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寡民论
先秦道家所构思和宣扬的理想社会蓝图。语见《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庄子·胠箧》也有类似描述:“昔者大庭氏,容成氏,以至于祝融,伏羲、神农,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甘其食,美其服,安其民,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论”否定政治上广土众民大国的出现和经济上新的阶级、新的工艺技术及文化知识的产生发展,企图倒退到蒙昧的原始社会去,过“甘”食“美”服的安静生活,体现了没落贵族阶级的知识分子在社会经济发展及新生事物面前的消极退缩心情。是道家政治经济思想保守和消极方面的体现。但小国寡民论者揭露统治者对人民的压迫,谴责统治阶级奢靡的生活,反对战争,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应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