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尚书大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尚书大传》训诂书。5卷。汉伏胜著。一说伏胜即《史记》所称的伏生。本书于经文之外掇合遗文,推衍旁义,可能为古之纬书。史书记《尚书》类训诂书时,不从其类。有清纪昀家藏本。 尚书大传❶ 三卷《补遗》一卷。汉伏胜撰,郑玄注,清孙之騄辑。伏生字子贱,济南(今属山东省)人,生卒年不详。伏生秦时曾任博士,秦始皇焚书时,伏生将《尚书》一部藏于屋壁之中。汉朝建立后,伏生求遗书,仅得二十九篇。汉文帝时,伏生年已九十余,文帝派太常使掌故晁错前往山东从伏生习《尚书》,即《今文尚书》,立于学官。孙之騄,未详生卒年,字晴川,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学者。雍正年间官庆元教谕。孙氏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有《晴川八识》、《别本尚书大传》等多种著作传世。汉伏胜《尚书大传》、《隋志》称有三卷,至唐而佚。清人辑本,以孙氏为最早,其后卢文弨等人亦有辑本,虽渐趋完备,然皆在孙氏辑本的基础上进行的。孙氏所辑,因未见旧本,故仅从群书之中抄录荟萃而成,且根据《隋志》,亦分为三卷。其中虽偶有误失,但它是《尚书大传》最早的辑刊本,其价值和影响在有清一代也是很大的。有孙晴川八种本存世。 尚书大传四卷。《补遗》一卷。旧题汉伏胜(生卒年不详)撰。胜字子贱,古书多称之为伏生。西汉著名经学大师。秦时博士。始皇焚书,伏生将《尚书》藏于壁中,汉兴,取消禁书令,伏生搜寻所藏,失数十篇,余二十九篇。伏生以之讲学于齐鲁之间,门徒以隶书记录,世称伏生所传为今文《尚书》,事详《史记·儒林传》、《经典释文·叙录》。据《玉海》载《中兴馆阁书目》引郑玄《尚书大传》序称:“伏生为秦博士,至孝文时年且百岁,张生、欧阳生从其学而受之。音声犹有讹误,先后犹有舛差,重以篆隶之殊,不能无失。生终后,数子各论所闻,以己意弥缝其阙,别作章句,又特撰大义,因经属指,名之曰传。”是此书乃伏生门徒据其遗说编纂撰写而成,非伏生自撰。此书内容有说解《尚书》者,亦有与《尚书》内容无关者,体例类似《韩诗外传》、《春秋繁露》,与经文在离合之间。书中保存大量古训旧典,于《尚书》研究、古史研究、古汉语研究、古哲学研究等,均有一定价值。书中《洪范五行传》一篇首尾完备,汉代纬候之说,滥觞于此,影响后世极为深远。此书原本久佚,清初传本有扬州四卷本、杭州三卷本,二本各附《补遗》一卷,扬州本兼有郑玄注,库书系据扬州本缮录。最早注解此书者为东汉郑玄、清人卢文弨撰《考异》一卷、《续补遗》一卷,陈寿祺撰《存录》一卷、《辨讹》一卷,王闿运撰《尚书大传补注》七卷,于此书均有所考证、补苴。此书现存版本有清惠氏红豆斋抄本,雅雨堂刊本,《汉魏丛书》本,陈寿祺校注本、嘉庆五年(1800)爱日草庐刊本、道光十年(1830)广州刊本、崇文局本,光绪间刊三十三种丛书零本,民国十六年(1927)涵芬楼影印《四部丛刊》本等等。 尚书大传 尚书大传解说《尚书》的书。清《四库全书》尚书类附录载《尚书大传》4卷,补遗1卷。《简目》云:“旧本题汉伏胜撰,郑玄注。据玄序文,乃胜之遗说,而张生、欧阳生等录之也。其文或说《尚书》,或不说《尚书》,大抵如《易乾凿度》、《春秋繁露》,与经义在离合之间,而古训旧典,往往而在。所谓六艺之支流也。”晚清皮锡瑞有《尚书大传疏证》7卷。 ☚ 尚书 尚书正义 ☛ 尚书大传书名。《尚书》的最早传文,即《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书》类著录的《传》41篇。旧题西汉伏胜撰,可能系其弟子张生、欧阳生所记师传的《今文尚书》29篇以外的零星章句。宋代已残缺不全,唯《洪范王行传》一篇首尾完整。清孙之禄、孔广森、卢见曾各有辑本。清陈寿祺重辑为5卷,有《四部丛刊本》。清皮锡瑞撰有《尚书大传疏证》7卷。《尚书大传》内容或说《尚书》,或不说《尚书》,与经义在离合之间,然而保存了有关《尚书》的古训旧典。 尚书大传解释《尚书》的书。旧题为汉伏生撰,或谓伏生弟子张生、欧阳生或更后者杂录所闻而成。本书于经文之外,多搜采遗文,且推衍旁义,保存了不少古训旧典,有一定价值。原书久已残缺,今本除《洪范五行传》首尾完备外,其余各卷仅存佚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