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宛敏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共1首 (1977年) (词)近现代·宛敏灏 序:凤仙花英语有Touch-me-not一名,盖就其成熟种子取义也。 毋我触,多情一触珠盈掬。 珠盈掬,娇嗔乍迸,芳心难束。 风流年少光阴促,朱唇回忆相思酷。 相思酷,閒庭日晚,秋丛凝绿。 共2首 (词)近现代·宛敏灏 序:雪霁镜湖迎春,寻张于湖归来堂遗址,回顾赭山安徽师范大学。 快雪时晴,芳洲柳醒,镜湖又见春回。 指点山阿,依稀欲绽红梅。 十年树木葱茏处,更树人、讲席宏开。 待春深,锦绣湖山,桃李争辉。 词人韵事留佳话,犹墩传烟雨,堂说归来。 一代惊才,空歌望断长淮。 而今日月新天换,遍神州、奋发风雷。 喜凝眸,春色无边,春意萦怀。 (词)近现代·宛敏灏 大别嵯峨,巢湖浩瀚,山川毓秀钟灵。 郁郁斯文,风骚奕世相承。 建安横槊三曹健,问唐音、水部扬声。 洎于湖,望断高歌,罢席同惊。 而今人物风流甚,集诗家词客,言志抒情。 月满南淝,桂华香里杯倾。 恰逢祖国腾飞际,献新篇、共庆河清。 喜凝眸,千里江淮,永播芳馨。 共1首 (词)近现代·宛敏灏 序:春夜梦作小调,记牛棚旧事,醒为促成之。 寒夜漫漫,东方未白头先白。 一灯如蜮,暗里窥人碧。 旧梦依稀,梦觉今非昔。 腾飞疾,九州春色,更喜江南客。 共1首 (词)近现代·宛敏灏 序:1946年秋,复员过武汉。时值孔子诞辰,江汉关藉口教师节放假,不办结关手续。致使满船教师和家属,曝秋阳于江上,颇有愤愤不平者,倚声慰之。 问滔滔江汉汇东流,底事阻归舟? 任解维待发,严关不启,飞越无由。 道是教师佳节,有假且同休。 君自寻烦恼,夫复何尤! 回首惊心往事,恨江防瓦解,谁柱中游? 但苍黄西走,巴蜀且淹留。 喜重来、江山依旧,白云外、黄鹤耸高楼。 君须住,上蛇山去,一醉新秋。 共1首 (词)近现代·宛敏灏 怒卷雪涛人字瀑,椽笔大书惊在目。 白龙狎浪下山溪,溪喷玉,山初浴,七十二峰青可掬。 一片晚霞铺锦褥,几处淡烟萦古木。 归禽啼罢又蜩鸣,歌一曲,忘三伏,四入此山看未足。 共6首 (1962年9月) (词)近现代·宛敏灏 柳陌菱塘接大江,青山隐隐水茫茫。 平畴弥望稻初黄。 路转三山⑴圩势尽,风生万木晓阴凉。 轻车一瞥过繁昌。 (1962年9月) (词)近现代·宛敏灏 峻岭悬桥一线通,飙轮辗转碧山丛。 当头时见插云峰。 林密岩阴惊昼晦,峦开视展又晴空。 黄山一角有无中。 (1962年9月) (词)近现代·宛敏灏 行尽南陵渔米乡,茂林修竹入青阳。 丰年是处好风光。 一枕午窗回客梦,九华新茗涤诗肠。 登程犹喜颊留香。 (词)近现代·宛敏灏 梦里閒情觅小词,乍醒馀悸苦难支。 拼将残梦细寻思。 万籁无声春夜半,一镰斜照下弦时。 心潮澎湃枕函知。 (词)近现代·宛敏灏 低唱新词和玉箫,诗人归舸夜迢迢。 此时记否赤阑桥? 淝水东流春脉脉,梨花落尽雨潇潇。 年年柳色为谁娇? (词)近现代·宛敏灏 漠漠秋阴护晓寒,强从雾里认湖山。 塔铃声咽诉时艰。 塞雁北来何处去,大江东去几时还? 中流击楫问谁先。 共1首 (词)近现代·宛敏灏 序:阵雨惊梦,晚晴散步经平章里有感(故友张君勉旧寓平章里,卒葬当涂青山。)。 阵雨袭南窗,新秋一枕凉。 笑平生梦里还忙。 一字推敲犹未稳,周与蝶,两相忘。 旧里过平章,斜阳树影长,不堪听、邻笛悠扬。 极目江东云缥渺,山隐隐,水茫茫。 共1首 (词)近现代·宛敏灏 素壁添佳色,黄花送晚香。 惊看健笔挟风霜,独有依人鸲鹆共秋光。 画竹缘师竹,他乡似故乡。 廿年弹指见沧桑,最喜春回艺海任飞翔。 宛敏灏 宛敏灏1906—1994字书城,号晚晴,安徽庐江人。1934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先后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安徽学院、国立音乐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教授、系主任、教务长、图书馆长等职。一生致力词学研究,著述甚富。其专著《二晏及其词》、《张于湖评传》、《词学概论》、《张孝祥年谱》等,多有创见,为词学界所注目。 ☚ 郑骞 吴世昌 ☛ 宛敏灏 宛敏灏1906——字书城,号晚晴,安徽庐江人。1934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1939年起,历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副教授,安徽学院、国立音乐院教授。建国以来,历任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及系主任、副教务长、图书馆长等职。现任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兼《汉语大辞典》编委、《词学》编委、中国韵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平生致力词学研究,论文甚夥,早年专著有《二晏及其词》、《张于湖评传》等,近著有《词学概论》,多有创见,如论“一韵”之内的长句可以文理任意分逗,发前人之所未发;《张孝祥年谱》确定谱主卒年并首发情妇之谜,亦为学术界所注目并引用。 ☚ 吴白匋 王璠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