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富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富农fùnóng

❶新中国成立前农村里自己参加劳动,但主要靠剥削雇佣劳动为生活来源的人。
❷使农民富
 △ ~措施。

富农fù nóng

旧指农村中以剥削雇佣劳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1925年李大钊《土地与农民》:“农民种类: 富农、中农、小自耕农、佃农。”1927年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好些中小地主、富农乃至中农,从前反对农会的,此刻求入会不可得。”

贫农←→富农pín nóng ← → fù nóng

贫农:完全没有土地或土地极少的人,依靠租种土地和出卖部分劳动力生活。
富农:有较多土地和生产工具、自己也参加劳动、但以剥削雇佣劳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
【例】 须知资产阶级政党也是天天在那里讨论斗争策略的,他们的问题是怎样在工人阶级中传播改良主义影响,使工人阶级受他们的欺骗,而脱离共产党的领导,怎样争取富农去消灭贫农的暴动,怎样组织流氓去镇压革命等等。(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富农rich peasant

农村中的资产阶级。一般占有土地或租入土地,有较充裕的生产工具和经营资本,自己参加劳动,主要依靠剥削雇佣劳动为生,有的还出租一部分土地和放高利贷。中国的富农一般具有很重的封建和半封建剥削的性质。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规定对富农经济采取保护政策,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富农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保留不动,只征收其超过自耕或雇人耕种土地的部分。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富农经济逐渐失去其存在的基础。农业合作化以后,富农的绝大多数已逐步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作为阶级的富农已不再存在。

富农

农村资产阶级。一般占有土地、较优良的生产工具和活动资本,自己参加劳动,但剥削所得占其生活来源的一部或大部。剥削方式主要是雇佣劳动,或兼放高利贷,或以一部分土地出租,带有封建和半封建剥削的性质。

富农

一般占有土地(也有无土地而全部租入的) ,自己参加劳动,但经常依靠剥削雇佣劳动为其生活来源之一部或大部的农民。
富农是农村的资产阶级。旧中国的富农约占农村人口5%左右,但约占全国耕地的10%至15%。他们的剥削方式,主要是雇用长工,同时出租一部分土地征收地租,兼放高利贷或兼营工商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指出: “从当地解放时间向上推算,在连续三年之内,除自己参加生产以外,……其剥削分量超过其全家一年总收的15%者,叫做富农。在某些情形下,剥削分量虽超过总收入15%,但不超过30%,而群众不加反对者,仍不是富农,而是富裕中农”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参考资料汇编》,第42页) 。
中国的富农经济具有浓厚的封建和半封建的剥削性质,而且在全国农业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富农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可能参加一分力量,在反对封建地主的斗争中,也可能保持中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党对富农采取征收其多余土地和财产的政策。全国解放后的土地改革中,规定对富农只征收其出租土地的一部或大部,对其其他土地和财产则给予保护。
中国的富农还有新旧之分。上述的富农属旧富农。新富农有两种: 一种是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区新产生的,对这种富农在解放战争时期进行土改时,同富裕中农一样对待,不得本人同意,不能平分其土地。另一种是土地改革后,由于农村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富农。农业合作化后,富农经济逐渐失去其存在的基础,富农中的绝大多数人已逐步改造为劳动者。富农阶级已不复存在。

富农

富农

农村资产阶级。一般占有土地,有的占有一部分土地,另租入一部分土地,也有自己全无土地,全部都是租入的。他们一般都有比较优裕的生产工具和资金,主要靠剥削雇佣劳动,即雇工,经常地依靠剥削为其生活来源的一部或大部(在我国土地革命时期曾规定占全家一年总收入的15%以上,全国解放初期改为25%以上者为富农)。富农同地主的区别在于自己参加劳动,“在这点上它又是农民的一部分”(《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643页)。中国的富农约占农村人口的5%,其拥有土地约占全国耕地的10%至15%,大多有一部分土地出租,又放高利贷,残酷剥削雇工,具有很重的封建和半封建剥削的性质。而这种富农经济在全国农村经济中又不占重要地位。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富农可能参加一份力量,在反对地主的斗争中,也可能保持中立。在第二、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因为广大的贫雇农要求在废除封建地主剥削的同时废除富农的封建和半封建剥削,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没收(后来改为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和财产分给农民的政策,从而满足了广大贫雇农的要求,保证了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孤立地主,保护中农,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和早日恢复农业生产,中央人民政府在1950年6月发布土地改革法,规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只征收其出租土地的一部或大部,对富农的其他土地和财产则予以保护。这里说的都是旧富农。在中国还有新富农,它有两种情况:(1)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区为了鼓励农业生产而产生的富农。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中,对于老解放区的新富农,照富裕中农待遇,不得本人同意,不能平分其土地。(2)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由于农村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发展,在两极分化中出现的新富农。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毛泽东说过:“只有在新的基础之上才能获得解决。这就是在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地实现对于手工业、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逐步地实现对于整个农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即实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87页)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富农经济逐渐失去其存在的基础。农业合作化后,他们当中有劳动能力的绝大多数人已逐步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作为阶级的富农阶级已经不再存在。

☚ 二地主   半封建富农 ☛
富农

富农

指农村中有较充裕的生产工具和资金,自己参加劳动,但主要靠剥削雇工为生的人。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富农一般占有土地,有的占有一部分土地、租入一部分土地,有的则自己不占有土地,全部租入别人的土地。富农与地主最显著的区别是,富农自己参加劳动,地主则自己不劳动,或只是附带劳动。富农与富裕中农的界限是剥削量的多少,对此,在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曾有过不同的规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工农民主政府1933年规定,剥削量超过其全家一年总收入的15%者为富农;建国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规定,剥削量超过25%者为富农。富农除剥削雇佣劳动外,大多出租一部分土地和放高利贷,具有封建和半封建剥削的性质。农业合作化以后,在我国富农阶级已不再存在,富农分子经过改造,绝大多数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因此,1979年中共中央决定,摘掉富农分子的帽子,给予农村人民公社社员的待遇。

☚ 地主   中农 ☛

富农fu nong

rich peasant

富农

rich peasan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