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山蚂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山蚂蝗 【名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概况】: 异名 山蚂蝗(《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 基源 为豆科山蚂蝗属植物山蚂蝗的全草。山蚂蝗属全世界约350种,中国约27种。 原植物 山蚂蝗Desmodium racemosum(Thunb.)DC.(Hedysarum racemosum Thunb.) 历史 本品载《植物名实图考》,谓其:“产长江山阜。独眼、有短须、褐茎多叉,每枝3叶,叶徽似竹,面青背白,疏纹无齿。 叶间发小茎,开紫白小花如粟。俚医以治哮。 此草与小槐花枝叶相类,唯附茎团团结角,似蛾眉豆而扁小。又双角连生者,亦粘人衣。叶老则渐圆,与豆叶无异,纹亦涩乱。”以上记述,似为本种。 形态 半灌木,高0.5~2m,无毛。小叶3,顶生小叶椭圆状菱形,长5~11cm,宽1.5~3cm,先端钝,基部楔形,无毛或疏被毛;侧生小叶小;叶柄长达9cm。 顶生花序圆锥状,腋生花序总状,长达30cm;花萼宽钟形,萼齿极短,有缘毛;花冠淡紫色,长约4mm。荚果长约2cm,宽约0.5cm;荚节2,半倒卵状三角形,密生短柔毛。 花期7~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452页.图2634)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或林边。 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日本也有分布。 。【化学】:叶含山柰甙(Kaempferitrin)。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31 【药性】: 性味 苦,平。 功效 祛风湿,散瘀,消肿。 主治 哮喘,风湿痛,崩中带下,乳痈,跌打损伤。 ❶ 《植物名实图考》:“治哮。”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湖南药物志》:“治疳疾:山蚂蝗12g,狼把草6g,羊角豆全草15g。水煎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