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左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左慈

东汉末方士。字元放,庐江(今属安徽)人。据东晋葛洪《抱朴子·金丹篇》称,洪之从祖父葛玄曾从左慈学道,受太清、九鼎、金液等丹经。传说慈“少有神道”,曾参加司空曹操宴会,操谓众宾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松江鲈鱼耳。”慈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于盘中钓一鲈鱼出。操曰:“一鱼不周同席。”慈再钓,皆长三尺余,活鲜可爱。操又谓曰:“既已得鱼,恨无蜀中生姜耳。”慈立即得姜。后操欲于座上收而杀之,慈乃走入壁中,不知所在。一次见慈于市,又欲捕之,而市人皆变形与左慈相同。后逢于阳城头,逐之,走入羊群。操乃令人告曰:“不复相杀,本试君术耳”。忽一老公羊屈前膝,人立而言曰:“就这样吗?”操之从人乃竞前捕之,而群羊皆变形同老公羊,俱曰:“就这样吗?”遂无法拘捕。后不知所终。

左慈zuǒ cí

见“铜盘钓鱼”。卢纶《寻贾尊师》:新传左慈诀,曾与右军鹅。

左慈

左慈

东晋志怪小说。葛洪撰。原载《神仙传》。《太平广记》卷十一载录。吴曾祺《旧小说》、王汝涛《太平广记选》(续)皆录入。左慈,字元放,东汉末庐江(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抱朴子·金丹篇》中称他是葛洪之祖父葛玄之师,《后汉书》有其传。本篇描述:左慈明五经,兼通星象。见汉祚将衰,天下乱起,乃叹“官高者危,财多者死”。乃学道,尤明方术,能役使鬼神,坐地不动便能摄来酒食。精思于天柱山中,得石室中“九丹金液经”,能变化万端。曹操闻而召之,他躲闭一石室中,曹便使人守视,一年不给他饭吃。后乃被放出,脸色如故。曹以他有邪门旁道,而欲杀之。他已知曹心思,即求准许自己还乡以度余年。曹诡称无此杀意,乃为之设酒。他则以道簪画酒,杯酒中断,自饮一半,另一半与曹。曹未饮,而左慈自饮杯尽,遂以杯掷屋栋,杯高悬摇动,似飞鸟俯仰之状,若欲落而不落,良久乃坠下,但他已不知去向。曹操听说他已还所居处,就派人追捕之。而左慈则变化为羊,入于群羊之中,后亦不知慈之所在。后曹又得知慈处,便派人收捕,左慈故意受捕入狱。狱吏欲拷打之,户中户外站着两个左慈,不知孰是,无法下手,后又失慈所在。左慈到荆州,以道术请刘表万余军士食一片肉脯饮三杯酒。左慈到东吴,孙策让他行于马前,欲自后刺杀之,但终追不能及之,乃止。小说写出了左慈神通广大、善于变化的高妙道术,讥刺了曹操的诡诈与凶残习性,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从小说内容看来,左慈的个性特点,是好炫耀道术,他并没有什么济世救民的灵迹。不过,他也没有以道术为患于民。曹操等霸主都想杀他,显然是因为他不想和这几个人合作或替他们帮闲的缘故。故事中虽未明显写出这一点,但从左慈所说的“官高者危”等话中亦可窥见此端。中国古代小说中有“苟全性命于乱世”的处士,这里又塑造了一个“苟全性命于乱世”的神仙。作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它构设“道簪画酒”、“慈化为羊”、“神化两慈”等奇幻情节,描写颇为生动,具有波谲云诡的韵味,读后颇觉有戏弄曹操的思想倾向。这篇故事很著名,《搜神记》卷一曾据此改写,突出左慈与曹操的矛盾斗争。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左慈掷杯戏曹操”又据此进行了生动的衍饰,使这一故事更具风彩。

☚ 刘安   葛玄 ☛

左慈

 左慈字元放,庐江人也。少有神通。尝在曹公座,公笑顾众宾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者,吴松江鲈鱼为脍。”放云:“此易得耳。”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于盘中。须臾,引一鲈鱼出。公大拊掌,会者皆惊。公曰:“一鱼不周坐客,得两为佳。”放乃复饵钓之。须臾引出,皆三尺余,生鲜可爱。公便自前脍之,周赐座席。公曰:“今既得鲈,恨无蜀中生姜耳。”放曰:“亦可得也。”公恐其近道买,因曰:“吾昔使人至蜀买锦,可敕人告吾使,使增市二端。”人去,须臾还,得生姜。又云:“于锦肆下见公使, 已敕增市二端。”后经岁余,公使还,果增二端。问之,云:“昔某月某日,见人于肆下, 以公敕敕之。”
 后公出近郊,士人从者百数。放乃赍酒一罂,脯一片,手自倾罂,行酒百官,百官莫不醉饱。公怪,使寻其故。行视沽酒家,昨悉亡其酒脯矣。
 公怒,阴欲杀放。放在公座,将收之,却入壁中,霍然不见。乃募取之。或见于市,欲捕之,而市人皆放同形,莫知谁是。后人遇放于阳城山头,因复逐之,遂走入羊群。公知不可得,乃令就羊中告之曰:“曹公不复相杀,本试君术耳。今既验,但欲与相见。”忽有一老羝,屈前两膝,人立而言曰:“遽如许。”人即云:“此羊是。”竟往赴之。而群羊数百,皆变为羝,并屈前膝,人立云:“遽如许。”于是遂莫知所取焉。

 《左慈》在《搜神记》卷一。还见于《北堂书钞》、《法苑珠林》、《太平御览》,均引自《搜神记》。由此,《左慈》定为干宝原撰。
 《左慈》叙述的是三国时代的一个传说故事。作品描写一个名叫左慈的术士,少有神通并多次以他的神术戏弄曹操,后来曹操大怒,暗中打算杀死左慈。但是左慈神通广大,善于变化,致使曹操和他的爪牙无计可施。
 据史书记载,左慈其人为东汉末方士。字元放,庐江(今属安微)人。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载,左慈为葛玄之师,“葛玄从慈受之。凡受《太清丹经》三卷,及《九鼎丹经》、《金液丹经》各一卷。”左慈的传说又见于《后汉书·左慈传》、《神仙传》。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左慈掷杯戏曹操”一段亦是由《搜神记·左慈》发展而来的。
 《左慈》中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具有积极浪漫主义倾向。浪漫主义本质上就是理想主义,左慈这个形象以及他的行为,实际上反映了人民对荒淫无道的统治者的强烈憎恶和反感,左慈及他的神术就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尽管干宝写《搜神记》的目的是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但他搜集编撰的这个民间传说本身却是人民大众心理的写照。
 《左慈》的写作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故事中的两个活生生的但又截然不同的典型人物——左慈与曹操。这两个人在作品中是对立的形象。左慈是人民群众理想愿望的代表,他机智而有神通,能运用神术当众从盘中钓出松江鲈鱼,须臾间从蜀中取回生姜,曹操的发难并没有难倒他。他用一罂酒、一片脯醉饱百官,而这些酒肉竟是来自酒肆,使得曹操大怒。曹操抓他,他“却入壁中,霍然不见”,欲捕他时,他又变人变羊,使得曹操无法施展他的淫威。左慈这个形象及他的神术的塑造与刻画,使读者颇感可爱,他的神术固然是作者奇丽的幻想,然而读者却能因他戏弄曹操、遁入壁中、变为羝使捕者莫辨而拍案叫绝。因为他的神术是广大人民寄予的一种愿望,恰恰是人民想做而不能做到的。因而左慈作为一个典型人物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必然引起读者的共鸣。
 曹操在文中是统治者的代表。他狡诈、阴险、虚伪,在作品中与左慈形成鲜明的对比,他在宴会上提出要食“松江鲈鱼”、“蜀中生姜”,这无异于唐代杨贵妃在长安要食南国的鲜荔枝。后“公出近郊,士人从者百数”。从这几段描写读者便可见当时统治者们奢侈荒淫的生活之一斑。曹操处处多疑狡诈,他让左慈去买蜀中生姜,又怕他在附近买了,便让左慈顺便通知他的使者,命他多买回两端锦。这当然难不住神法在身的左慈。曹操暗中派人抓左慈时,却抓不到他。于是派人到羊群中告诉他说:“曹公不复相杀,本试君术耳。今既验,但欲与相见。”此时,“忽有一老羝,屈前两膝,人立而言曰:‘遽如许’。”化为老羝的左慈,如此回敬捕之者,颇为幽默。他洞悉捕者之诈,所以“群羊数百,皆变为羝”,都做感恩戴德之状使捕之者“莫知所取”。这一段描述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统治者及其爪牙阴险狡诈的面目也被揭露得体无完肤。
 《三国演义》中诗赞左慈“飞步凌云遍九州,独凭遁甲自遨游。等闲施设神仙术,点悟曹瞒不转头。”赞颂左慈道术仙机,讽刺曹操奸雄权势。《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书中明显具有尊刘抑曹的倾向。一般认为,这与宋元时期民族矛盾中“人心思汉”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思想局限性有一定关系。然而从《搜神记》中曹操与左慈的形象,以及作者对两个典型人物的倾向性来看,“抑曹”倾向似由来已久。
 《左兹》这篇小说语言简朴,采用白描手法勾勒人物形象,用形象本人的语言和行为去说话,作者再用朴实简约的语言把故事贯穿起来,人物就显得栩栩如生。鲁迅先生说:“六朝人之志怪,却大抵一如今日之记新闻,在当时并非有意做小说。”(《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这也许是六朝志怪小说语言特点的成因之一吧。《搜神记》中也有一大部分只用三言两语记述的零星琐碎的“新闻”,如:卷十二,“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怪则怪矣,却难以作小说观。

左慈 - 唐诗典故 - 可可诗词网

左慈

 【出典】 晋·葛洪《神仙传》卷五《左慈》:“左慈字元放,庐江人也。明五经,兼通星气。见汉祚将衰,天下乱起,乃叹曰:‘值此衰乱,官高者危,财多者死,当世荣华不足贪也。’乃学道,尤明六甲,能役使鬼神,坐致行厨,精思于天柱山中,得石室中九丹金液经,能变化万端,不可胜记。”参见“入羊中”条。
 【释义】 左慈,字元放,东汉末方士,传说他精通役使鬼神、腾挪变幻之术。
 【例句】 新传左慈诀,曾与右军鹅。(卢纶《寻贾尊师》3163)这里说贾尊师有道术。
左慈

039 左慈

东汉末方士。字元放。庐江 (今属安徽)人。葛玄之师,曾授玄《太清丹经》3卷,《九鼎丹经》、《金液丹经》各1卷,以为丹鼎之祖。世传有神道,曾为曹操军吏,操试闭之,令断谷一月,颜色不改,气力自如。赴操宴,操欲得松江鲈鱼,即席以铜盘盛水,即钓得之,操大喜,以为上客。后在郊宴中以幻术将操府中美酒悉取以饮客,操惊为怪异,欲杀之,乃隐形遁去。至荆州,刘表亦欲杀之。旋东去见孙策,策复欲杀之。及孙权即位,素知其道术乃礼重之。又明五经,兼通星象,知房中补导之术。

☚ 张角   于吉 ☛
左慈

左慈

东汉方术家。字元放。庐江(治所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善道术,曹操收为军吏。传操尝试用之,令断谷一月,而颜色不变,气力自若。传说又能变现鲈鱼,隐身遁形,兼通房中引导之术,曹操以其有法术,欲杀之,遁人壁中,不知所在。后人逢于阳城山中,又化羊遁去。又《神仙传》载,其明五经,兼通星气。后崇道,能役使鬼神,坐致行厨,变化万端,不可胜记。曾以 《太清丹经》三卷、《九鼎丹经》一卷、《金液丹经》一卷授葛玄。东汉丹鼎派道教的道术从其一脉相传。

☚ 董扶   张裕 ☛
左慈

左慈

字元放。庐江郡(郡治今潜山县)人。东汉末年著名方土。旧方志称其在“天柱山精思学道,得石室丹经”。为曹操军吏时,常在酒宴中摄取菜肴作乐,曾当众多宾客之面,即时钓苏州松江鲈鱼,取得四川生姜,并寄语川中购缎人增加购数,灵验如神。郊行中,手持醇酒一壶,肉脯一斤,自饮自嚼,可使随行百官皆醉饱。曹操欲杀之,或入壁,或途中隐形,百捕不得。后不知所终。

☚ 大乔   王蕃 ☛

左慈生卒年无考

东汉方士,字元放,庐江(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据《后汉书·左慈传》记载,他“少有神道”,精通幻术。汉献帝建安元年(196)曹操为司空时,曾宴请宾客,左慈亦在坐。席间,“操从容顾众宾曰:‘今日高会,珍馐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耳’”,左慈“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于盘中,须臾引一鲈鱼出,皆长三尺余,生鲜可爱”,曹操亲自下厨,做成名菜鲈鱼鲙,又感叹道:“既已得鱼,恨无蜀中生姜耳”,左慈片刻便将蜀姜变出,使曹操惊异不已。后随曹操及诸大夫郊游,左慈“手自斟酌”,酒壶常满,“百官莫不醉饱”巧妙地将曹操府中酒肉易地取来饷客,待曹操发觉“欲杀之”,“慈乃却入壁中,霍然不知所在”。《后汉书》的这些记载,虽不免有某些夸饰,但仍可证明,东汉时人们已经能够表演与现代魔术中“空竿钓鱼”、“巧出奇物”、“取酒不尽”和“隐身无形”完全相同的幻术节目,反映出当时杂技艺术高超的水平和精绝的技艺,所以一直为史所称道。

左慈

字元道,东汉末庐江(安徽庐江西南)人。原始道教创始人之一,被葛洪奉为丹鼎派的开山祖。善幻术,为曹操罗致。据传,操盛宴权贵名流时,慈用铜盘贮水,于盘中钓出三尺余长松江鲈鱼甚多。为操所杀。又传被杀时变幻遁于市中。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8: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