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实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实词 (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其中包括: ①表示人的。 例如:老师 学生 售票员 ②表示具体事物的。 例如:电池 钢铁 桌子 ③表示抽象事物的。 例如:健康 友谊 耐力 ④表示时间的。 例如:明天 元旦 早上 ⑤表示处所的。 例如:欧洲 江南 青岛 ⑥表示方位的。 例如:上 下 左 右 前 后 西 北 后面 前面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②能和数量词结合成偏正短语。 例如:一幅画。 ③一些表示人的名词后边可以加“们”表示复数,但加“们”后不能再受数量词修饰。 例如:不能说“两位同志们”。 ④单纯的方位词,如“东、西、南、北、中、上、下、左、右、旁、前、后、里、外”等,一般不能单用,多数情况下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⑤部分名词可以重叠,表示“每”的意思。 例如:“人人”表示“每一人”。 ⑥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充当谓语时一般要求前边有“是”。 ⑦合成的方位词,如“左边、东面、里头、中间”等,大多能够单独使用。 (2)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等的词。其中包括: ①表示动作行为的。 例如:听 说 跳 唱歌 ②表示发展变化的。 例如:增加 减小 提高 降低 消失 ③表示心理活动的。 例如:爱 恨 喜欢 期望 ④表示可能、意愿的。 例如:能 要 会 敢 可 可以 应该 愿意 ⑤表示趋向的。 例如:上 下 去 来 进 出 回去 起来 ⑥表示判断的。 例如:是,系,乃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在句子中主要充当谓语。 ②一般能受副词修饰。 ③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动词的前面;没有动态变化,没有重叠形式;有单独充当谓语的能力。 ④趋向动词可以单用,但多数情况下是用在其他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⑤动词可以重叠。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A,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式是ABAB,动词重叠后,带有表示时间短暂、动作行为反复或试一试的意思。 ⑥一般动词后边可以加动态助词“着、了、过”。 (3)形容词 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质、状态等的词。其中包括: ①表示形状的。 例如:大 小 方 圆 粗 细 ②表示颜色的。 例如:红 蓝 黄 绿 红彤彤 白茫茫 ③表示性质的。 例如:真 假 丑 善 恶 可爱 伟大 ④表示状态的。 例如:强 弱 软 硬 激动 冰凉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在句子中经常充当谓语,也充当定语、状语和补语。 ②一般能受表示程度的副词“最、很、极、非常、十分”等修饰、限制,往往也能受否定副词“不”限制。 ③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 例如:老老实实、大大方方、密密麻麻。 (4)数词 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 ①基数词 表示数目,可以组成表示倍数、分数、概数的短语。 ②序数词 表示次序前后。一般是在基数前加“第、初、老”等组成。 例如:第二 初三 老四 数词的语法特点: ①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能作句法成分。序数词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直接修饰名词,多数是组成专名,中间不用量词。 例如:三个 十张 359旅 ②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或倍数来表示。 例如:增加百分之五十 增加一倍 ③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例如:可以说“减少百分之五十”,但不能说“减少一倍”。 ④数词“二”和“两”意义相同,用法有区别。表示序数用“二”不用“两”。表示基数并且单用时用“两”不用“二”。 例如:第二次 两个同学 (5)量词 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可以分为三大类: ①物量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例如:尺、寸、个、元。 ②时量词 表示时间的单位。例如:年、天、时、秒。 ③动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例如:回、次、趟、顿、番。 量词的语法特点: ①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 例如:两个 三幅 ②单音量词大都可以重叠,表示“每一”或“许多”的意思。 例如:年年 天天 ③数量词也可以重叠,重叠后的数量词修饰名词时,表示数量很多。 例如:一排一排的房子 (6)代词 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的词。可分为三类: ①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例如:我 你 他 她 它 我们 你们 他们 她们 它们 ②指示代词:用来指称或区别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这 那 这样 那样 这儿 那儿 ③疑问代词:用来提问或表示疑问的词。 例如:谁 什么 怎样 哪 代词的语法特点: ①造句功能同它所代替的各类词相当。 ②有几种特殊用法: a.虚指:疑问代词用来指代说不出的某种事物。 例如: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b.任指:疑问代词用来强调任何人、任何事物。 例如:学习不努力,那就什么也学不到。 c.不定指:指代有一定范围,但所用代词的指代对象不确定。 例如: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总是没个准。 实词❶表示比较实在的意义并能单独充当短语或句子成分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代词等。 实词大都是开放性词类, 难以在语法书里一一列举其成员。 实词(反)虚词 实词 实词见“词类”条。 ☚ 词类 虚词 ☛ 实词;虚词○实词shí cí(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意义比较具体的词:汉语的~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 ●虚词xū cí(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意义比较抽象的词:汉语的~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 虚词←→实词xū cí ← → shí cí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如“吗”。 实词 实词“虚词”的对称。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表示人或事物及其动作、变化、性状等概念的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为了照顾传统,有些学者在古代汉语中把代词归入虚词类内讨论。 ☚ 虚字 实字 ☛ 实词与“虚词”相对。有实在意义、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在一定语言环境里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实词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有些语法学者认为副词也有一定的意义,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把它归入实词。前人把代词归入虚词类。汉语的各类实词,在殷商时代已经初具规模,只是量词还为数不多。 实词 实词也称“实字”。指具有实在意义的、能够单独作一般句法成分的、能跟别的词结合成短语的词。与“虚词”相对。把汉语的词分为实、虚两大类,诸家意见基本一致,但各包含哪些词类,意见却有分岐。主要表现在副词、代词、数词、量词、系词的归类上。这是因为诸家看问题的着眼点不同: ☚ 二、词类(实词·虚词) 实字 ☛ 实词 实词shici语法学术语。“虚词”的对称。指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表示人或事物及其动作、变化、性质等概念的词。实词能表示实在意义,即能表示从一类词中概括出来的抽象意义。如有的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工人”、“植物”),有的词表示动作、行为等(“走”、“讨论”),有的词表示事物的性质(“鲜艳”、“高大”),有的词表示事物的数量(“百”、“斤”)等。实词能够独立成句,也能做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以语序为手段直接组合成短语。如:“看!”(独立成句)。“太阳出来了。”(句子。“太阳”作主语,“出来”作谓语)。“我们的祖国”(短语。“我们”作定语,“祖国”是中心语)。按照实词的不同意义和不同作用,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在古汉语中,因为代词的语法作用有些特殊,多数人把它归入虚词,其实它们的意义还是很实在的(参见“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条)。 ☚ 词类 虚词 ☛ 实词 实词shici也称“实字”。指具有实在意义的、能够单独作一般句法成分的、能跟别的词结合成短语的词。实词有比较实在的词汇意义,即所谓本身的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大多数有固定的声调,出现频率比虚词低。把汉语的词分为虚、实两大类,诸家意见基本一致,但各包括哪些词类,意见却有分歧。主要表现在副词、代词、数词、量词、系词的归类上。这是因为诸家看问题的着眼点不同: ☚ 词类 虚词 ☛ 实词 实词Shici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从意义上分析,每个实词都有实在的意义, 某一类实词具有大致相同的概括的意义。如“学生”“水平”“早晨”等,表示的是人或事物;“高”“好”“愉快”等,表示的是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从语法功能上分析,实词都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如“水平高”;都能单独成句,单独回答问题,如 “好!”实词 (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在词汇总量中数量非常大, 而且在不断产生着新词。 ☚ 词类 虚词 ☛ 实词词的两大类别之一。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大都有词汇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 实词notional(/content)word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