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小气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小气候xiǎoqìhòu

❶ 〈名〉由于特殊原因形成的与较大范围的气候不同的特殊气候:城市小气候︱山区小气候。
【反义】大气候。
❷ 〈名〉比喻具体地区的特殊的社会氛围:提高成绩也需要学校良好的小气候。
【反义】大气候。

小气候xiǎoqìhòu

〈名〉 小范围的气候特点。比喻某一具体地区或单位内政治、经济、人文等的环境和形势。

小气候xiǎoqìhòu

〈名〉小范围的气候特点。比喻某一具体地区和单位内的条件和环境。
 ◇ 创造有利外商投资的“小气候”,使一度陷于困境的福建月立电视机有限公司恢复了生机。(经济参考.1987.1.10)
 ◇ 这项“民心工程”改变了布尔津的小气候。(人民日报.2000.9.1)

小气候xiǎoqìhòu

比喻在一个小范围内的与周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氛围不协调的特殊环境和条件。刘静《父母爱情》:“那个时候,社会上的大气候是无产阶级对资产实行强制性改造甚至专政,而在我们家的~里,情形恰恰相反,资产阶级猖狂得不成体统。”|刘醒龙《分享艰难》:“杨校长说,人家不像我们这些穷教师,去年家里就装了空调,改造了自己的~,你还当是大环境啦!”

小气候xiaoqihou

<新>指局部地区的天气状况;比喻某一具体单位或区域内的社会环境:植树造林可以改善一个地区的~|这个单位的~不错,人人都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小气候xiǎoqìhòu

原指在一个大范围气候区域中,由于局部地形、植被、土壤、建筑群等条件的特殊性形成的小范围特殊气候。例如:“提高土壤和空气中的温度与湿度,以改善田间小气候状态。”(《人民日报》1962.4.5)
新又喻指某一小范围内各方面的条件和环境。例如:“只有在我们周围都形成一个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小气候’,并且在各地普遍推广开来,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才有可靠的保证。”(《经济日报》1986.5.22)“一件事情特别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要办成,有大环境不算,艰难困苦不算,不可或缺的就是这种种‘小气候’。”(《昆仑》1989.3.46页)

小气候xiǎoqìhòu

〈名〉小范围的特殊气候。比喻某一具体地区和单位内的条件和环境。

小气候xiǎo qì hòu

在一个大范围的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地区地形、植被、建筑群落等特殊性而形成的小范围的特殊气候。1935年《科学》第十九卷第三期:“所谓一般的近地面之小气候,乃指平坦之地面而言。”

小气候

小气候xiǎoqìhòu

比喻在一个大的政治、经济环境和条件下由具体地区或具体单位的特殊性形成的环境和条件等。与“大气候”相对。
 ❍ 新校区的~健康向上、朝气蓬勃,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 小品   小青年 ☛

小气候xiaoqihoumicroclimate

在局部地区因下垫面影响而形成的贴地气层和土壤上层的气候, 又称近地层气候。这种小气候特点的表现即为小气候现象, 而研究小气候现象的学科即为小气候学。
简史
对小气候现象的了解, 是从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中国早在一千四百年前《齐民要术》一书中, 就记载了熏烟防霜。后来又采用建造风障、阳畦、防护林、灌溉等方法防止不利的小气候影响。在发明近代气象仪器之后, 许多国家还对雪被小气候、防护林小气候、城市小气候、地形小气候等进行了研究。但小气候学作为一门科学是1927年由德国R. 盖格提出的。中国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曾先后组织多次规模较大的野外小气候考察, 如: 1956年的黄土高原小气候考察, 1958~1959年的长江三峡小气候考察,1975~1976年的青藏铁路沿线气象考察和1979年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热源考察等; 并在地形小气候、城市小气候、农田小气候以及各种人工措施的小气候效应等方面做过较多的工作。
小气候现象
主要表现为一些气象要素、天气现象(如辐射、温度、湿度、风、降水以及雾、霜的分布等)的局地差异上, 但不影响整个天气过程。
物理基础 地表和近地气层间的辐射、热量、动量和水汽交换是形成小气候的物理基础。辐射条件的差异在起伏地形中表现突出, 山的阳坡 (北半球为南坡) 比阴坡(北半球为北坡)获得的辐射量明显较多。地表的反射特性对吸收太阳辐射有影响, 不同下垫面吸收的辐射热量不同, 热量交换的方式也不同, 地表的干湿状况直接影响热量消耗的方式, 湿润地段以蒸散为主, 干燥地段则以乱流热交换为主。地表粗糙度和大气稳定度对乱流运动的产生和消长起着重要作用。乱流交换是近地层中,各种物理属性 (包括CO2和各种污染气体、农药、花粉等) 输送的主要途径。因而使得局地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各不相同, 形成各种小气候。
小气候作为环境条件, 随时随地都影响人类活动和动植物生存, 而人类和动植物也反过来影响小气候环境。农作物生长在贴地气层和土壤上层, 受小气候的影响最大。在山的阴坡和阳坡, 在开旷的高地和郁闭的洼地,水浇地和旱地,可因小气候条件差异而使农作物生长发育相差悬殊。相同田块,由于耕作方式、播种密度、作物种类、生育期等的差别,也可造成较大的小气候差异,并影响作物的生育和产量。
空间尺度 小气候现象的垂直和水平尺度都很小,其垂直尺度大致包括近地气层和土壤上层,但主要局限在人类活动和动植物生存的主要空间(2米之内)。水平尺度可从几毫米至几十公里或更大些。由于尺度小,局地差异不易被大规模空气运动所混和,致使气象要素的垂直和水平梯度很大。如在沙漠地区贴地气层内(2毫米),温差可达十几度或更大。在水平方向从一种下垫面过渡到另一种下垫面,气象要素的分布也可出现不连续。各种小气候现象的时间差异比较稳定,可通过短期观测来了解它。小气候现象在晴朗、无风时最明显。
小气候学
是研究小气候现象形成、分布及其与人类活动和动、植物生存相互影响的学科。是气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小气候学的理论基础是微气象学(或称近地面层物理学)和土壤物理学。小气候学与地理学、土壤学、生物学、农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它又是农业气象学、农业气候学、应用气候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小气候学在各生产领域中得到迅速发展,如保护地小气候、农田小气候、森林小气候、畜舍小气候、地形小气候和城市小气候等。
研究手段 研究小气候学的主要手段是实地观测和模拟试验(包括数值试验和模型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揭示出各种小气候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然后利用物理学、统计学方法建立各种小气候的数学模式和概念模式。如乱流扩散模式、坡地辐射分布模式、农田中光能分布模式、各种人工措施的小气候效应模式等。小气候观测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应按照研究目的和小气候本身特点来部署,其特点是测点的密度大,观测次数多,观测时间短,观测项目不必固定。对于观测仪器,要求精度高,微型化,遥测化和自动化。
目的和任务 小气候学的研究任务是了解各种自然和人工小气候的现象及其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如何趋利避害,如何采用人工措施改变局地小气候条件以达到增产的目的。这对农业生产特别明显。中国华南某些地区成功地培植了热带作物橡胶和咖啡。华北地区采用间套作后提高了农田复种指数。东北、华北、西北等地营造防护林带防风治沙,对保证农业丰收起到积极作用。研究小气候对发展畜牧业、林业,对城市建设、水利、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都有实际意义。

小气候

小范围的气候状况。大气热量的交换首先在1~2 m以下进行。它受下垫面性质、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大。小气候包括:❶距地面1.5~2.0 m的贴地层气候;
❷距地面100~200 m以下的近地层气候;
❸农田小气候;
❹株间小气候;
❺土壤小气候;
❻房舍小气候、畜舍小气候;
❼局地气候:森林气候、沼泽气候、坡地气候、海岸气候、城市气候等。农业上小气候的研究范围一般从地上2~10 m到地下1~2 m。森林小气候为地上10 m至几十米,地下为几米深。有农田小气候、森林小气候、水域小气候等类型。有关农田、畜舍、园林、保护地等小气候统称农业小气候。

小气候

促发创造力的良好的微观社会环境。主要指人际关系的和谐、互补、协作和激励。也包括多种物质条件上的优势和便利。


小气候

见“生态学”中的“小气候”。


小气候

发生在地表以上约2米内气层中的气候现象。直接受下垫面的性质和同一水平中生物有机体的影响。

小气候

microclimat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