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屈原研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屈原研究 屈原研究诗人研究著作。今人郭沫若著。本书是全面研究屈原身世、思想和作品的专著。原收入作者的《历史人物》之中,1941年7月由群益出版社于重庆出第一版,五十年代才印行单行本。本书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屈原的身世和作品。作者以史学家的眼光和学识,结合大量的材料,详细论述屈原的生平遭际和文学创作情况。作者还针对廖季平、胡适二人的“屈原否定论”,进行细致详审的剖析和有力的批判。本书考订屈原一生行事,除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以外,主要依据的材料就是屈原自己的作品,尽管有些地方的论证还不是太充分,但仍不失为研究屈原生平的较为系统而又全面的著作。作者还详细考证了屈原的作品,认定《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招魂》这二十三篇为屈原作品,但《远游》、《卜居》、《渔父》则不是屈原所作。作者还考定这二十三篇作品创作的先后顺序,认为屈原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橘颂》、《九歌》、《招魂》为第一时期所作,第二时期的作品有《悲回风》、《惜诵》、《抽思》、《思美人》、《天问》,第三时期作品为《哀郢》、《涉江》、《离骚》、《怀沙》、《惜往日》。本书第二部分论述“屈原的时代”,对当时的社会历史进行一番考证和研究,有一定史学价值。第三部分“屈原的思想”,作者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指出屈原思想是儒家思想。书末还附有“离骚今译”。本书单行本于1953年在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 ☚ 楚辞地理考 屈原与楚辞 ☛ 屈原研究 屈原研究郭沫若著,群益出版社1946年出版,后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沫若文集》十二卷中。该著由三篇有关屈原的论述和一篇《离骚》译文组成。第一篇:屈原身世及其作品;第二篇:屈原时代;第三篇:屈原思想。由于作者有广博的知识,因此,在论述时能够较全面地把握屈原及其作品。如考证屈原放逐年代当在襄王七、八年间,而不是怀王时;考定《离骚》是屈原晚年时的作品,又解女媭为屈原的侍女,婵媛为其名,等等,都有令人信服之处。对屈原在诗歌领域的革新以及屈原思想的进步意义,作者也都予以充分肯定。全书既有考释,又有议论;考释能够做到详明,议论能够做到有理,确是一部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著作。 ☚ 楚辞概论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 屈原研究 屈原研究❶楚辞研究专著。近代梁启超著。此文约一万三千余字,原于民国十一年三月为东南大学文哲学会讲演稿,全文分七节。首节考证屈原历史与游踪,次论产生《楚辞》之文化背景,次论屈原思想和感情,次论屈原与恶社会抗争;次论屈原对国家、民众的同情与热爱,次论屈原的生死观与沉湘自杀的意义,终节评述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梁氏突破自王逸以来历代注家的传统研究模式,以西方哲人的观点研究屈原、欣赏屈原作品,为近、现代《楚辞》研究之先导。唯其好以个人社会经验推测屈原,好以个人内心体验推断屈原思想感情,不免失之主观臆断。此文最初载于《晨报副刊》与《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后收入《饮冰室文集》第三十九卷。 ☚ 屈原评传 屈原赋注 ☛ 屈原研究清末民初梁启超(1873—1929)撰。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有《饮冰室合集》已著录。在楚辞研究方面,他首先运用进步的资产阶级文艺观点对屈原及其作品进行研究,把楚辞作为形象反映生活的纯文学作品,在当时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是书为梁启超在东南大学文哲学会讲学时的讲稿。全书共七节。第一节略考屈原的历史及其游踪。第二节论楚辞产生的背景,略论战国时期楚国华夏文化的组成及楚文化的特点,南北文化的融合,这些是产生楚辞的渊源。第三节分析屈原的思想感情,指出高尚理想与热烈情感之间的矛盾。第四节叙述屈原的政治斗争情况。第五节专论屈原的同情心。第六节讲对同情心刺激最烈者莫如祖国,故屈原终不忍去国,终至自杀。第七节论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评价甚高。有《饮冰室合集》本载第三十九卷,第十四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