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陶弘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陶弘景 【生卒】:456—536 【介绍】: 南朝齐、梁时道士、道教思想家、医药学家。 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号“贞白先生”。 丹阳秣陵(今南京)人。 自幼勤于学习,读书万卷。 齐时任左卫殿中将军,入梁后,上表辞禄,隐居茅山。从东阳孙游岳受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在茅山传杨羲、许谧等上清大洞经篆,主《上清经》说,开道教之茅山宗,曾陈图谶,支持梁武帝萧衍代齐,受到敬重。虽不为官,朝廷大事却往就咨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通经史,精医学、药物学,晓天文历算。哲学思想上,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认为“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茅山长沙馆碑》)撰《真灵业位图》),引儒家等级观入道教,认为“仙亦有等级千亿”(《真灵位业图序》)。把佛教的地狱托生说也移于道教,其《真诰·甄命篇》即是“窃佛家《四十二章经》为之”(《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六)。 将道作为世界本原,认为世界由道、元气、太极、天地万物的顺序生成:“道者混然,是生元气。元气成,然后有太极。太极则天地之父母,道之奥也”(《真诰·甄命授》)。提出形神离合论,并认为是佛、道思想的共同基础,“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 亦离亦合,仙道所依。”(同上)佛教与道教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形神结合方式的不同。炼形莹神可成仙,形神不离不合则可成佛。曾受佛戒,并在茅山道观中建佛、道二堂,隔时朝礼,佛道双修。 《梁书》卷51,《南史》卷76有传。著作种类甚多,其整理《神农本草经》首创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等分类法,对本草学发展影响甚大。 另有《华阳陶隐居集》2卷及《学苑》百卷。《全梁文》卷46辑有其部分著作,道教类则多辑入《道藏》。(高日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