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宜川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宜川县延安地区辖县。位于延安地区东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吉县相望,南与黄龙、韩城毗邻,西与富县、洛川接壤,北与延长、延安相连。面积293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2.8万亩。地势西南部高,呈簸箕状向东倾斜。属陕北黄土高原碎原丘陵沟壑区,由石质丘陵、破碎川原和土石山三种地貌构成。海拔最高的马坪沟梁1710.5米,最低388.8米。县城海拔839米。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域性小气候明显。西南部林区温润阴凉,东部黄河沿岸干燥炎热,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9.9℃,年降水量577毫米,年日照2436小时,无霜期167天。有林地219.8万亩,占土地面积的50.4%。集中分布在西南土石山区,以杨树、桦树、栎树为主,木材蓄积量288万立方米。经济林木有苹果、红枣、核桃、花椒、柿子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有山楂、沙棘、山定子、海棠、毛樱桃等。药用植物有连翘、山杏、山桃、五倍子、丁香、黄芪、柴胡、远志、甘草、五加等150余种。各类牧草有71科、600余种。野生动物有野猪、野羊、野兔、狼、豹、狸、獾等50余种,还有各种鸟类30余种。水域面积26.5平方公里,水能蕴藏量2956千瓦。地下水藏量1240万立方米。石油为该县主要矿产资源,已钻井试压出油100多吨。境内水系主要有仕望河、汾川河、集义河、白水河、鹿川河、如意河等6条河流,呈放射状自西向东注入黄河,境内流程316.2公里。仕望河,又称县川河,是境内最大河流。源于黄龙山北麓,境内流程65公里,流域面积1400平方公里。全县常住人口1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4万人,占88.6%。境内居民以汉族为主,占99.9%,回、满2个民族分布于城区。辖丹州、集义、云岩3镇,党家湾、英旺、秋林、高柏、壶口、鹿川、寿峰、交里、牛家佃、新市河、阁楼11个乡,214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丹州镇。该县原名义川县。上古属雍州之地,夏商时属西河国地,周为白翟部落居住,秦汉属上郡。西魏置汾川,后改为丹州,辖义川、永安、云岩、永宁、安平5县。隋时废丹州,唐又复治。五代时仍为丹州,辖义川、汾川、门山、云岩4县。宋太平兴国元年(976),为避太宗赵光义讳,改义川县为宜川县。明清仍设宜川县,隶属延安路。民国初年属榆林道,废道后直属陕西省。1935年隶属陕西省第三行政督察区。1948年春,毛泽东亲自指挥了宜(宜川)瓦(瓦子街)战役,3月3日宜川解放,属黄龙分区管辖。1950年5月撤销黄龙分区,归延安地区。1958年11月黄龙县并入宜川县,1961年9月宜、黄复分两县,至今县城未变。境内风景游览地有黄河壶口瀑布、景阳白灵洞、安儿村甘泉观、云岩叠翠、孟门山等5处。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宜川县东壶口乡龙五迪,距县城48公里,是中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属国家级景点,陕西省著名的游览胜地。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宜川胸鼓是群众喜爱的民间传统艺术,有200多年的历史,多次参加国家、省艺术表演活动,享有盛名。该县川道和北部平原区,土地较为平坦肥沃,黄绵细土覆盖均在50米以上,是良好的农作区,适宜小麦、玉米、烤烟、苹果等生产。西南部林草区,由丘陵石山构成,林草丰茂,宜林宜牧,发展林牧业条件优越。有沙棘资源10多万亩,面积居延安地区之首。境内有刘庄、崖底等水库4座,总库容996万立方米,可养鱼水面280亩。抽水站54处。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1869亩。人饮水工程351处。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1518千瓦。水力发电总装机容量2360千瓦,年发电量20062万度。生产条件显著提高。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次为玉米、谷子、豆类等。1990年粮食总产量41075吨。经济作物以烟叶为主,油料、棉花次之。“烟、果、椒、羊”四大主导产业发展迅速。苹果、砀山梨等鲜果年产6307吨;花椒、核桃等干果年产460吨以上。花椒粒大、色艳、味浓香,远销省内外。烟叶生产历史悠久,是全国烟叶生产先进县,陕西省烟叶生产基地。种植面积4.4万亩,年产烟叶6555吨,中上等烟叶占85%以上,年出口烟叶2万担。1990年农业总产值4070万元,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58.8%。全县工业企业127个,职工1002人。工业总产值510.8万元。其中乡镇企业110个,职工630人,工业总产值163.4万元,占县属工业产值的47%。县办工业主要有印刷、面粉、建材、食品、木制、机械以及汽车修理等。县沙棘食品厂生产的“杏仁罐头”获全国“七五”星火计划博览会银牌奖和陕西省第二届科技成果交易会铜牌奖,销往省内外10多个地区。境内交通便利。有兰宜、延宜、韩宜、渭清过境公路四条。宜川黄河公路大桥,是秦晋公路交通枢纽。全县公路干支线9条,通车里程822公里,畅通率90%以上。全县有邮电局14个,邮程436.6公里,年报刊发行量为113.98万份。全县有商业网点757个,从业人员1856人。城乡集市贸易年成交总额1032.63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616.2万元。县城内农贸市场一条街,建筑面积4477平方米,建房217间,为繁荣宜川市场和发展商品经济奠定了基础。全县有中小学、职业中学379所,教师1328人,在校学生1419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6%。全县科技人员2259人,已授于各类技术职称724人。县城内建有电影院、文化馆、图书馆、书店、体育场等文化体育设施;医疗卫生机构20个,医护人员300人,病床238张。全县有招待所、旅店23个,床位650个,年可接待游客19.5万人。1990年,全县社会总产值5781万元,国民生产总值3986万元,国民收入3637万元,财政收入100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1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727元。 宜川县延安市辖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北,黄河西岸,邻接山西省。西魏大统三年(537年)置义川县,治所在今宜川县东北。北周改义川县为丹阳县。隋开皇初复名义川县,大业初属延安郡。唐属丹州,永徽二年(651年)移治今宜川县。北宋太平兴国初改义川县为宜川县。明清属延安府。民国初属榆林道。1928年属陕西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