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尚论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尚论篇

又称《尚论张仲景伤寒论》、《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伤寒类著作。清喻昌(约1585—1664)撰。八卷。昌字嘉言,别号西昌老人,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年青时以贡生被选入京,后隐居,研读医书。游于南昌、靖安、常熟等地,医名颇盛。学识渊博,学术上推崇《伤寒论》,擅治内科杂病,强调辨证论治,重视病案书写。另撰有《医门法律》、《寓意草》等。是书分前后两篇,前篇初刻于顺治五年(1648),原为八卷,乾隆二十八年(1763)江西黎川陈氏重刻并为四卷,且别刻喻昌《尚论后篇》四卷,与前合为八卷。全书约七万字。前四卷论述伤寒六经证治大法。卷前首论仲景伤寒大意,倡言“三纲鼎立”之说。次辨王叔和、成无己编次校注之失,再论春温等证。卷一列“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三篇,论述太阳病;卷二以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三篇类分阳明篇;卷三主论少阳病;卷四立太阴、少阴、厥阴三篇分述三阴病。将合病、并病、坏病等附于三阳经末,以过经不解、差后劳复、阴阳易等附于三阴经后。后篇四卷文前两卷论述温病,后两卷论《伤寒论》诸方。是书主要参考《伤寒论条辨》,但编次有异,内容有所补正,观点有所发挥。喻氏以冬伤于寒、春伤于湿、夏秋伤于暑热为四季主病大纲;四序之中,又以冬月伤寒为大纲;伤寒六经则以太阳为纲;太阳经又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纲,称之“三纲鼎立”。论六经病,均于每经之前述其证治大意。以下则以法为目,分列条文,加以注释。在病因上明确把伤寒与温病相区别,并将混入伤寒中之温热条文逐一捡出,另立专篇论述。全书提纲挈领,条理清楚,较之方有执所论更进一步,对后世治伤寒者影响很大,为研究《伤寒论》重要著作之一,对临床颇有裨益。但其对王叔和、成无己等的批评及所倡“三纲鼎立”之说,也曾引起异议。其学术思想上反映出一定泥古倾向。有康熙间原刻本,光绪二十六年(1900)校经山房本,一九五七年商务印书馆铅印等多种刊本。俞长荣《喻嘉言的学术成就》(《中医杂志》,1963.8.307),廖家兴《喻嘉言学术思想探讨》(《江西中医药》,1981.3.38)可供参考。

尚论篇

书名。原名《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文繁难举,省称《尚论篇》。8卷。清·喻昌撰1648年。本书主要参考《伤寒论条辨》,但编次有所不同,内容有所补正。喻氏认为四时外感以冬月伤寒为大纲; 伤寒六经之中,以太阳为大纲; 太阳经中,又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大纲。其余《伤寒论》原文,则六经各自为篇。将合病、并病、坏病、痰病四类,附于三阳经末; 将过经不解、差后劳复、阴阳易等,附于三阴经末。全书提纲挈领,条理比较清楚。本书于1763年江西黎川陈氏重刊时并为四卷,而别刻喻昌《尚论后篇》四卷,论述温证、伤寒、真中风、小儿诸症以及太阳阳明方、阳明少阳方、三阴及各证方等,与《尚论篇》合为8卷。现存多种刊本。

尚论篇

《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的简称。明·喻昌(嘉言)著。本书四卷,合《尚论后篇》共八卷。在方氏《伤寒论条辨》的基础上加以发挥,颇有条理。《尚论后篇》内容包括温病、合论、真中、小儿、会讲、问答、六经诸方。其看法大抵遵循着方氏(有执),但有所发挥,对后世影响反较方氏为大。

尚论篇

八卷。清喻昌 (1585—1664)撰。此书又名《尚论张仲景伤寒论》、《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喻昌字嘉言,别号西昌老人。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喻氏中年读书,以治举子业,崇祯年间,以贡生被选入京,但无所成就。后清兵入关,于是转而隐于禅,后又出禅攻医,研读医书,习内养法,善奕,兼好医学,游于南昌、靖安、常熟等地,医名卓著,冠绝一时,与张路玉、吴谦并称为清初三大家。由于医道精湛,所至活人,治病尤其同情穷人,其事迹流传颇多。著有《医门法律》、《寓意草》等。喻氏在学术上首先倡导伤寒三纲学说,主张错简重订。喻氏是研究《伤寒论》的著名医家之一,其研究 《伤寒论》的学术观点宗方有执,但较方氏更有发展。喻氏以 “法”作为划分《伤寒论》条文的重要标准之一。所倡导的三纲学说颇有一定学术价值,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其论述温病,强调存阴,对温病学的发展,亦起到促进作用。其次提出秋燥论。其对燥之论述,从其邪气生成、邪病性质、致病特点等一一加以论述,创制清燥救肺汤,这一治疗原则和创立方剂,影响十分久远,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再次提出大气论,辨析胸中阳气的主要作用,用药长于辛温通阳。最后对医案学的发展亦有重要的贡献。强调辨证施治,注重科学,医疗作风严谨。喻氏的临床经验亦十分丰富,治痢用活人败麦散以逆流挽舟,治关格用进退黄连汤升降阴阳等,深受后人崇拜,名噪一时。此书分前后二篇,前篇初刻于顺治五年(1648),本为八卷,乾隆二十八年 (1763)江西黎川陈氏重刻时,将八卷合并为四卷,又刻喻昌《尚论后篇》四卷,与前共为八卷。全书约七万余字。简称为 《尚论篇》。前四卷主要论述伤寒六经证治大法。卷一包括三篇,为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论述太阳病;卷二为阳明篇,包括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三篇;卷三论述少阳病;卷四论述三阴病,包括立太阴、少阴、厥阴三篇;三阳经末附合病、坏病、并病,三阴经末附过经不解、差后劳复、阴阳易等内容。卷首论“尚论张仲景伤寒论大意”,次为 “尚论王叔和编次之失”,再次为“辨林亿、成无己校注之失”等。喻氏认为仲景原书“甚平易明白,本无深僻,但至王叔和杂以己意,遂使客反胜主”。其后,林亿、成无己校正、诠注都过于尊信王叔和的编次,将 “平脉法”二卷之序例置于开篇,实际违背了仲景原意。同时,喻氏认为林亿、成无己注释的错误 “十居六、七”(喻昌 《尚论篇》卷首有 “驳林、成之失”。语)后四卷中前两卷论述温病,后两卷论《伤寒论》诸方。喻氏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观点宗方有执,编撰本书亦参考方氏《伤寒论条辨》,但编次与方氏不同,内容有所补正,观点有所发展。对《伤寒论》强调错简重订,其划分调整的方法,与方氏大体相同,尤其在太阳篇中,与方氏的分类完全一样。喻氏以冬伤于寒、春伤于湿、夏秋伤于暑热为四季主病大纲,四季之中,又以冬月伤寒为大纲,伤寒六经则以太阳为纲,太阳经又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纲,称之“三纲鼎立”。在具体归纳条文时,喻氏十分重视“法”的问题,并以此作为划分《伤寒论》条文的重要标准之一。喻氏论六经病时,均于每经之前述其证治大意。同时又以为目,分列条文,加以注释。在病因上,明确地把伤寒与温病区别开来,并将混入伤寒之中的温热条逐一拣出,另立专篇论述。其论述温病,强调存阴,对温病学的发展亦起到了促进作用。全书论述详明,纲目清晰,对后世论治伤寒者颇有影响,对学习和研究《伤寒论》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后人对其批评林亿、成无己及其三纲学说亦有异议,其学术上有一定的泥古倾向。《四库全书总目》为此评称:“夫儒者著书尚相祖述,医家融会旧论,何可遽非?况起龙所评方氏则有言皆是,喻氏则落笔即非,亦未免先存成见,有意吹毛,殆门户之见,别有所取,未可据为定论。”评论比较公允。有康熙间原刻本、光绪二十六年(1900)校经山房本、1957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四库全书》本。

尚论篇shànglùnpiān

医书。又名《尚论张仲景伤寒论》。8 卷。清·喻昌撰。初刊于1648 年。此书主要参考《伤寒论条辨》, 但编次有所不同, 内容有所补正。喻氏在伤寒六经中, 以太阳为大纲; 太阳经中又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大纲。全书提纲挈领, 条理比较清楚。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