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少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少府shào fǔ县尉的别称。白居易《戏题新栽蔷薇时尉盩厔》: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 少府 少府官名。秦汉置。掌山海池泽税收,以供皇室之用。并掌皇帝的秘书、膳食及官府手工业等。为九卿之一。东汉少府权限缩小,仅掌管皇帝的服御之物和宝货珍膳等。魏晋以后沿置。北魏改少府为太府卿。隋炀帝时始分太府寺置少府监,领尚方,织染等署,仍负责手工业制造,但已不为九卿。 ☚ 大司农 太府卿 ☛ 少府(1)唐代对县尉的俗称。如李白诗有《酬谈少府》。(2)官名或官署名,参见“少府监”。 少府县尉的别称。县令称明府,县尉职位低于县令,故称少府。王勃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 少府 少府战国强弩名。 《战国策·韩》一:“天下之强弓硬弩,皆自韩出,谿子、少府、时力、距来,皆射六百步之外。” ☚ 大曲 凤凰弓 ☛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四肢部 > 經穴 > 少府 少府 shàofǔ 手少陰心經穴。在手掌第四、五掌骨之間,屈指握拳時,當小指尖處。少,指手少陰;府,聚也。因其爲手少陰之榮,屬火,爲本經氣血匯聚之處,故名。主治心痛,驚悸,掌中熱,小指不用。始載於晉代典籍,沿稱至今。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少府者,火也。在小指本節後陷者中,直勞宫,手少陰脈之所溜也,爲榮。刺入三分,灸三壯。”《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少府主治久咳瘧,肘腋拘急痛引胸,兼治婦人挺痛癢,男子遺尿偏墜疼。” 县尉【同义】总目录 少公少府仙尉县尉梅尉 少府 少府县尉的别称。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唐人则以明府称县令……既称令为明府,尉遂曰少府。” ☚ 少公 仙尉 ☛ 少府官名。秦汉“九卿”之一。《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有六丞。”少府掌管事务的范围很广,但其收入均为皇帝的私财,即为皇帝的私府。西汉时诸侯王也没有私府,郡守亦没有少府。东汉时仍为“九卿”之一,《后汉书·百官志》“少府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性质与西汉相似。魏晋以后沿置。此朝有“太府”而无“少府”。隋有“少府监”,领尚方、织染等署。元代废。明初以其所掌并入“工部”,清代划归“内务府”。 少府经穴名。代号HT8。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阴心经。荥(火)穴。位于手掌第四、五掌骨之间,平劳宫穴。布有来自尺神经的第四指掌侧总神经和指掌侧总动、静脉。主治胸痛,心悸,小指拘挛,掌中热,皮肤瘙痒,小便不利,遗尿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少府 少府官名。秦代置,九卿之一,掌皇室供养。《史记·秦始皇本纪》: “少府章邯曰: ‘盗已至,众疆,今发近县不及矣。’”集解: “少府秦官。” 应劭曰: “掌山泽陂地之税,名曰禁钱,以给私养,自别为藏。少者,小也,故称少府。”《汉书·百官公卿表》: “少府: 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 ☚ 少卿 少监 ☛ 少府 少府官署名。亦作官称。始设于战国,为掌管官手工业与皇家财政的中央行政管理机关。秦沿置,“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 《汉书·百官公卿表》)。秦二世时,章邯曾任此职。汉因之,除职掌皇室财政之外,还兼管皇帝的秘书、膳食等事务。少府职司范围较广,属官甚多。其中有为皇帝符节或司笔札文书的符节令、尚书、中书谒者等;有掌管手工业或工程事务的考工室、尚方、东西织室、左右司空之类机构; 还有专司皇帝饮膳、医疗和苑囿的太官、汤官、太医、鉤盾以及管理宫廷杂事的黄门、宦者等。东汉时,少府的职能和机构多有变化。光武帝将少府收取山泽陂池之税的权限转移到大司农,省减了与此有关的一些属官。原来职属少府的尚书和宦者亦因其权力扩大而变为仅与少府保持一点隶属关系的文属。东汉少府属官仅设太医、太官、守宫、上林苑4令丞。少府变成仅经管皇帝服御诸物和宝货珍膳的一种机构。魏晋南北朝少府的地位逐渐下降。北齐时改为太府寺,权任渐轻。隋炀帝时又自太府分出少府监,掌百工技巧之事,总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治五署。已降为承工部之政令办理具体事务的办事机关。至明裁撤,其职掌移归工部。此外,两汉时皇后及太后的属官,也有以少府为名的,如皇后有中少府,帝母有长乐少府,帝祖母有长信少府。又秦汉时郡中亦设小府或少府之官。这些都与中央的少府有所不同。 ☚ 廷尉 治粟内史 ☛ 少府Shaofu系手少阴心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取此穴时仰掌屈指,于无名指与小指之间4、5掌骨间取之。施针时直刺0.4~0.6寸。主要治疗心悸、胸痛、手小指拘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等。 少府古代官名,始于战国,秦汉因之。掌山海池泽的税收及皇室器用的制造。专职属官甚多。掌兵符竹节的符节令,掌兵器制造的若卢令,掌器械制造的考工室令及掌弓弩制造的左弋令等,均属少府。隋设少府监,下辖左、右尚等8署。其中弓弩、铠甲两署,分造兵器及甲胄。 少府shào fǔ古代官名。县尉的别称。《苏沈良方·乌荆丸》:“少府郭监丞,少病风,搴搐,颐颔宽不收。” 少府shàofǔ经穴名。代号HT8。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阴心经。荥穴。位于手掌第四、第五掌骨间, 握拳时当小指尖处。主治胸痛, 心绞痛, 心悸, 心律不齐, 小指拘挛。直刺0. 3 ~0. 5 寸, 灸3 ~5 分钟。 少府 少府官名。战国时始置。秦、汉因之,为九卿之一。掌宫廷或皇室财政,兼管宫廷事务。以供君主私眷,故名少府。属官颇多,设尚书、东园匠等十六令,丞,胞人、都水、均官三长丞,上林中十池监及中书谒者等八官令、丞。还有诸仆射、署长、中黄门等都是少府属官。少府所管事务至为广泛,其收入均为皇帝之私财,专供皇帝享用。魏晋以后沿置,职掌与前代已有不同,宫廷事务统于殿中监,少府专管工艺制造及钱币诸事。此朝有太府而无少府。隋置少府监。唐宋时少府仅掌百工技巧之政令。元代废。明初将其职掌并入工部。清代又划归内务府,故一般以少府为内务府大臣的别称。 ☚ 木工令 考工 ☛ 少府 少府H8Shaofu手少阴心经穴。首见《甲乙经》。本经荥穴。 少府 一般直刺0.3~0.5寸。针感为局部胀痛或朝指端方向传导。艾炷灸3~5壮;艾卷灸5~10分钟。 本穴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主治心胸、前阴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心痛,心悸,胸痛,烦闷少气,目黄,口渴,咽干,小便不利,阴暴痛,阴痒,阴挺,遗尿,肘腋挛急,手指屈曲难伸,掌中热等。现义多用以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心律不齐,精神分裂症,癔病,尿道炎等。 ☚ 神门 少冲 ☛ 少府 少府中国历代政府为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的职能机构。始设于战国,秦汉沿置。其职掌主要分两方面: 其一负责征课山海池泽之税和收藏地方贡献,以备宫廷之用; 其二负责宫廷所有衣食起居、游猎玩好等需要的供给和服务。少府机构庞大,属官众多,超过掌理国家财政事务的机构和人员们实际需要。这充分反映出封建皇帝至尊至贵、高居国家之上的特征。魏晋时期,少府职掌一分为二,宫廷内务由殿中监掌理,而少府专管工艺制造、采办及钱币事务。隋唐又将殿中监职掌分为两省,一为殿中,一为内侍,少府仅负责百工技巧,其服务对象也不仅专为宫廷。宋少府下设文思院、绫锦院、染院、裁造院、文绣院等五院及一后苑造作所,负责造办“天子器玩、后妃服饰、雕文错彩”及“神衣旌节、祭玉法物、牌印朱记”等,“诸州铸钱”亦属少府。明朝废少府,其职掌由宦官主持的二十四衙门分领,机构人员及其事务更其庞杂。 ☚ 太府 大司农 ☛ 少府shào fǔ1、官署名,战国时韩魏等国置,掌工官器械制造。《史记·苏秦列传》:"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谿子、少府时力、距耒者,皆射六百步之外。"注:"《集解》:韩有谿子弩,又有少府所造二种之弩。时力者,谓作之得时,力倍于常,故名时力也。" 2、官署名,也是官名。秦汉皆置,王莽时改称共工。西汉时掌山海池泽之税,东汉时掌衣服宝货珍膳等。《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有六丞。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太官、汤官、导官、乐府、若卢、考工室、左弋、居室、甘泉居室、左右司空、东织、西织、东园匠十六官令丞,又胞人、都水、均官三长丞,又上林中十池监,又中书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者八官令丞。诸仆射、署长、中黄门皆属焉。"《后汉书·百官志》:"少府,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丞一人,比千石。"属官有:太医令丞、太官令丞、守宫令丞、上林苑令丞、侍中、中常侍、黄门侍郎、小黄门、黄门令、黄门署长、中黄门冗从仆射、中黄门、掖庭令、永巷令丞、御府令丞、祠祀令丞、钩盾令丞、中藏府令丞、内者令丞、尚方令丞、尚书令、尚书仆射、符节令、兰台令史等。 3、帝祖母属官。掌奉宣帝祖母命,关通宗亲谒见,帝祖母出则从。《后汉书·百官四·大长秋》:"其中长信、长乐宫者,置少府一人,职如长秋,及余吏皆以宫名为号,员数秩次如中宫。本注曰:帝祖母称长信宫,故有长信少府、长乐少府,位在长秋上,及职吏皆宦者。" 4、将作少府的简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将作少府,秦官,掌治宫室,有两丞,左右中候。景帝中六年更名将作大匠。属官有石库、东园主章、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又主章长丞。"章、大木、大材。 5、汉朝郡府掌财物的机构。《汉书·文翁传》:"減省少府用度。"注:"师古曰:少府,郡掌财物之府,以供太守者也。" 6、州牧府的别称。十六国前凉的政权机构,置长史、司马等官。 7、少府下大夫的简称。北周有"少府下大夫",时人也省称"少府"。 8、县尉的俗称。唐朝称县令为明府,因县尉的职位低于县令,故称县尉为明府。后人也沿其称。 9、典史的别称。明朝清朝县典史别称少府。 10、内务府大臣别称。因为清朝内务府掌宫廷各种服务性事项,类似秦汉少府,故以少府作其别称。 少府❶战国时韩、赵等国负责营造的机构,又称小府。 少府官名。始于战国。秦、西汉沿置,为九卿之一。掌皇帝的私人财政、山海池泽市井租税收入、皇室手工业制造和宫廷杂务。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太官、汤官、导官、乐府、若庐、考工室、左弋、居室、甘泉居室、左右司空、东织、西织、东园匠十二官令丞,其机构之庞大,在诸卿中占第一位。西汉初期,诸侯王国得自置少府,景帝中元五年(前145)省。又郡守亦设置少府。东汉时仍置,因皇帝私人财政与国家财政合并,同属大司农,少府改掌宫中御衣、宝货、珍膳等。魏晋以后沿置。元废。又,唐代称县尉为少府,后世沿称。 少府官名,也是机构名。战国时韩始设,秦汉沿置,王莽时更名共工,东汉复旧。秦与西汉少府职掌皇室的财政,据应劭《汉官仪》说:“掌山泽陂池之税,名曰禁钱,以给私养,自为别藏。少者小也,故称少府。”少府因其接近皇帝,地位重要,属官颇多。《汉书·百官公卿表》记“少府有六丞。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汤官、导官、乐府、若庐、考功室、左弋、居室、甘泉居室、左右司空、东织、西织、东园匠十六官令丞,又胞人、都水、均官三长丞,又上林中十池监、又中书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者八官令丞。诸仆射、署长、中黄门皆属焉。”东汉时少府的属官和职任起了很大的变化。首先,西汉少府属官中的尚书,至东汉发展为尚书台,有尚书令、尚书仆射与六尚书,魏晋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央政府的主要行政部门,取代了九卿的地位。其他一些助理国政事务的官吏,数量增多了,地位也提高了,它们只是文属少府,也就是名义上隶属于少府。这些属官有:侍中、给事黄门侍郎,魏晋以后成为门下省的主要官员;符节令及其所属,东汉就有符节台之称,魏晋以后正式独立为符节台。又东汉时御史大夫转为司空,御史中丞领侍御史入侍兰台,又有兰台令史、名义上也归属少府。魏晋以后又从少府分出,独立成御史台。其次,东汉少府在财政职能方面变化最大。盐铁官在武帝时已转属大司农,西汉少府所属的农官,后来大概也一并转属大司农或郡国了。东汉光武帝又把原来皇帝所属的土地转归大司农,皇室的供养也取自大司农。国家财政和皇室财政相分开这一情况,在东汉已不复存在,故东汉少府的财政事务只有支出一个方面了。第三,东汉少府取销了宦者令,但宦者的官却更多了,有中常侍、小黄门、黄门令、黄门署长、画室署长、玉堂署长、中黄门冗从仆射、中黄门。它们都是由西汉黄门、宦者二署发展出来的。只有掌管皇帝供养以及有关宫廷事务的属官,如太官、太医、掖廷、永巷、御府、钩盾、内者,尚方等基本照旧,但也有所调整。其中掖廷、永巷、御府、钩盾诸令均明确由宦者担任。东汉新设的有守宫、上令苑、祀祠诸令。所以,如果撤开那些名义上隶属于少府的属宫不论,东汉时少府的职任,正如《后汉书·百官志》所说:“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魏晋以后置殿中监,与少府平列,凡宫廷事务均以殿中监掌管,少府专掌工艺制造及钱币之事。于是东汉少府之职又分而为二。晋少府统材官校尉、中左右三尚方、中黄左右藏、左校、甄官、平准、奚官等令,左校坊、邺中黄左右藏、油官等丞。汉代尚书令仆、侍中、常侍、黄门、御史中丞以下均文属少府,魏晋以后遂不再隶属。东晋哀帝末少府省并丹阳尹,南朝宋孝武帝复置,领左右尚方、御府、东冶、南冶、平准诸令及丞。其时各地特产,少府可以封固,专供皇室。宋末以来,有吏能的官,多改任少府。《南齐书·沈宪传》说:“昇明二年(公元478年),迁少府卿,少府管掌市易,与民交关,有吏能者,皆更此职。”梁天监七年(公元508年)置十二卿,改少府为少府卿,属于夏卿,位视尚书左右丞。所属有材官将军、左中右尚方、甄官、平水署、南塘邸税库、东西冶、中黄、细作、炭库、纸官、柒署等令丞。陈制同梁,北魏初亦置少府卿,太和末改少府为太府,北齐因之置太府寺,少府遂废。隋以后为少府监,见该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