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小肠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小肠病0440疝气。官话。福建南平〖 〗。

小肠病

病证名。六腑病候之一。小肠受盛胃中水谷,主转输清浊,与心相为表里,其病有寒热虚实之分,多由客寒蕴热、气滞郁结或气虚不禁所致。临床表现多见二便失常,并可兼见心经症状。《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 “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 “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太平圣惠方》卷四:“若虚则生寒,寒则肠中痛,惊跳,乍来乍去,小便数,此则小肠虚冷之候也。”又“小肠实则生热,热则心下急痹,口张,舌上生疮,身热来去,汗出,心烦身重,小腹胀急,小便赤涩不利,则为小肠实热之候也。”《杂病源流犀烛·小肠病源流》:“小肠气,小肠经病也,小腹引睾丸,连腰脊而痛。”“小肠痈,小肠火热病也,……其症发热恶寒,脉芤而数,肤皮错纵,腹急渐肿,按之内痛,大便重坠,小便涩滞若淋。”治宜通利小肠、清心泻火等法。参见各有关条目。

小肠病

六腑病候之一。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泛指小肠的病变。虚寒者,症见小腹隐痛,肠鸣,大便溏泻,小便频数不爽等。实热者症见心烦,口疮,小便赤涩,腹部发胀等。

小肠病xiǎochángbìng

六腑病候之一。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泛指小肠的病变。可因饮食不节, 损伤脾胃, 下传小肠, 或心火下移等, 致小肠功能失常, 影响其转输清浊的功能。可分为虚寒、实热二证。虚寒者, 症见少腹隐痛、肠鸣、大便溏泄、小便频数不爽等。实热者, 症见心烦口疮、小便赤涩、脐腹作胀等。治疗大法, 虚者宜温补, 实者宜清利。

小肠病

小肠病

本病系由三根平衡失调而引起的以脐周疼痛、泄泻或便秘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小肠为消化系统重要腑器之一,据于希拉之位,亦是病变希拉窜行之道。因此,小肠患病,多由血及希拉引起,亦有胃病之邪下降或大肠病邪上冲而为病者。本病主要由于希拉偏盛,客于小肠,并与巴达干、赫依相搏,导致小肠功能紊乱所致。凡过用生冷及腐败变质食物以及油腻而锐、热性不易消化之品,或暴饮暴食,感受寒冷或潮湿等,均为诱发本病之因素。临床上根据本病之变化,可分为热症及寒症两种。
热症表现口干舌燥,口渴喜饮,腹内绞痛,泄泻赤黄色或黄色恶臭便,或大便燥结不通,脉象细而数,尿黄而气味、蒸气均甚等症状。治宜以清热凉肠为原则。药物宜以熊胆七味散、止泻子四味汤为主剂服用。亦可投白狮十五味散。若合并粘虫则上述病势加重,出现腹部刺痛剧烈、高热、恶寒等症状。治宜以灵凤十三味丸或七雄丸与主剂交替服用。此对肠热症均有良效。如大便燥结不通,则宜投大黄三味汤或大黄十五味散与主剂交替服用。寒症表现腹胀而痛,矢气不通,泄泻水样便或未消化之物,脉象沉而弱,尿灰白等症状。治宜以祛寒、助火、益肠为原则。药物宜以石榴五味散、健胃诃子十味散与主剂交替服用,或可投六味安消散加黑冰片内服。

☚ 呕吐病   肠扭转 ☛

小肠病xiǎo cháng bìng

small intestinal diseas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