人来来往往,附耳私语,想阴谋诬陷别人;这些小人反反复复,叽叽喳喳,想阴谋编造假话。诗人警告道:还是谨慎些吧,人们不会相信你们的。也许会暂时相信你们,但最终祸害会落到你们头上。五、六章写进谗言者应当严惩。进谗言者志得意满,而被谗者则忧愁憔悴。如此对比,发人深思。诗人连呼苍天:看看那些进谗言者的骄态吧,同情这些遭谗者吧! 对那些进谗言者应当严惩。把他们投给豺虎,豺虎也不肯吃;把他们投给北极不毛之地,北极不毛之地也不肯收留;那么就把他们投给老天严惩吧! 末章写作诗之由。杨园之路,加于亩丘。诗以此兴比贱者之言也有补于君子。于是寺人孟子写了这首诗。旨在儆戒君子不要听信谗言而误伤好人。
 此诗篇名“巷伯”也非截取诗中词、句。“巷伯”何指? 历来说法不一。《诗序》:“寺人伤于谗,故作是诗也。”《诗序》未及“巷伯”。《郑笺》:“巷伯,奄官。寺人,内小臣也。……谗人谮寺人,寺人又伤其将及巷伯,故以名篇。”郑氏将“寺人”、“巷伯”视作两人。其实“巷伯”就是宫中的内侍,也就是“寺人孟子”。朱熹《诗集传》:“巷,是宫内道名,秦汉所谓永巷是也。伯,长也,主宫内道官之长,即寺人也,故以名篇。”高亨《诗经今注》:“巷伯是孟子的官名,所以篇名巷伯。”其说可从。
 


《巷伯》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巷伯》

 萋兮斐兮,彩丝亮啊花线明啊,


成是贝锦。织成贝纹锦。


彼谮人者,那个造谣的害人精,


亦已大甚! 实在太狠心!



哆兮侈兮,张开嘴啊,


咧开唇啊,成是南箕④。成了簸箕星。


彼谮人者,那个造谣的害人精,


谁適与谋? 谁是他的智多星?



缉缉翩翩,嘁嘁喳喳鬼话灵,


谋欲谮人。一心要挖陷人阱。


慎尔言也,劝你说话加小心,


谓尔不信。有一天没人再相信。



捷捷幡幡,花言巧语舌头长,


谋欲谮言。千方百计来骗诳。


岂不尔受,并不是没有人上当,


既其女迁。只怕你自己要遭殃。



骄人好好,骄横人得意忘了形,


劳人草草。劳苦人忧愁长在心。


苍天苍天! 苍天你把眼儿睁!


视彼骄人,看看那些骄横人,


矜此劳人! 可怜这些劳苦人!



彼谮人者,那个造谣的坏东西,


谁適与谋? 是谁给他出主意?


取彼谮人,捉住那个造谣的,


投畀豺虎(11)! 扔给虎狼去充饥!


豺虎不食,虎狼不肯咽,


投畀有北(12)! 把他撵到北极圈!


有北不受,北极不肯要,


投畀有昊(13)! 送给老天去发落!



杨园之道,一条大路通杨园,


猗于亩丘(14)。路在亩丘丘上边。


寺人孟子(15),我是阉人叫孟子,


作为此诗。这支歌儿是我编。


凡百君子(16),诸位先生赏个脸,


敬而听之! 认真听我唱一遍。


(采用余冠英译诗)



[注释] ①萋:“緀”的假借字,文采相错的样子。②大:同“太”③哆(chi):张口的样子。侈(chi):同“哆”。④南箕:南天上的箕星。古人认为箕星的出现预兆着口舌是非的增多,所以用它比喻进谗的人。⑤適(di):同“独”,专门的意思。⑥缉缉:附耳密语的样子。翩翩:巧佞的样子。⑦捷捷:信口雌黄的样子。幡(fan)幡:反复进言的样子。⑧女:同“汝”。⑨骄人:指诽谤人者。⑩劳人:指被诽谤者。(11)畀(bi):给。(12)有北:北方寒冷荒芜的地方。(13) 有昊:指老天爷。(14)猗(yi)于:加在……之上。亩丘:有垄界像田亩山丘。(15)寺人:古代宫廷里的侍御小臣,有似后世的太监。(16)凡:所有的。百:众多。



[赏析] 这篇诗的作者是寺人(阉官名)孟子。他受到谗言的伤害,愤慨难已,便写了这首诗以抨击那些诽谤者。诗人嫉恶如仇,对诽谤者的无耻行径加以无情鞭挞。清人姚际恒说得好:“刺谗诸诗无如此之快利,畅所欲言。”真可谓是一篇痛快淋漓的讨伐诽谤者的檄文。


全诗共七章。首、次二章都在于揭露“彼谮人者”陷害无辜的卑鄙伎俩。他们全靠编造谎言和罗织假象以蒙骗当权者,借当权者的手来加害正直的人们。他们擅长拍马溜须和散播流言蜚语,不惜用任何卑劣的手段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和“哆兮、侈兮,成是南箕”两个比喻,便绝妙地为这些小人绘了一张漫画像。


诗人在三、四两章中对“彼谮人者”发出了严厉的警告。儆诫他们:谮人的花言巧语行将被识破,诽谤者终将自食其果。诗人在这两章中用了许多叠字,如“缉缉”、“翩翩”、“捷捷”、“幡幡”等,目的都在极力描写诽谤者的丑恶和卑劣,使揭露进到一个更深的层次。


第五章用“怨而诉之”(陈子展《诗经直解》卷十九)的方式,把诽谤者跟受害者予以对照。指出前者骄横,后者劳苦,老天爷未免太不公平了。和前四章比较,这一章有似咏叹调,目的在承前启后,为下章痛斥的感情高潮做好准备。这样在结构上便形成了“锁腰”之势,增强了“跌宕起伏”的节奏感方玉润谓此章“两面双提,总上起下,为全篇枢纽”的说法是正确的。


第六章对诽谤者喷涌出不共戴天似的诅咒:“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有北不受,投畀有昊!”这是何等斩钉截铁式的决绝语言! 诗人“锄恶务尽”,对诽谤者决不心慈手软。


末章言作诗的缘由。这是民歌中常见的构造方式。诗人希望人们能保持警惕,故点明题意,用淡语收篇。好让读者或听众于激动、愤慨之余,有一个平静的间隙,从而收到加深印象和另蓄新势的艺术效果。

《诗经》-《巷伯》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巷伯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缉缉翩翩,谋欲谮人。慎尔言也,谓尔不信。
 捷捷幡幡,谋欲谮言。岂不尔受,既其女迁。
 骄人好好,劳人草草。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杨园之道,猗于亩丘。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西周末叶,东周初年,周王朝的统治渐趋衰落,社会日益腐败黑暗,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不断激化。《小雅》中那些反映丧乱,责斥现实的贵族讽刺诗,就是在这种时代历史背景上产生的。《巷伯》堪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佳作。
 《诗经》中诗歌的篇名都是从诗中摘取出来的,这首诗中没有“巷伯”两字,为什么题名《巷伯》呢? 因为诗中有“寺人孟子”一句。寺人就是巷伯,均为宦官的通称。这篇诗是一个表字孟子的寺人所作,作者遭人谗毁,因而写这首诗来发泄他的怨愤,给谗者以强烈的诅咒,同时规劝执政者提高警惕,切勿轻信谗言。
 本诗一、二两章开首都采用了“比”的写作手法。第一章中写道:“萋兮斐兮,成是贝锦”。“萋”与“斐”都是形容文采相错的样子。“贝锦”指织成贝纹的锦缎。这两句是说谗人诬陷好人的语言非常迷惑人,好象组织了好看的文采而绢成的美丽锦缎。第二章则用了这样的比喻:“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其中“哆”形容张口的样子,“侈”是大的意思。“南箕”星名,即箕缩,四星联成梯形,状似簸箕,故名箕。古人以为箕星主口舌,因为箕星的形状很象谗人张开大嘴说人坏话的丑态,所以用来比喻谗者。在这两章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贝锦”和“南箕”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使谗者花言巧语,搬弄是非的卑劣伎俩暴露无疑。同时诗人愤怒地斥责了谗人的狠毒用心,并要进而追究那个给他出谋划策的坏家伙。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谗言小人的无比怨恨。
 诗人在三、四两章中,描绘了谗人在谗毁别人时的种种丑态。“缉缉翩翩”其中“缉缉”指低声说话,“翩翩”形容来来往往的样子。“捷捷幡幡”则描摹能言善辩,反覆无常的情状。这里诗人只用了两对四个叠字,就把一个来往奔走,搬弄口舌,反覆不定的谗者形象刻画得维妙维肖,入木三分。同时,诗人在第三章中警告谗者: 劝你说话要小心,否则就会没人再相信你。在第四章中又指出: 虽然有人一时被你蒙骗,但转眼工夫他就会用同样的手段,把谗言加在你身上。作者从利害关系上,一针见血地指出谗者的可耻下场。在发泄其愤怒的同时,又揭示其诬陷好人的危害性,更显示出自己的宽厚正直,反衬出谗人的偏狭卑鄙。
 在第五章中,诗人把谗言的小人和被谗的君子两方面并提,造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诗中写道:“骄人好好,劳人草草”。其中“好好”形容谗者喜悦的样子,“草草”形容被谗者忧愁消沉的样子。面对这种小人得意忘形,好人受诬忧郁的不合理社会现象,作者不禁仰天长叹,高声呼喊: 苍天苍天快睁眼,看看那些骄横人,可怜我们受害者。这呼天喊地的肺腑之言,包含着作者多少辛酸,不平和愤慨啊! 它奏响了感情高潮到来的序曲。
 第六章开首“彼谮人者,谁适与谋”二句,并非简单的重复,它一方面起着贯通全诗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示了对谗者的深恶痛绝,极自然地引出了下面诗人感情的总暴发。在诗人的笔下,那个谗人是如此可憎可恶,竟然连豺虎都不愿意吃他,极其荒凉的北方也不愿接受他,那么,就把它给老天去判罪吧。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自己欲置谗言小人于死地的强烈愿望。姚际恒云:“刺谗者诗无如此之快利,畅所欲言。”确是一语中的。正是这种酣畅淋漓的痛斥,疾风暴雨般的节奏,赋予了这首诗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最后一章中,诗人介绍了自己的名字以及作诗的目的。通过作者的描绘,我们仿佛看到寺人孟子正行走在紧靠亩丘边的一条通向杨园的大道上,他形容憔悴,面带怒容,正悲吟着这首饱含辛醉和激愤的诗篇。此情此景,不禁使我们想到精忠报国却遭谗见逐的爱国诗人屈原。班固在《汉书》的《司马迁赞》中说:“迹其所以自伤,《小雅·巷伯》之伦”。可见,正道直行之士被邪恶小人谗言所害是黑暗统治社会当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因而这首诗的结尾“凡百君子,敬而听之”所表达的那种希望执政者能吸取教训,谨访谗言的愿望,也就具有了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不朽的历史价值。
 《巷伯》这首诗,诗人通过自身遭受的压抑与迫害,控诉和斥责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它和真实逼真的刻画,丰富活泼的想象,生动形象的比喻等艺术表现手法一起,共同奠定了这首诗在《诗经》中的地位。

诗词《巷伯》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巷伯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缉缉翩翩,谋欲谮人。慎尔言也,谓尔不信。
 捷捷幡幡,谋欲谮言。岂不尔受?既其女迁。
 骄人好好,劳人草草。苍天苍天!视彼骄人,
 矜此劳人!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11)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12)有北不受,投畀有昊。(13)
 杨园之道,猗于亩丘。(14)寺人孟子,作为此诗。(15)
 凡百君子,敬而听之!(16)

 
 【注释】 ①萋、斐:纹彩错杂貌。萋:同“緀”。贝锦:图案如贝纹的锦缎。②谮:谗毁他人。大:通“太”。③哆(chi齿):张口貌。侈:张大貌。南箕:南天上的箕星。共有四颗,两颗为脚,两颗为舌,四星联成梯形,形如簸箕,故名。古人以为箕星主口舌是非,故用以比喻谗人。④适(di迪):同“独”,主。⑤缉(qi七)缉:通“咠咠”,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貌。翩翩:通“谝谝”,巧佞之言。⑥慎:小心,当心,尔:指谗人。信:贞信,诚实。⑦捷捷:巧言善辩貌。幡(fan翻)幡:反复无常。⑧既:同“即”,即将。女(ru汝):汝。迁:去,离开。⑨骄人:骄横之人,指进谗者。好好:喜悦自得貌。劳人:忧愁之人,指被谗言。草草:忧愁苦闷貌。⑩视:审察。矜:同情,怜悯。(11)畀(bi毕):给予。(12)有:助词。北:指北方寒冷不毛之地。(13)昊(hao浩):昊天,广大的天。(14)杨园:园名。一说,低下之地。猗(yi以):依,引申为连接。亩丘:丘名。一说,高丘。(15)寺人:古时宫中近侍小臣,犹如后来的宦官。孟子:寺人之名。(16)敬:警惕,儆戒。
 
 【译文】 纹彩交错,花纹绚烂,织成贝壳般的五彩锦缎。那些好诽谤人的家伙,谗毁人不择手段。张开大嘴,咧开大口,仿佛天上的南箕星宿。那些好诽谤人的家伙,是谁给他们划策出谋? 交头接耳,鼓舌摇唇,千方百计谋害别人。劝你说话要谨慎,众人皆言你不诚信。巧言善辩,反复无常,千方百计害忠良。难道没受你毁谤?最终躲开你这豺狼。
 谗人得志易忘形,被谗之人忧无穷。苍天啊苍天!快审察这骄横之人的罪恶,可怜俺这受害人的苦痛! 那些好诽谤人的家伙,是谁给他们出谋划策?抓住那些造谣者,扔给豺狼老虎解饥渴。豺狼老虎不愿吃,扔到北国大荒漠。北国荒漠也不要,交给上天去发落。杨园有路虽云低,连接亩丘高敞地。我是寺人名孟子,作诗斥谗义不辞。列位君子快快起,警惕听之莫迟疑!
 
 【集评】 《毛诗序》:“《巷伯》,刺幽王也。寺人伤于谗,故作是诗也。巷伯,奄官也。”(《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十二)
 汉·郑玄:“谗人谮寺人,寺人伤其将及巷伯,故以名篇。”(同上)
 宋·王安石:“‘骄人好好,劳人草草’者,骄人谮行而得意,劳人遇谗而失度,其状如此也。”“‘苍天苍天’,盖以王之不明,无所告诉而告之于天也。”“杨园,下地,以况卑人;亩丘,高地,以况大臣。欲陵亩丘,则必道杨园,言将谮大臣,必始于卑人也。”(《诗义》卷十二)
 宋·朱熹:“时有遭谗而被宫刑为巷伯者,作此诗。”(《诗集传》卷十二)
 清·姚际恒:“(三章)此章较前章意深。”“(六章)刺谗诸诗无如此之快利,畅所欲言。”(《诗经通论》卷十一)
 清·方玉润:“其时善人遭谗被祸至于此极,不能不令人扼腕而叹彼苍之梦梦耳。”“(一、二章)凡谮人者不外文致、簸扬两端。首二章已将小人伎俩从喻意一面写足,以下便不费手。”“(三、四章)此二章进一层说,言谮人者亦将自受其谮。”“(五章)谮人与受谮于人两面双题,总上起下,为全篇枢纽。”“(六章)处置小人,不但挥诸天外,且欲得而甘心焉。”“(七章)受谮者既已大受其害,则惟有作诗以戒后之君子勿受其害而已。”(《诗经原始》卷十一)
 
 【总案】 飞短流长,造谣中伤,必欲置人于死地而后快者,代不乏人;信谗宠佞,聩聩昏昏者,何世无之?而忧谗畏讥,忍辱含冤,身辱名亏者,今古而同,此乃茫茫人世间之头等大悲剧也,悲夫!寺人孟子,受谗之害,冤莫深矣,辱莫甚矣,痛莫大焉。其挞佞剔奸,深入骨髓;斥谗骂巧,切齿泣血;而以现身说法儆世诫人者,用心可谓良苦。其声厉,其情怨,其意诚。后之君子,吟咏此诗,莫不击节而长叹也。
巷伯

巷伯

〔原文〕
萋兮斐兮,(韩萋作緀。)
成是贝锦。
彼谮人者,
亦已大甚!
(锦、甚,侵部。)
哆兮侈兮,(鲁哆作誃。)
成是南箕。
彼谮人者,
谁适与谋?
(箕、谋,之部。)
缉缉翩翩,(韩翩作缤。齐
谋欲谮人。鲁缉作咠。)
慎尔言也,(韩也作矣。)
谓尔不信。
(翩、人、信,真部。)
捷捷幡幡,(三家捷作唼,
谋欲谮言。亦作倢。)
岂不尔受?
既其女迁。
(幡、言、迁,寒部。)
骄人好好,(鲁好作旭。)
劳人草草。(鲁草作慅。)
苍天苍天!
视彼骄人,
矜此劳人。
(好、草,幽部。人、人,真部。)
彼谮人者,
谁适与谋?
取彼谮人,(齐韩谮作谗。)
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
投畀有北!
有北不受,
投畀有昊!
(者、虎,鱼部。受、昊,幽部。)
杨园之道,
猗于亩丘。
寺人孟子,
作为此诗。
凡百君子,
敬而听之。
(丘、子、诗、之,之部。)
〔译文〕
文采错杂斑斓呀,织成这美丽的贝锦。那个造谣诽谤的人,他的心肠太阴狠。
张着大大的嘴巴,就像 “南箕”星在天上挂。那个造谣生事的人,谁在为他出谋筹划。
悄声低语、串通往来,想要谋划诽谤人。你说的话要慎重,否则你的话没人会相信。
嘁嘁喳喳,巧言翻新,欲谋编造谎言。岂能不受你一时的欺骗,但到头来只会害到你头上。
进谗的人喜气洋洋,背运的人忧心重重。苍天呀苍天,瞧瞧那些进谗人多么得意,可怜这些被谗失意的人罢。
那个造谣生事的人,谁与他出谋划策?抓住那造谣生事的人,投给豺狼猛虎。豺狼猛虎都不愿吃他,把他扔到北方严寒不毛之地。北方寒冷之地都不接受,只好交给老天去追究他。
那去杨园的路傍依着亩丘,我这阉人名叫孟子,有感于时作了这首诗,所有的君子人啊,都请听听我的话吧。
〔评介〕
《巷伯》七章,四章章四句、一章五句、一章八句、一章六句。关于此诗的主旨与作者,《毛诗传》云: “寺人而曰孟子者,罪已定矣,而将践刑,作此诗也。”朱熹亦云:“时有遭谗而被宫刑为巷伯者,作此诗。”巷伯者何?诗中“寺人孟子,作为此诗”一句,说明作者名叫孟子,身份为一寺人。寺人:阉人,相当后世的宦官。朱熹曰:“巷,是宫内道名,秦汉所谓永巷是也。伯,长也,王宫内道官之长,即寺人也。”今人亦多赞同这是一个遭人谗毁的寺人所作的怨愤之诗。诗中发泄了他对诽谤者的怨愤和诅咒。首章,诗人以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作比,“萋”与 “斐”均指花纹错杂貌。“贝,水中介虫也。有文彩似锦。”(朱熹语)。贝锦,指织成贝纹的锦缎。这两句诗是说进谗者诋毁别人的话,听起来好像文彩美丽的锦缎一样容易迷惑人。第二章,诗人用“哆兮侈兮,成是南箕”作比。毛《传》云:“哆,大貌,南箕,箕星也。”朱熹曰: “南箕四星,二为踵,二为舌,其踵狭而舌广,则大张矣。”这两句诗是用南箕四星联成梯形,状似簸箕之貌比喻造谣者张开大嘴说谎时的丑态。诗人不仅斥责谗人的卑劣。结尾“谁适与谋”一句,还要追究为他出谋划策之人。第三、第四两章,诗人侧重于描绘进谗者谋划时的种种卑劣形态。三章中 “缉缉翩翩”一句,“缉缉”,借作“咠咠”,贴耳私语之意。马瑞辰曰:“缉缉,言之密也。”“翩翩”,往来不绝的样子。第四章中“捷捷幡幡”一句,“捷捷”,口舌声 (毛传)。能说会道的样子。“幡幡”,反复的样子。这几组叠字,形神毕肖地勾勒出进谗者往来串通、暗中勾结、搬弄口舌,制造谗言时的丑态。正如钟惺所云:“每于谗人用叠字,极力描写。”最后两句“岂不尔受,既其女迁”,义正辞严地警告害人者。方玉润评曰:“此二章进一层说,言谮人者亦将自受其谮。”姚际恒对此章评论云: “此章较前章意深。”均说得十分中肯。第五章,诗人的情感较为深沉,以对比的手法揭示出小人得志忘形、好人受诬担忧的不合理状况,呼吁上天睁开眼目睹这可憎的现实。方玉润云:“谮人、与受谮于人,两面双提,总上起下,为全篇枢纽。”第六章,诗人情感更为激烈,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如“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诅咒进谗者在人间将无生存之地,幸有上天来惩罚他们。语气昂愤,酣畅痛快地诅咒了小人们的可悲下场。正如姚际恒所云:“刺谗诸诗无如此之快利,畅所欲言。”末章,诗人自述名份及作诗的目的。前四句,描绘出一幅“行吟图”,使人仿佛看见心情沉郁、面容憔悴的诗人,正步履艰难地漫步在紧靠亩丘通往杨园的小路上,吟咏着这首申诉自己的无辜与愤怨的诗章。末两句“凡百君子,敬而听之”,希望有德君子能吸取教训,谨防谗言害人误国。
全诗刻画逼真,想象丰富、比喻生动、言辞激切,痛快淋漓地控诉了社会的黑暗现实,表现出较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 何人斯   谷风之什 ☛

巷伯

即阉官太监。因居宫巷,掌宫内事,故得此名。《诗经》有《巷伯》篇。《左传·襄公九年》:“使西鉏吾庀府守,令司宫、巷伯儆宫。”杜预注:“司宫,奄臣; 巷伯,寺人,皆掌宫内之事。”

巷伯xiàng bó

〖名词〗
《诗经·小雅》中的诗篇名(1)。《青霞先生文集序》: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以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从《小弁》的埋怨父亲、《巷伯》的刺谗言者以下,直到那些忠臣、寡妇、隐士、怨恨之士的诗篇,都并列在“风”中,分出一部分为“雅”,多得数不清,这难道都是古代中正平和之声吗?

宦官

宦官

宦(宦人;宦吏;宦侍;宦者;宦寺;竖宦) 监(监子;内监;太监;宫监) 阉(阉人;阉儿;阉寺;阉宦;阉官;阉珰;阍阉) 椓(昏椓;阍椓) 珰(貂珰;内珰) 奄(奄人;奄寺;奄官;内奄;奄尹) 火者 巷伯 巷职 寺臣 尹寺 妇寺 中官 内官 内竖 内养 内班 内辅 内侍 内参 内臣 刑臣 刑隶 刑余 黄门 凶竖 长侍 腐夫 腐庸 胯衫 蜩蝉 宫奴 宫者 宫使 宫官 中大人 刀锯之余
阉宦的敬称:大叔
宦官的俗称:老公
对宦官的蔑称:阉儿 阉竖 宦孽 珰竖阉狗
宦官的鄙称:奄竖
对宦官的贱称:宦竖
未成年的宦官:童竖
宫中执役的宦官:小臣 竖臣
骄横的竖臣:骄竖
皇帝宠信的太监:近珰
亲近皇帝而用事的太监:贵珰
有权势的宦官:巨珰 权竖 权珰 权阉
显贵的侍从宦官:中贵(中贵人)
有权势的太监:贵貂
握大权的宦官:大阉
当权的宦官:大珰
(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家属的人员:宦官)

另见:宫人 侍奉 帝王 后妃

☚ 宫人   军官 ☛

巷伯

即《诗·小雅·巷伯》。这是一首西周贵族所作的政治讽刺诗。《诗序》认为巷伯是一位宦官,受谗言污陷后作此诗,以讽刺幽王。

巷伯

奄官名。西周始置,也称寺人。《诗经·小雅·巷伯》集传:“巷,是宫内道名,秦汉所谓永巷是也。伯,长也,王宫内道官之长,即寺人也。”春秋时宋国沿置。《左传·襄公九年》:“令司宫、巷伯儆宫。”参见“寺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6: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