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定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定亲tiŋ44 tɕiŋ44婚礼中六礼的其一,媒人领男家到女方说定亲事: 我今天给娃~去来。 定亲dìng∥qīn定婚:(紫鹃道)“你如今也大了,连亲也定下了,过二三年再娶了亲,你眼里还有谁了?”宝玉听了,又惊问,“谁定了亲?定了谁?”(五七·1347) 订婚[定婚]、定亲、攀亲;退婚、退亲○订婚dìng hūn(动)男女订立婚约:~戒指|~由男女双方自主。也作〖定婚〗。 ○定亲dìng qīn(动)订婚(多指由父母作主的):~夸富,娶亲苦穷|旧社会常由父母包办~。 ○攀亲pān qīn(动)议婚;订婚:两家~叫“结为秦晋”|我就要娶你们的闺女,和你们~|给儿子攀了这门亲。 ●退婚tuì hūn(动)解除婚约:~应该由男女双方协商而定。 ●退亲tuì qīn(动)退婚:旧社会常有因嫌贫爱富而~的事。 订婚 订婚聘(定聘;冰聘) 开亲 订庚 订偶 订亲 约婚 定亲 定婚 定昏 文定 谢吉 ☚ 做媒 结亲 ☛ 定亲 定亲婚礼习俗。天水各县、区称定亲为喝酒、下聘、订婚、换盅,也有称焚香、讨茶、会茶、下礼、言礼、谢允或磕小头儿、缚线线的。提亲经双方家长同意后,认为“八字”相合,无“破月”,媒人便和女方家长研究礼钱,择定定亲日期。女家事先置办酒饭,到期请族中长幼及亲戚挚友参加,设香案、供祖先,将女子订婚大事告诸祖宗,请祖先受享祭。男方带聘金若干。清代,彩礼最高为 24 个银元,谓之“全礼”,一般 10 多块不等。民国初期改为纸币,彩礼 10~20 元,民国后期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礼金高达 20 多万。除礼金外,还有礼布 4 个或2 个(一个布相当四丈余,为家织土布),起初贡呢最为讲究,稍后苏联花布也很时髦,也有的根据实际情况给粮食若干斗,另具鞋袜、首饰、干果及 4包水礼,都要成双。定亲当日,男方家携带的礼品中最要紧的是 24 个大馍馍(上印梅花红点)。男方由家长率子及媒人、族中长辈、至亲数人,至女家入门登堂,焚香、奠酒、献饭、跪拜。礼毕,茶点招待,边饮酒,边商谈聘金、聘礼。由女方父母、兄嫂、姑母、姨妈等提出要求,男方一一承诺,并写于红纸之上,称为“礼单”,带回照办。最后,设酒席招待,订婚仪式完毕,男方在香案前行礼、告别。女方在男方所送酒之瓶内装米、麦少许,上插鲜花或绸、纸花朵,交男方带回。席间,媒人领女婿给岳父、岳母及其他亲属敬酒。席将终时,女子来磕头,男方家长要给“磕头钱”。旧时清水等县在定亲当日,男方家由媒人用红线串成的铜钱搭在待聘女子的肩上,谓之“缚线线”,取意月下老人牵红线成就姻缘。定亲之日,凡女方所请参与订婚者,在女子出嫁时要送衣物钱币以盛妆奁,俗称“添箱”。定亲之后,每逢端午节、中秋节、春节,要给女方送布料、鞋袜等礼品,谓之“追节”,女方给男方亦有回礼。一般乡俗,送够四个节后才能迎娶。 ☚ 提亲 提话 ☛ 定亲ding qinengagemen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