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则鸣
[结构] 复句式:假设关系。 [释义] 原指物受不平,就会发出声音。后借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会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不平:不公平的事情。则:古汉语连词,表示假设关系。鸣:发出声音,指有所表达。 [出处]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宋·黄盉《黄勉斋文集·升铭》:“凡物之理,不平则鸣,不足则慊。” [功能、例句] ❶ 作定语。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八六回:“并电告各省,历述前此经过情形,大有恨人反覆,不平则鸣的意思。” ❷ 作主谓短语的谓语。清·曹雪芹《红楼梦》五八回:“自古说‘物不平则鸣’。” [附条] ❶ “不平之鸣”。钱钟书《围城》五章。 [同义] 义愤填膺 怨气冲天 [反义] 委曲求全 逆来顺受 忍气吞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